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VLBI技术在采样返回任务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深空探测 切入点:差分VLBI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采样返回任务中多探测器精密短弧定轨问题,研究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技术在两探测器间的交替观测模式、2π模糊度解算方法和数据差分处理方法,给出了星载信标的设计原则和方案。利用日本SELENE探月卫星的两个小卫星R-star和V-star的同波束VLBI相关相位生成了交替VLBI相位观测量,对其进行了差分处理求解差分时延,然后利用差分时延和测速测距数据进行定轨计算。对差分时延的分析表明,交替VLBI差分群时延RMS值为46 mm,测量精度与同波束VLBI差分群时延相当;交替VLBI差分相时延RMS值为1.6 mm,测量精度与同波束VLBI差分相时延相当。定轨结果表明,交替VLBI在进行多探测器的短弧定轨时能达到同波束VLBI相当的精度。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cise short-arc orbit determination of multi-detector in sampling return mission, the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ic VLBII) technique in alternating observation mode between two detector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ambiguity resolution method and data difference processing method between two detectors are also studied.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scheme of spaceborne beacons are presented. Alternating VLBI phase observations are generated by using the same beam VLBI correlation phases of two small satellites of Japanese SELENE lunar probe satellites R-star and V-star, and the differential delay is solved by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Then the orbit determinat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data of differential delay and velocity-ranging.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delay shows that the RMS of alternating VLBI differential group is 46mm,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VLBI differential group with the same beam. The RMS value of alternating VLBI differential phase delay is 1.6 mm,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same beam VLBI differential phase delay. The results of orbit determination show that the alternating VLBI can achieve the same precision as the same beam VLBI in the short arc orbit determination of multiple dete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3048) 浦江人才计划(10PJ1411700) 863计划(SS2012AA121203)
【分类号】:P1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斐;鄢建国;平劲松;;月球探测及月球重力场的确定[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2 赵勇;许林;陈小前;王振国;;基于MDO方法的卫星集成设计系统分析与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郭烈;王荣本;金立生;余天洪;顾柏园;;基于二维最大熵阈值分割的坑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1期
4 张朋;邓宗全;胡明;;关于变质心在四轮月球车上应用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1期
5 李鹏;程惠尔;;太阳电池阵极月轨道在轨热分析[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烈;王荣本;毛晓燕;金立生;张明恒;;基于机器视觉的环境感知坑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罗继强;姚连兴;;月球表面着陆点选取及资源勘探的设想[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黄庚华;王斌永;舒嵘;张海洪;;月球探测卫星激光高度计地面定标与性能验证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丽;基于VLBI跟踪观测的空间飞行器瞬时状态参量归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2 薛彬;CE-1干涉成像光谱仪信息处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林;月球车车轮与土壤作用的力学特性分析与测试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陈琼;月面控制网建立及月球投影理论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常晓飞;月球着陆舱制动减速段的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邓剑;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的障碍识别[D];吉林大学;2007年
5 仝光;基于ADAMS月球车仿真平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冰;环月航天器轨道预报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刘冰;月面地形识别与力学参数估计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羡云;;小行星探测:揭示地球起源[J];百科知识;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庆会;;高精度VLBI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欧阳自远;;我国深空探的测战略方向与发展规划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邹鸿;陈鸿飞;施伟红;邹积清;仲维英;于向前;;火星中高能粒子辐射探测倡议[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杨;徐青;蓝朝桢;李建胜;;深空探测地理数据可视化[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孟云鹤;;限制性三体轨道的周期解问题[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邓雪梅;;深空探测中原时与TCB间的转换[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7 高艾;崔平远;崔祜涛;;面向深空探测任务的技术集成与地面演示验证平台体系[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8 王喜珍;滕云田;吴琼;王晓美;张e,
本文编号:1579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57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