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利用火星低能电子能谱获取火星磁堆积边界

发布时间:2018-02-25 20:03

  本文关键词: 火星探测 磁堆积边界 低能电子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火星快车飞船(Mars Express,MEX)搭载的低能电子谱仪可以测量火星附近小于20 keV的电子通量数据.利用得到的96段连续测量结果,通过判断能谱拟合参数的方法确定了飞船穿越火星磁堆积层的位置,对这些穿越点进行圆锥曲线拟合后给出了火星磁堆积层(Magnetic Pileup Boundary,MPB)的大致形状及位置,所得结果与先前火星全球勘探者(Mars Global Surveyor,MGS)及Phobos-2飞船给出的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对获得的穿越点按照火星当地壳磁场强度分类,周围磁场强度较强(50 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明显高于全部穿越点及周围磁场较弱(10 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很好地反映了火星壳磁场对火星大气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影响.
[Abstract]:The low energy electron spectrometer carried by the Mars Express MEX spacecraft can measure electron flux data of less than 20 keV near Mars. By judging the fitting parameters of the energy spectrum, the position of the spacecraft passing through the magnetosphere of Mars is determined. After the conic curve fitting of these crossing points, the approximate shape and position of the magnetic Pileup boundary of the magnetosphere are given.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previous Mars Global Surveyors (MGSs) and Phobos-2 spacecraft. In addition, the obtained crossing point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of the Martian crust. The height of the magnetic accumulation layer fitted from the crossing point with strong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50 N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magnetic accumulation layer fitted from the crossing point of all crossing points and the crossing point with weaker magnetic field of 10 nm.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Martian crust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rtian atmosphere and the solar wind is well reflect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4026,40774095) 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建设计划(批准号:XK100010404)资助
【分类号】:P18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茹君;;“火星使命”愈挫愈奋[J];大科技;2000年02期

2 张唯诚;;你看,你看,火星的脸[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12期

3 岂平;;拔牙钳子上火星[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9期

4 吕吉尔;关于火星探测的问答[J];世界科学;2004年03期

5 龙泉;;火星上的带电尘暴[J];今日科苑;2004年09期

6 郑宾;;“布里奇特” 欧洲最新“火星快车”[J];科学生活;2006年07期

7 ;地球与火星首次“亲密接触”[J];科学咨询(科技信息);2003年08期

8 刘声远;冉黎;;在地球上“登陆火星”[J];大自然探索;2009年05期

9 赵九章;;太阳风、外空磁场及低能带电粒子探测之进展[J];科学通报;1963年11期

10 宋宜昌;;“凤凰”降落火星的背后[J];时事报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传诒;敖先志;Eckart.Marsch;覃争锐;赵亮;;太阳风质子热各向异性对其平行等离子体β值的依赖关系[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周桂清;何建森;涂传诒;Eckart.Marsch;;太阳风源区的多重谱线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史建魁;;火星磁层/电离层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赵亮;涂传诒;Eckart.Marsch;;太阳风质子温度各向异性1-T_⊥/T_∥在等离子体β_∥较高区的阈值[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曹晋滨;C.Mazelle;Henri.Reme;;Grigg-Skjellerup彗星磁场和电子的数据分析[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向长青;冯学尚;范全林;;太阳风背景MHD模拟参数的初始化[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史建魁;刘振兴;;火星探测研究的概况及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友秋;;定态太阳风波—流相互作用的非定常方法[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焦维新;;20世纪空间探测回顾[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戴超;;火星探测任务中停泊轨道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李雪梅 钱铮;火星探测:没实力玩不转[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栾海;火星探测取得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1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唐逸;我把伏羲的名字刻在火星[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庞之浩;火星探测为何再掀热潮[N];大众科技报;2004年

5 魏忠杰;火星探测重新升温[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新华社记者 李斌 李亚杰 李宓 颜亮;中国专家解读火星探测五大意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记者 杜华斌;蓝色火星曾有海洋存在[N];科技日报;2007年

8 ;“勇气”号火星探测车“腿部受伤”走不动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陈勇;美宇航局计划发射新的火星探测飞船[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史建魁 刘振兴;火星探测破解地球邻居五大谜底[N];大众科技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法文哲;月球微波遥感的理论建模与参数反演[D];复旦大学;2008年

2 左平兵;太阳风中中小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3 杨亚芬;地球、木卫一、土卫六磁层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叶占银;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5 冯永勇;电子反射法探测月表磁异常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艺腾;火星背阳面电子沉降对电离层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2 刘波粒;太阳耀斑产生高能γ射线的过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勇;同步加速辐射瑞利—金斯波场加速日冕高能电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杏彪;月球表面电场环境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闫丽梅;SOT/Hinode观测的太阳色球针状物和喷流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崔慧娴;宇宙线传播及宇宙线能谱异常起源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53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