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式八翼梁次镜支撑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预紧式八翼梁次镜支撑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望远镜 次镜 支撑结构 预紧力 八翼梁结构 有限元法 数值分析
【摘要】:为了增加大口径望远镜次镜支撑结构的抗扭转刚度,降低次镜支撑结构对主镜的遮拦,提出了采用预紧力八翼梁结构来取代原有的四翼梁结构。根据Euler-Bernoulli梁理论将次镜支撑结构简化为一个由质量点和简支梁组成的简化模型,并进一步将该模型简化为两个更为简单的动力学模型的组合。通过选取恰当的振型函数,使用Rayleigh和Dunkerley方法推导了简化模型的第一阶模态频率数值解,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吻合得很好。针对预紧力的作用,理论推导了预紧力对这种结构第一阶模态值的影响,并使用有限元法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模拟,两者得到的结果趋势相同,大小一致,从而证明该简化方法可以用于类似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计算。仿真结果显示,当预紧力施加到20kN时,结构的第一阶模态值由11.6Hz上升到23Hz,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扭转刚度,并有效减轻了次镜支撑结构的重量和遮拦比。该结论对于大口径望远镜次镜支撑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secondary mirror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the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 and reduce the shielding of the secondary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to the primary mirror. In this paper, an eight-wing beam structure with pretension force is proposed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four-wing beam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Euler-Bernoulli beam theory, the secondary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to a simplified structure composed of mass points and simply supported beams. Model. The model is further simplified as a combination of two simpler dynamic models. The first order modal frequency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simplified model is derived by using Rayleigh and Dunkerley method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results.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preload force, the influence of preload force on the first modal value of this kind of structure is deduced theoreticall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ructure, and the results are the same and the size is the sam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implifi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ar structur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plifi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ar structures. When the pretension force is applied to 20kN, the first mode value of the structure increases from 11.6 Hz to 23 Hz,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weight and shielding ratio of the secondary mirror support structure are effectively reduced. This conclusion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ary mirror support of the large aperture telescop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三期创新工程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H75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对成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现代望远镜主镜的口径不断增加,次镜的口径和主次镜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在保证望远镜主镜支撑刚度的前提下,对不同指向时主次镜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和对次镜支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在现代地平式望远镜中,常用的次镜支撑结构是三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林波,任戈,陈洪斌;四翼十字形中心支撑结构的动力学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5期
2 王富国;张景旭;杨飞;吴小霞;;四翼梁式次镜支撑结构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9年03期
3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tural frequency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based on rigidity correction[J];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臣;张艳辉;乔兵;;望远镜跟踪架结构形式及测量原理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王志臣;王志;赵勇志;;赤道式望远镜指向精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贾庆莲;邓文渊;;中小口径次镜支撑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宋立强;杨世模;陈志远;;空间天文仪器反射镜材料优化与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12期
5 施浒立,张巨勇;我国大天线的新进展[J];电子机械工程;2004年06期
6 胡阿丽;;测量接收机在全息测量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2011年11期
7 王建军;陆长明;高昕;唐嘉;;极轴式望远镜系统误差修正方法研究[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2年01期
8 王洋;张景旭;;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优化分析[J];光电工程;2009年01期
9 冯锦平;马文礼;黄金龙;;望远镜双电机驱动消齿隙的动力学设计[J];光电工程;2009年11期
10 周超;王志;赵勇志;王志臣;王槐;;地基望远镜主镜支撑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宝刚;董磊;林旭东;;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系统拼接主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邵亮;杨飞;李剑锋;;300mm反射镜侧支撑机构的分析、设计与检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相京;陈结祥;张毅;涂碧海;赵欣;赵平建;;一种新型弯曲梁片的次镜支撑结构[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郝钟雄;;天文望远镜现状及发展趋势[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敬伟;地基大口径光电成像望远镜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罗霄;采用平转动应力盘技术加工超大口径非球面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周超;大口径望远镜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陈欣扬;Fizeau型天文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5 岳巾英;复眼衍射望远镜系统的性能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陈夫林;620mm弯月形薄镜主动支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高天元;子孔径拼接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及装调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贺;基于幸运成像的衍射极限天文成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晶;基于Shack-Hartmann的子孔径拼接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李成明;大口径望远镜主镜侧支撑结构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张东阁;1m主镜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5 温正方;大口径望远镜次镜调整机构的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林京;天文高分辨像复原技术检测地基天文光学望远镜成像质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7 李语强;SBG望远镜空间碎片观测精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8 宋文超;振动失调光学系统的四元数计算方法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胡平辉;弯曲时空中的Sagnac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洪波;大口径空间灵巧望远镜系统中主反射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清文,陶家生,宋朝晖;高精度轻型长条形反射镜多点支撑方案[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6期
