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子午线会议之述评
本文关键词: 国际子午线会议 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 决议 出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子午线会议是19世纪世界时间标准化最重要的环节。在北美和欧洲,铁路和电报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国家时区系统创立的先兆,时间标准的统一问题迫切要求通过一些国际协定加以解决。在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被通过的7条决议,标志着格林尼治被正式采纳为本初子午线,为全球的经度和时间确立了一个基点。国际子午线会议的真实影响与意义值得探讨。
[Abstract]:In 19th century, the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world tim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emergence of railways and telegrams has become a precursor to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time zone systems. The unification of time standards urgently requires the adoption of som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The adoption of seven resolutions at the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 marks the formal adoption of Greenwich as the original meridian. It establishes a basic point for the global longitude and time. The real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onference are worth discussing.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分类号】:P19
【正文快照】: “国际子午线会议①”(International MeridianConference)的召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伴随着交通与通信手段的日新月异,特别是铁路和电报、电话的出现,对于计时工具的要求更加趋向精确化,在此基础之上,世界时间的标准化也显得尤为迫切。本次会议的召开正处于19世纪标准化运动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和康元;;CMX868在PSTN传输标准时间信息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2 刘长虹;窦忠;蔡成林;;国家授时中心117电话语音报时系统为全社会提供高精度公益时间服务[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3 宁百齐;李钧;;多功能短波时号自校比对守时钟[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苏建峰;刘长虹;;BPL长波监测站与标准时间源固定时延的测量[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5 黄燕芬;曹玮卿;;美国夏时制的经验、做法、效果及对我国的启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窦忠;刘长虹;;“时间”网站将公益时间服务进行到底[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7 董绍武;吴海涛;;关于闰秒及UTC未来问题的讨论[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双有;;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电视时间信号测量系统[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9 董绍武;王正明;;网络化综合原子时间尺度系统[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黄燕芬;杜晓东;;澳大利亚夏时制的经验、做法、效果及对我国的启示[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毛磊;2004年一秒不差准时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记者 杨彦;二00九年将晚到一秒[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何晓亮;延长一闰秒到底有没有必要?[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绍武;守时中的若干重要技术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变;我国综合原子时计算软件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5年
2 袁海波;UTC(NTSC)监控方法研究与软件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5年
3 刘志英;基于Internet的时间证据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2年
,本文编号:1444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4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