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弗特2型星系M51核区50pc内的星族组成
本文选题:赛弗特星系M51 切入点:SSP拟合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星系中恒星的形成历史与星系的演化密切相关,同样,恒星形成历史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有着关联。有研究表明赛弗特星系中心环绕核心的区域其恒星形成率会受到压制。赛弗特2型星系M51是近邻的(8.4Mpc)、正向的漩涡星系,且其核心的活动星系核活动性较弱,这些都有利于对其核心区域的恒星星族组成进行研究。本文利用HST-STIS高空间分辨率(~2pc)的光栅光谱,研究了M51核区~50pc范围内的比恒星形成率(SSFR)的径向分布,以讨论星系核区恒星形成率与AGN的关系。 主要的工作结果与结论是: (1)从HST STIS长狭缝中共获得M51的24条光谱,径向抽取,区域为其核心两侧,距离核心~50pc(从-43.5pc到43.5pc)。 (2)通过简单星族模型拟合的方法,得到了所有24条径向光谱的星族组成,即得到距M51核心~50pc内径向星族组成分布。发现M51核区年轻星族(小于108yr)的平均光谱流量占总流量的比例为12%,质量比例为0.11%,而在近邻核心(从-6pc到2pc)的范围内并不需要年轻星族。 (3)核心区域(从-6pc到2pc)范围不需要年轻星族的拟合结果,说明在该核心区域区内恒星的形成可能受到AGN反馈作用压抑。 (4)年轻星族的分布在核心两侧并不对称,即从-6pc到2pc,这或许因为M51的AGN对寄主星系的反馈也是不对称的,与M51喷流有关。
[Abstract]: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history of galaxies of the same stars,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at the center of the galaxy and star formation history also have releva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eyfert galaxies around the core area of the center of the star formation rate will be suppressed. Seyfert 2 Galaxy M51 is the nearest neighbor (8.4Mpc), positive vortex galaxy, weak AGN activity and its core,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core area of the stellar population study. This paper using HST-STI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 2pc) of the grating spectrum of M51, nucleus ~ 50pc range than the star formation rate (SSFR) of the radial distribution, to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s and galaxies nucleus formation rate and AGN.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24 spectra of M51 are obtained from the long slit of HST STIS, radial extraction, the region as its cor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re to 50pc (from -43.5pc to 43.5pc).
(2) by a simple population model fitting, get all 24 radial spectra of population composition, from M51 to 50pc to the c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is obtai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 of M51 nucleus of young population (less than 108yr) the average spectral flow rate ratio is 12%, the mass ratio of 0.11%, and in the neighboring core (from -6pc to 2pc) within the range does not need the young population.
(3) the core region (from -6pc to 2pc) range does not need fitting results of young population, indicating the formation of stars in the core region in the region may be suppressed AGN feedback.
(4) the you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core of both sides and asymmetry, from -6pc to 2pc, perhaps because feedback is asymmetric M51 AGN on the host galaxy, and M51 je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云峰;壮山瑶寨中的追星族[J];天文爱好者;1998年01期
2 ;社会办论坛规模空前 企业追星族活跃四川[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8年Z1期
3 程福臻,孔旭;蓝致密星系的星族合成[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4 俞允强,张枚,周旭,陈建生;星族综合模型与星系的颜色演化[J];天体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5 孔旭,程福臻;演化的星族合成方法[J];天文学进展;2001年03期
6 张奉辉,李立芳,韩占文;星族合成[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年02期
7 赵丽芳;袁启荣;;星系团Abell2255的恒星形成性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孔旭,林伟鹏,周旭,程福臻,陈建生;M81核区及HII区谱的星族合成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12期
9 孔旭,孔旭,孔旭,程福臻,程福臻,周旭,周旭,陈建生,陈建生;蓝致密矮星系谱的星族合成[J];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10 王放;郑宪忠;;早型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演化研究[J];天文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冀;;不同星族恒星的α元素丰度[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张奉辉;;双星对恒星形成率的影响和新一代的演化星族合成模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3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恒星、太阳、行星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专题分会二:“恒星行星”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射电天文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尹君;;M31的化学演化及恒星形成历史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9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10 闻璋正;;对矮星系潮汐起源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红;璀灿的客车星族[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彭春来;戴星族:悬崖边的果实[N];证券日报;2004年
3 添新;天文学家发现又一“食星族”[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李禾丰 任江华;赣南农民“新三族”[N];人民日报;2005年
5 漆德琦;让孩子崇敬你[N];中国老年报;2004年
6 邓小秋;“娱记”的素质[N];人民日报;2005年
7 水晶;贺岁剧的“凑”毛病[N];工人日报;2005年
8 江苏 张华荣;卫星电视接收常识问答[N];电子报;2004年
9 记者 刘欢邋实习生 李子舟;80后网上流行说“火星文”[N];北京日报;2007年
10 裴德海;走尽天涯善常在[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奉辉;演化星族合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2 毛业伟;近邻星系中星族和尘埃的紫外红外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王菁;近邻宇宙中气体与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方官文;高红移星系的选取与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舒新文;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与铁Kα发射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郑振亚;深场中的高红移星系和活动星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张伟;基于斯隆数字巡天的大样本沃尔夫—拉叶星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范璐璐;高红移大质量早型星系的形成及演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谭颖;活动星系核的X射线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操小凤;X射线双星快速光变研究与伽玛暴的光度和红移统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立岭;赛弗特2型星系M51核区50pc内的星族组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安楠;不同星族恒星的Sc和Mn元素丰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邵旭;超新星宿主星系的星族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丽芳;星系团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曹藏文;太阳近邻矮星的元素丰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仲国虎;大样本低表面亮度星系的特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振煜;星系团A2319的多色测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莹莹;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战雷;星系的累积恒星初始质量函数[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燕针;SDSS DR7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选取及性质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7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17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