2 叶露,王肇勋;大口径长焦距平行光管主反射镜支撑与调整机构的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5期
3 陈荣利,张禹康,樊学武,马臻,李英才;空间高分辨率CCD相机次镜支架最佳结构设计[J];光子学报;2004年10期
4 陈荣利,赵信民,解永杰,马臻,樊学武,李英才;高分辨率空间相机的工程分析[J];光子学报;2005年02期
5 李福,阮萍,赵葆常;重力作用下平面反射镜变形研究[J];光子学报;2005年02期
6 张德江;刘立人;孙建锋;徐荣伟;李大汕;;棱镜自重变形对波面影响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6年04期
7 惠彬;李景镇;裴云天;龚向东;;大口径折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光机结合分析[J];光子学报;2006年07期
8 丁福建,李英才;大口径相机主镜/次镜结构动力减振的研究[J];光子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宝刚;张景旭;杨飞;董磊;王富国;;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聚光镜子镜支撑模块的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2 宋云夺;孙卓;;极轴式望远镜光电跟踪架结构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10期
3 林利明;吴清文;刘宏伟;陈立恒;;空间相机反射镜支撑结构的设计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1.2m望远镜风载作用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5期
5 胡景耀;光学望远镜附属仪器的发展动向[J];天文学进展;1984年01期
6 顾玉华;祝捷;夏自立;;六十厘米望远镜的红外斩波副镜[J];天文学报;1984年04期
7 王义明 ,李如凤 ,吕瑞宁 ,钱苹 ,李克俭 ,邱耀辉;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进行光斑干涉术观测的初步结果[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6年02期
8 李景谦;一米望远镜主镜清洗情况报告[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7年02期
9 栗志 ,李志 ,杨晓宁;CCD在太阳精细结构望远镜应用的试验[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年04期
10 苏定强;正确测定望远镜光能集中度的方法[J];天文学报;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巩岩;;空间极紫外成像望远镜及其检测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陆柱国;王建中;林宝军;;空间高能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3 蒋世仰;;利用LAMOST型望远镜进行Ia型超新星巡天[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银柱;;移动式契伦科夫望远镜设计[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5 孙荀英;米燕鹏;蔡永恩;;陨击事件的数值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国民;;中国SONG望远镜介绍[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7 刘丽伟;庞之浩;;日新月异的空间天文台——从中国启动“空间太阳望远镜”工程谈起[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王洋;张景旭;杨飞;;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9 吴枚;陈勇;张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部件的力学实验及讨论[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余绍华;庄淳孛;;北京宇宙线中子堆、广州宇宙线望远镜技术改造方案[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南极望远镜新发现三个星系团[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瑜;科学大师聚京论追“星”[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甘勃;望远镜走过400年探空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程果;让望远镜观测能力成倍增长[N];青海日报;2006年
5 黄力颖;建南极点望远镜 解宇宙形成之谜[N];东方早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柯士雨;世界最大天文望远镜预计明年在黔开建[N];贵阳日报;2007年
7 田雅婷;东亚最大天文光学望远镜在云南落成[N];光明日报;2007年
8 ;韩研制出微镜阵列天文望远镜[N];人民日报;2007年
9 ;NASA新望远镜升空在即 扫描天际绘“宇宙地图”[N];解放日报;2009年
10 周武;陶瓷新技术引发空间望远镜革命[N];中国航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树龙;地基望远镜力学、温度场特性对光学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曹文达;红外波段太阳观测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1年
3 董志强;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支撑结构的减振与测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任间;SSS选星算法研究及小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毛银盾;CCD漂移扫描系统的建立及在同步卫星观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6 黄鲲;LAMOST观测控制与数据获取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郭锐;自适应光学在月球激光测距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8 于涌;CCD重叠观测整体平差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9 梁红飞;太阳黑子矢量磁场的测量及视向电流密度的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10 胥成林;磁场对原子能级占有数的影响与云南一米太阳塔偏振分析仪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聪;基于有限元法的大口径平行光管主反射镜支撑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2 秦伟;线阵CCD在1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光电导行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3 谌俊毅;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申请处理及观测辅助子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4 韦卡宁;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5 和寿圣;天文漂移扫描CCD相机的技术验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6 宋凤刚;ASTROD 1中的轨道计算与望远镜前指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7 王传军;2.4米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用户管理及观测申请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8 朱俐颖;近相接型密近双星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9 刘军;漫反射激光测距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10 柳光乾;云台红外太阳望远镜驱动控制系统仿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本文编号:1402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0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