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优化的LAMOST初始波长定标方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LAMOST初始波长定标方法 出处:《天文学报》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Spectroscopic Telescope,LAMOST)初始波长定标操作,对于在先验定标系数附近搜索解空间内的每一点,通过插值法生成对应定标系数下的虚拟定标灯谱,再将生成的虚拟定标灯谱与实测定标灯谱作互相关运算,使得相关系数最大时对应的定标系数即为初始定标结果,其实质是一个多参数寻优问题.粒子群优化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随机全局优化算法,具有实现简单、精度高、收敛快的特点.鉴于粒子群优化的优异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LAMOST初始波长定标方法,并设计相应算法和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LAMOST初始波长定标在收敛性、解的质量、运行时间等方面都优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参数寻优方法.
[Abstract]:Large Sky area Multitarget Optical Fiber Spectral Telescope (.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 initial wavelength calibration operation, for each point in the solution space search near the prior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the virtual calibration lamp spectrum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is generated by interpolation method. Then the generated virtual calibration lamp spectrum is cross-correlated with the actual measurement lamp spectrum, so that the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the initial calibration resul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s a stochastic glob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implementation, high precision and fast convergence. A LAMOST initial wavelength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s propo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designed. The LAMOST initial wavelength calibr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superior to the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in terms of convergence, solution quality and running tim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统计处理研究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8016)资助
【分类号】:P111.2
【正文快照】: 1引言郭守敬望远镜,即LAMOST,,是一架已建成的具有4m口径、20m焦距及5o视场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一2].该望远镜上布段4 000根光纤并平均分配到16台多目标光纤光谱仪上.在每台光谱仪内部,来自光纤的光谱经分光镜分为红(5700一9000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续磊;叶中付;;改进遗传算法在初始波长定标中的应用[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生;LAMOST中的波长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聪;广义遗传算法[J];大自然探索;1998年01期
2 郑生荣;赖家美;刘国亮;唐刚;;一种改进的实数编码混合遗传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年08期
3 唐世浩,朱启疆;遗传算法中初始种群与交叉、变异率对解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J];科技通报;2001年03期
4 何琳,王科俊,李国斌,金鸿章;关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计算效率分析”一文的商榷[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1期
5 恽为民,席裕庚;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和计算效率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年04期
6 金希东,李治;遗传-灾变算法及其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学报;1997年02期
7 张晓缋,方浩,戴冠中;遗传算法的编码机制研究[J];信息与控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杰;郭瑞鹏;黄宏华;魏合理;徐青山;饶瑞中;;利用恒星测量整层大气透过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1期
2 胡森;林杨挺;;嫦娥一号IIM数据定标的改进方法[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7期
3 袁长迎;李萍;吴国栋;于亚伦;经福谦;;苯冲击压缩光谱实验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4 胡景耀;光学望远镜附属仪器的发展动向[J];天文学进展;1984年01期
5 陈波,苏宙平,尼启良;一种空间超紫外望远镜在轨指向标定方法[J];光学技术;2005年02期
6 ;超高能中微子望远镜样机研制成功并获第一批宇宙线事例[J];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04期
7 王绍民,王效敬,周祖利;激光准直仪的漂移问题[J];中国激光;1978年01期
8 吴家乃;;《内对光望远镜视距加常数等于零的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4期
9 赵君亮;;大气折射对望远镜定位跟踪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0年00期
10 顾玉华;祝捷;夏自立;;六十厘米望远镜的红外斩波副镜[J];天文学报;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聿照;徐晓冀;胡志强;;低能粒子望远镜[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2 李霞;;台站太阳光度计的定标方法探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吴思敬;;《边界望乡》评点[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巩岩;;空间极紫外成像望远镜及其检测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曹召良;穆全全;胡立发;彭增辉;刘永刚;宣丽;;600mm望远镜液晶自适应系统成像光路设计[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陆柱国;王建中;林宝军;;空间高能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7 蒋世仰;;利用LAMOST型望远镜进行Ia型超新星巡天[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柱生;谭继廉;肖国青;李占奎;高萍;张宏斌;鲍志勤;卢子伟;李龙才;张玲;徐树威;郭应祥;谢元祥;;全耗尽Au-Si面垒型带电粒子望远镜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刘忠;;环形干涉望远镜及其关键技术[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银柱;;移动式契伦科夫望远镜设计[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陈优;新儒商巨资 收藏望远镜[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汪政;企业的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记者 刘霞;南极望远镜新发现三个星系团[N];科技日报;2008年
4 九如整理;来,用DC拍外星![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刘爽;青岛奥帆赛让望远镜销售白热化[N];消费日报;2008年
6 梁美娜;“近视眼”与“望远镜”[N];中国经营报;2004年
7 ;望远镜式数码相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甘勃;望远镜走过400年探空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赵欣;能拍照的十倍“望远镜”[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记者 陈瑜;科学大师聚京论追“星”[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全胜;求解优化问题的演化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丽;人工免疫网络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08年
3 李磊;六自由度并联平台位置正解及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陈虹;分离流动的电磁力主动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自郁;粒子群优化的邻居拓扑结构和算法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李保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7 杨光友;混合粒子群优化及其在嵌入式智能控制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朱炜;基于粒子群的水下图像分割与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赵瑾;固定波束指向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10 方伟;群体智能算法及其在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中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春涛;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在水电站群优化调度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雷烨;基于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算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年
3 马培培;基于粒子群的图像阈值化分割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姚杰;基于PSO混沌神经网络电力系统负荷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刘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6 任晓娜;DNA计算中的编码设计优化算法[D];湖南大学;2010年
7 王琳;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数据流挖掘的聚类算法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涛;基于SVM和PSO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孙巍;供热管网的建模分析及水力平衡调节[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李峰;大规模场景绘制中的纹理合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01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0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