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云内局部高温质子的可能加热机制:磁场重联
本文关键词:磁云内局部高温质子的可能加热机制:磁场重联 出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磁云具有较强的磁场和较低的质子温度和Beta值等显著特征,但是大量的观测资料显示在磁云内部往往存在局部高温现象.磁云内局部高温的质子可能是由于其内部磁场重联引起的.以1995年10月18~20日磁云事件为例,该事件前边界到19日11:00 UT之间有一个明显地温度突起区,从这个持续时间将近31小时的磁云内部认证出了8个磁场重联出流区,且大部分磁场重联事件发生在磁云内部质子温度凸起的部分.所以磁云内局部区域的质子被磁场重联加热的可能性很大.
[Abstract]:The magnetic cloud has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and a lower proton temperature and Beta value , but a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 data shows that there are often local high temperature phenomena inside the magnetic cloud . The local high temperature protons in the magnetic cloud can be caused by the internal magnetic field reconnection .
【作者单位】: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4124,41274180,41231068)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编号:13IRTSTHN02) 河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2300410331)资助
【分类号】:P182.62
【正文快照】: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早期被称为日冕瞬变(Coronal Transient)现象,它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大尺度活动现象之一,在短时间内从日冕向外抛射出大量的物质进入行星际空间.日冕物质抛射在行星际空间的对应物被称为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nterplanetary Coronal M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水;魏奉思;;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2 汪毓明,叶品中,王水;特大地磁暴的一种行星际源:多重磁云[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3 苏振鹏;熊明;郑惠南;王水;;行星际激波的传播及其相应的地磁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3期
4 左平兵;魏奉思;冯学尚;李汇军;;地球磁层对磁云边界层的大尺度响应分析——个例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5 ;Magnetic reconnection structur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of an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cloud[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4年01期
6 ;Numerical study of successive CMEs during November 4 5, 1998[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8年10期
7 ;A 3rd Order WENO GLM-MHD Scheme for Magnetic Reconnection[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夏倩;申成龙;汪毓明;叶品中;;磁云膨胀速度对无力场磁通量管模型拟合结果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9 叶占银;;较小尺度磁螺旋线管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Progress of Solar Corona Study in China[J];空间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水;魏奉思;;中国空间天气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2 Z.J.Rong;W.X.Wan;C.Shen;T.L.Zhang;A.T.Y.Lui;Yuming Wang;M.W.Dunlop;Y.C.Zhang;Q.-G.Zong;;Method for inferring the axis orientation of cylindrical magnetic flux rope based on single-point measurement[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朝伟;全球日冕演化的自适应数据驱动模式和日冕磁场外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2 张绍华;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3 杨利平;背景太阳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4 徐晓军;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5 薛向辉;日冕物质抛射的对地有效性及近地空间环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熊明;一些行星际复合结构的动力学和地磁效应的MHD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赵新华;日地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及相关预报方法的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王晶;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地磁扰动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9 申成龙;日冕物质抛射及其空间天气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丁交阳;多极背景场下日冕磁绳系统的灾变行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沙孝鸣;EUV增亮事件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2 朱春明;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分布函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3 刘元昕;磁流体力学模拟的CESE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4 刘凯;与CME相关的日冕暗化的EUV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硕军,王水,郑惠南;引力场中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Ⅱ)磁力线足点的剪切运动[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5期
2 郭俊,陆全明,王水,窦贤康;磁场重联的二维粒子模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魏奉思,刘睿,范全林,冯学尚;行星际磁云边界层特征及边界新定义[J];中国科学E辑;2002年05期
4 郑惠南,王水;地球远磁尾中的磁场重联——(Ⅱ)局部驱动力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5 王水,李硕军,郑惠南;引力场中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Ⅰ)磁岛的形成和合并[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6 郑惠南,苏守军,王水,吴式灿;日冕冲浪形成的磁流体动力学模拟[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葛亚松,李毅,王水,窦贤康;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加速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8 郭俊,李毅,陆全明,王水;各向异性等离子体中磁场重联的混合模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9 郑惠南,,王水;等离子体彗尾动力学的数值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10 马颖娟,王水;空间等离子体压力各向异性对磁场重联的影响[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晖;姚硕;宗秋刚;何建森;齐羽;;小尺度磁云边界上的磁场重联[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国强;;磁场重联对CME的加速问题[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赵波;朱国全;郭俊;;无碰撞磁场重联中c/vA对电子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贾英东;葛亚松;李毅;王水;;磁场重联及其动力学的二维混合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左平兵;魏奉思;冯学尚;朱春明;;磁云边界层内朗缪尔波活动现象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寿彪;谢锦林;胡广海;刘万东;;导向磁场重联中的密度分布[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7 郭俊;陆全明;王水;窦贤康;;磁场重联的二维粒子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杨f ;魏奉思;;磁云边界层中方向间断的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俊;;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低密度区[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友秋;郭孝城;;地球磁层中的磁场重联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杨丽娟;大连理工可控核聚变研究获重大进展[N];辽宁日报;2011年
2 记者 谢小芳;向核能源安全可控再进一步[N];大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军;行星际磁场重联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2 张寿彪;磁场重联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世友;伴随磁场重联的静电孤立波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黄灿;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王荣生;无碰撞磁场重联扩散区结构和电子加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柴立晖;磁场重联中的低频波动和绝热动力学阿尔芬孤立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张城龙;双撕裂模非线性爆发磁场重联阶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绍华;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9 史旺林;非对称磁场重联的Cluster数值分析及一个宇宙线源模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10 刘朝旭;无碰撞多重X线磁场重联的Hall MHD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文静;剪切流剖面影响磁场重联的混合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田利平;由超阿尔芬剪切流引起的阿尔芬共振层对磁场重联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3 胡世林;剪切流对垂直场四极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旭丹;磁尾磁场重联的二维混合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赵飞;撕裂模不稳定性与边界扰动驱动磁场重联[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沙孝鸣;EUV增亮事件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7 张瑶;二维磁场重联的OpenCL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张熙;剪切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中慢激波的形成和它的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9 朱春明;行星际磁云边界层中的电子分布函数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10 刘元昕;磁流体力学模拟的CESE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本文编号:1415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1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