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恒星中的元素扩散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 恒星结构与演化 转动 元素扩散 出处:《大学物理》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计算了影响元素扩散过程快慢的3个系数Deff,Dshear和Dh,根据转动恒星中的角动量传输和元素扩散方程,给出了转动恒星中的元素扩散效应.结果表明:子午环流是大质量恒星角动量转移的主要物理机制,而剪切湍流是传输化学元素的主要机制.增加水平湍流将增加子午环流和剪切湍流传输化学元素的效率.元素扩散效应造成恒星表面有4He和14N元素的超丰和较大的对流核心,使恒星具有较高的光度和较低的中心温度,对恒星结构与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Abstract]:Three coefficients, Deff-Dshear and Dh, which affect the speed of element diffusion,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and element diffusion in rotating stars. The diffusion effect of elements in rotating stars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s the main physical mechanism of angular momentum transfer in massive stars. Shear turbulence is the main mechanism for the transport of chemical elements. Increasing horizontal turbulence will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meridional circulation and shear turbulent transport of chemical elements. The diffusion effect of elements causes the superstructure of 4He and 14N elements on the surface of stars. Abundant and large convection cores. The higher luminosity and lower central temperature of the star hav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star.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科2010002) 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OP201107)资助
【分类号】:P144.7
【正文快照】: 元素扩散效应改变恒星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对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如主序星(化学组成均匀和核心氢聚变成氦的恒星)、红巨星(氢燃烧结束后离开主星序,半径和光度大,光色发红的低温恒星)、AGB星(中心一般为氦或碳氧核心,外层有氢和氦燃烧壳层的恒星)、白矮星(中心无核反应,由简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彬;低纬子午环测微器的视栅形式及其观测原理[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4年02期
2 王晓彬,彭青玉,冒蔚;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后的课题目标[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S1期
3 ;低纬子午环调试成功[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4 冒蔚 ,李志明 ,胡晓淳 ,张晶 ,彭青玉;低纬子午环配备CCD探测器(Ⅰ)——观测原理[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1年01期
5 胡玉平;低纬子午环仪器误差的测定及其处理方法[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01期
6 陈林飞,王晓彬,冒蔚;配备科学CCD前需要修改和完善的部件[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S1期
7 彭青玉,王晓彬;低纬子午环配备科学CC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年S1期
8 ;“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原理”鉴定会[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3年02期
9 张晶 ,彭青玉 ,李志明 ,胡晓淳 ,冒蔚;低纬子午环配备CCD探测器(Ⅱ)——探测器几个常数的测定和有关修正[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1年01期
10 范瑜,李志明,冒蔚;低纬子午环不同方向放置误差的测定方法[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易照华;;关于平动和引潮力问题[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宋汉峰;;太阳内部角动量转移的理论模型[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盖宁;;eps Eridani演化模型和星震分析——重元素扩散效应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润乾;;转动双星的演化[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志宏;白希祥;柳卫平;郭冰;连钢;苏俊;王宝祥;王友宝;颜胜权;曾晟;;不稳定核的核天体物理反应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白希祥;;核天体物理学的进展与挑战[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逸;人体是由恒星物质组成的[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记者 李宓;地球曾是个大“雪球”,又添新证[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亚辉 李永群;“撞”出月球的奥秘[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毛黎;美研究表明宇宙中或许存在年轻星系[N];科技日报;2009年
5 华凌;火星表层甲烷气体变化异常[N];科技日报;2009年
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天文系 刘佳;月球水资源的发现意味着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7 张巍巍;哈勃观测到恒星吞噬行星现象[N];科技日报;2010年
8 刘霞;地球在宇宙中“怀胎”了1亿年[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记者 毛黎;美法科学家交付火星化学成分分析仪[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张梦然;宇宙最早期恒星并非只有一个[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彬华;低纬子午环控制系统及数据预处理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2 唐延柯;类太阳振动恒星模型及星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3 宋汉峰;相接双星的物理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志云;湍流应力对中等质量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6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5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