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期间武汉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 日全食 t检验 气象要素变化 出处:《气象科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武汉市直接辐射、总辐射、气温、地表温度、地气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和云量等气象要素逐分钟资料以及日全食各个阶段发生时刻,对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1)日全食间,直接辐射量和总辐射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高达0.9,其中总辐射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气温、地表温度和地气温差均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过程,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出现滞后现象。(3)相对湿度呈缓慢上升—维持—下降变化趋势,峰值持续时间达19 min。(4)初亏至食甚风速呈"W"型变化,而食甚至复圆风速则先下降后上升。(5)除风速和云量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可见大多数气象要素变化显著。
[Abstract]:According to direct radiation, total radiation, air temperature, surface temperature, eart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relative humidity during July 22nd 2009 total solar eclipse in Wuhan. Th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ind speed and cloud cover were analyzed and t-test were carried out for each phase of total solar eclip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was 1).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 radiation and total radiation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as high as 0.9, in which the total radiation decreases by a large margi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ground atmosphere both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of rising, descending and rising, and the maximum and the minimum of air temperature were lagging behi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showed a trend of slowly rising, maintaining and decreasing. The peak duration was 19 min. 4) the wind speed of the first deficit to the eclipse was "W" type, while that of the edible or even the circular wind speed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5) except for the wind speed and cloud cover, the peak value of the peak value was 19 min 路L ~ (4) (P < 0.05). The change of other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s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it can be seen that most of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hange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基金】:湖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QY-Z-201009)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自立课题项目(wyh2009-1)
【分类号】:P125.11;P42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古代对日食现象特别重视,一方面因为日食现象太阳的象征意义显著而被赋予最重要的星占意义[1],人们常把日食的发生和帝王的“失德”、朝廷的“失政”联系起来[2];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古代重视历法,而日食是检验中国立法的最重要标准。目前,一般认为夏仲康时期“季秋月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宝山,李跃清,廖崇明;川东伏旱与日月食关系及其预测[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太阳辐射和大气重力波的分析研究”课题组;太阳辐射和地面气象要素的日环食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4期
3 王鲲;;漫谈古代日食[J];飞碟探索;2009年05期
4 陈华,赵文桐,赵得秀,邹寿安;日食影响旱涝的机制与检验[J];河南气象;1996年03期
5 赵佩章,陈健,赵得秀,赵文桐;拉尼娜现象和日食的关系[J];河南气象;2000年02期
6 张虹娇,朱伟军;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杨琨;孙照渤;倪东鸿;;1999—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杜春丽;沈新勇;陈渭民;施帅红;;43a来我国城市气候和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陆渝蓉,高国栋,陈爱玉,朱莲芳;云对太阳辐射能的减弱作用[J];气象科学;1986年01期
10 金一谔;1987年9月23日南京日食期间的辐射测量与计算[J];气象科学;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佩章,陈健,赵文桐;太阳黑子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3期
2 秦世广;石广玉;陈林;王标;赵剑琦;于长文;杨溯;;利用地面水平能见度估算并分析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10年02期
3 吕宁;刘荣高;刘纪远;;1998-2002年中国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4 杨莹;安慧君;王冰;王晓亮;;呼和浩特地区5种园林绿化树种UVB屏蔽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5 朱金菊;秦平;陈亚丹;黄萍;;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石门的气象要素变化解析[J];贵州气象;2010年S2期
6 刘玉彻;王连仲;杨柳;杨洪斌;汪宏宇;邹旭东;;沈阳2007年城市热岛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7 白建辉,王庚辰;Establishing a Ultraviolet Radiation Observational Network and Enhancing the Study on Ultraviolet Radiation[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3年05期
8 段春锋;缪启龙;曹雯;马德栗;;以高山站为背景研究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2年04期
