黑洞形成和蒸发过程的因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黑洞形成和蒸发过程的因果分析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天文黑洞 广义相对论黑洞 量子黑洞 信息丢失 奇点 黑洞形成
【摘要】:许多关于黑洞疑难的讨论,例如奇点和信息丢失问题,似乎暗示着量子物理和经典引力理论间必须有某种本质的不可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无法通过任何半经典的量子化引力模型解决,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某种完整统一的引力量子理论。 在本文中,同样是通过半经典分析,显示了只要黑洞蒸发能够满足一个相当宽松的条件:蒸发寿命对外部观察者有限,那么无论蒸发机制的细节和过程如何,上述黑洞疑难都可以自然地避免。而这个条件显然可以被Hawking-Unruh机制所满足。因此,量子物理和经典引力理论间的冲突有可能未必像看上去那么严重,半经典方法的有效性可能被低估了。 本文中还给出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球对称的最一般精确解,任何具有球对称的Einstein场方程解都是其特例,包括Schwarzschild外部解和内部解、R-N解、静态理想流体球解,以及一切可能的具有球对称性的动态解。 另外,本文还对[Haw75]中首次给出的关于蒸发黑洞的Penrose图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澄清。
[Abstract]:A lot of difficult discussions such as black hole singularities and the information loss problem, seems to imply that there is some essential quantum physics and classical theory of gravitation between the irreconcilable conflict, the conflict cannot be solved by any semi classical quantized gravity model, the only possible solution is only a complete and unified quantum theory of gravity.
In this paper, the same is through the semi class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as long as the black hole evaporation can meet a very relaxed condition: the evaporation life of an external observer, then no matter how the evapor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tails and process, the black hole difficulties can be naturally avoided. And this condition can apparently be satisfied.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Hawking-Unruh conflict, quantum physics and classical theory of gravitation between might not be as bad as it seems, the validity of semiclassical method may be underestimated.
This paper also gives the Einstein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 of spherical symmetry the exact solution, any Einstein field equation with spherical symmetric solution is a special case, includ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solutions of Schwarzschild solution, R-N solution, static perfect fluid sphere solution, and all possible with spherical symmetry of the dynamic solu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on the Penrose graph of evaporating black hole are given for the first time in [Haw75] some of the problems are given to clarif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14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成全,杨成全,赵峥;变加速带电黑洞热效应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杨成全;加速带电黑洞的热效应[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闫荣义,杨兴强,宋太平;匀加速带电黑洞热效应的研究[J];南都学坛;2001年03期
4 王连成,孙庆强;动态Kinnersley黑洞的视界[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张承民,赵培德,陈方培;Weitzenbock时空的挠率奇性[J];科学通报;1994年21期
6 赵峥,黎忠恒,刘辽;广义相对论中的2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7 李传安;黑洞的普朗克绝对熵公式[J];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8 马勇;Vaidya-Bonner-de Sitter时空中标量粒子的热辐射[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宋太平,姚国政;一般球对称带电蒸发黑洞的温度[J];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10 史旺林,刘兴业,刘振兴;Vaidya-Bonner-de Sitter黑洞对狄拉克粒子的热辐射[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景顺;范虹;;经典黑洞 现代黑洞 辐射黑洞[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应用战略转型后的商业前景[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马俊山;;《压迫》解读:视界错位与现代性塌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周安华;;电影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视界[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魏传光;;风险社会再审视: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视界[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张双南;;对Birkhoff定理的理解、引力透镜的计算问题、物质向黑洞的塌缩问题、“冻结星”问题、史瓦西度规的奇异性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7 伍梅;;儿童本位:少儿电视剧“寓教于乐”的关键(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金进;;《家》·五四精神·人道主义——从巴金及其信仰变化透视1930年代的文学视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李欣;;真人秀·全球文化·身份认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对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扬弃及其启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3D引领未来视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戴明浩;阅读大视界开启安全管理新境界[N];人民铁道;2011年
3 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俊明;科学立法需要放宽视界[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孟登迎;《视界》擦亮慵懒的双眼[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小寒;谁能驶入惠普视界[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逄丹;云际体验巅峰视界[N];通信产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侯丽坤;三星打造新“视界”[N];计算机世界;2002年
8 程念祺;一个书生的历史视界[N];文汇报;2001年
9 记者 卢臻 陈珊;浙江移动携华数推“浙视界”[N];人民邮电;2010年
10 谢鸿宏 李红梅;小屏幕大视界[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春山;早期宇宙与暗能量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刘长青;弯曲时空中粒子碰撞与加速、强引力透镜效应以及黑洞能量提取[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何建华;暗能量暗物质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邵凯南;引力理论中的线性模和黑洞性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伊;黑洞形成和蒸发过程的因果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鲁军旺;红外修正的Horava引力理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3 李雅博;西方视界中的中国近三十年文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燕;宽视界业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李伟佳;极早期宇宙相关问题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曹永霞;内蒙古宽视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刘召飞;全息暗能量模型的参数限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颖;通信网机房中“宽视界”视频监控的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凡;黑洞统计熵及其引力效应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莹莹;从小说到电影——阐释学视角下对《红高粱》的主体性改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3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9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