9 杨树臣;高太长;苏小勇;张志越;;SBDART对云地面长波辐射强迫的模拟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谭斐;杨映霞;;广西地面太阳辐射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健;滕晓;赵文桐;;黑潮大弯曲与日食和太阳黑子的关系[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尹承美;梁永礼;冉桂平;刘爱梅;付晋;;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高润祥;司鹏;宋明;郭军;汤莉莉;;近50年天津地区局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吴林荣;江志红;鲁渊平;杜继稳;乔丽;;陕西太阳总辐射的计算及分布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张思超;朱根苗;;由阜阳站迁址看空旷的探测环境对降水观测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张莹;孙照渤;;中国中东部MODIS与MISR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对比验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聂安祺;陈星;冯志刚;;我国三大城市带城市化气候效应的检测与对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8 李志军;姚薇;姚珙;吴金凤;江栋梁;;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的大气校正方法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9 谭斐;杨映霞;;广西地面太阳辐射分布特征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10 孙熔;;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太阳黑子活动的响应[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桂容;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马金玉;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杜保强;基于异频信号的群相位量子化处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姝宇;城市气候研究在中德城市规划中的整合途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芳芳;明朝官方禳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吉中会;城市化对长江下游沿江城市气候影响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超;核电厂正常工况下放射性气态流出物大气弥散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袁中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广东省干旱关系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杜春丽;我国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及水汽图像的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杨晓武;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和特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李焕;基于等效鉴相频率的相位处理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曲贵军;唐代方术对政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玲;中国近三十年气溶胶变化特征及与降水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马晶;新疆特殊生境空气微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柏林,张晓黎,朱元竞;中国地区云与辐射对气候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2 李成才,毛节泰,刘启汉;利用MODIS遥感大气气溶胶及气溶胶产品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李延明,郭佳,冯久莹;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4 林振山,赵佩章,赵文桐;日食一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6期
5 季崇萍;刘伟东;轩春怡;;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6 陈燕;蒋维楣;;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7 卢理,曾庆存;太阳辐射日变化对气候模拟的影响[J];大气科学;1987年04期
8 赵宗慈;五个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0年01期
9 白建辉,王庚辰;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与分析研究[J];大气科学;1994年03期
10 李崇银,穆明权;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J];大气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热点素材4 百年不遇的天文盛宴[J];中考金刊;2009年09期
2 涂丽丽;覃志豪;张军;刘梅;耿君;;基于空间内插的云下地表温度估计及精度分析[J];遥感信息;2011年04期
3 祝善友;张桂欣;;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4 雷磊;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李金香;张飞;田源;;干旱区典型绿洲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4期
5 王修信;朱启疆;梁宗经;罗涟玲;农京辉;汤谷云;;喀斯特城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6 杨玉阁;;松树水文站7·21大洪水测验合理性分析[J];地下水;2011年04期
7 柯灵红;王正兴;宋春桥;卢振权;;青藏高原东北部MODIS LST时间序列重建及与台站地温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8 张鹏;张宏升;杜金林;刘辉志;;科尔沁沙地地区地表温度的确定和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白志远;邢立新;潘军;李鹏飞;许振北;;土壤湿度信息遥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年03期
10 姚永慧;张百平;韩芳;;基于Modis地表温度的横断山区气温估算及其时空规律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军强;白朝军;孙珂;王明常;;基于TES算法的地表温度反演应用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上册)[C];2009年
2 覃志豪;;用Landsat TM6反演地表温度所需地表辐射率参数的估计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崔月菊;杜建国;陈志;李静;谢超;周晓成;刘雷;;与2010年玉树M_S 7.1地震有关的地表温度、湿度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穆西晗;李召良;阎广建;任华忠;;利用连续观测分离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初步尝试[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5 彭建;刘元波;赵晓松;叶春;宋平;赵东波;;一种计算水分胁迫指数的新方法[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周伟;李万彪;方圆圆;;利用GMS-5卫星红外资料反演地表温度[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王帅;丁圣彦;梁国付;;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张杰;张强;李俊;;边界层温度廓线遥感反演的本地化改进研究[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水森;陈修治;陈伟琦;苏泳娴;李丹;;基于AMSR-E的LST简单提取方法——以2008南方雪灾广东区域为例[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10 李秀霞;南颖;;基于遥感技术的延吉市地表温度现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冕;日全食过程超高清晰播映[N];北京日报;2009年
2 解悦 宋北辰;观赏日全食有“讲究”[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蔡玉高 周润健;7月22日我国将出现五百年一遇日全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实习生 陈月飞 本报记者 吴红梅;我们如何科学观测日全食[N];新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韩庆s,
本文编号:145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5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