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文学与东方天学的交汇——以康熙年间两次客星观测记录为中心
本文选题:钦天监 切入点:客星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在欧洲天文学革命之后,在天文观测特别是恒星观测方面欧洲的天文学家已经超过了东方。事实上,在17世纪中晚期,在偶发性天象的观测上,中国传统的天文观测机制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康熙朝,钦天监观测到两次客星现象,并利用西法制造的天文测量仪器,将这两次客星位置以精确的经纬度记录下来。这是基于西方天文仪器的测量技术与基于东方天学星占学的轮候观测传统偶然结合的结果。这两次记录很可能都是新星爆发,而记录中提供的数据亦有可能对现代天文研究有所帮助。
[Abstract]:The conventional view is that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an celestial literature, European astronomers have surpassed the east in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especially star observations. In fac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7th century, in the case of occasional celestial observations, The tradi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still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During the Kangxi Dynasty, Qin Tianjian observed the phenomenon twice and made use of astronom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 made in Western France. The location of these two guest stars is recorded in precis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casual combin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iques based on Western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and the tradition of waiting observation based on Oriental astrology. Both records are likely to be nova eruptions. The data provided in the record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modern astronom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P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史玉民;清钦天监天文科职官年表[J];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01期
2 石云里,吕凌峰;礼制、传教与交食测验——清钦天监档案中的交食记录透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3 王广超;吴蕴豪;孙小淳;;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元;;再析高丽古代天文记录的现代解读[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2 方潇;;“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崔一楠;关云书;;占星术对十六国北朝军事的影响[J];船山学刊;2011年02期
4 吕凌峰;清代地方志中月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吕凌峰;;清代交食记录的历史文献及其研究状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玉民;;将军崖岩画古天象图新探——兼论岳阳君山岩画的星象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7 葛志毅;;“时”义解析及阴阳、道、儒相关思想之比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曾振宇;崔明德;;李淳风“军气占”考论[J];历史研究;2009年05期
9 余欣;;唐宋之际“五星占”的变迁:以敦煌文献所见辰星占辞为例[J];史林;2011年05期
10 吴燕;;古代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兼论“历史天文学”研究方法及其流变[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机构日月食测报舞弊现象之透析[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亮;明代历法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韩吉绍;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8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宋芝业;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琨;从清初“历狱”事件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阳;伽利略与中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锋;伽利略天文学成就在中国的传播[D];东华大学;2012年
4 胥志强;择日:时间与生命形式[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中鹏;许之渐与“康熙历狱”[D];暨南大学;2007年
6 欧阳傲雪;从马王堆星占简帛看战国星占术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蒋青海;南怀仁科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焦海燕;星占学与两汉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冯兆容;从隐到索隐[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晓磊;低分辨率光谱波长定标及在线系统测试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栓林;关于《远镜说》和《交食历指》中的望远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4年03期
2 戴念祖,常悦;明清之际汤若望的窥筒远镜[J];物理;2002年05期
3 石云里;;中国人借助望远镜绘制的第一幅月面图[J];中国科技史料;1991年04期
4 石云里,吕凌峰,张秉伦;清代天文档案中交食预报史料之补遗[J];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03期
5 吕凌峰,石云里;明末历争中交食测验精度之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02期
6 屈春海;清代钦天监暨时宪科职官年表[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3期
7 李迪;;关于徐光启制造望远镜问题[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04期
8 张柏春;南怀仁所造天文仪器的技术及其历史地位[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9年04期
9 孙小淳;《崇祯历书》星表和星图[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04期
10 刘次沅,庄威风;明代日食记录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宗台;郑术;;从中国学习西方天文学 朝鲜王朝后期西方天文学引入新论[J];科学文化评论;2011年01期
2 李辉;;明末的中国天文学[J];创新科技;2008年05期
3 石云里,吕凌峰;礼制、传教与交食测验——清钦天监档案中的交食记录透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6期
4 段异兵;清代的流星观念和观测[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年05期
5 姚立澄;关于《天问略》作者来华年代及其成书背景的若干讨论[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年02期
6 江晓原;;欧洲天文学在清代社会中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吕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J];中国科技史料;2003年04期
8 吕凌峰;石云里;;科学新闻与占星辨谬——1874年金星凌日观测活动的中文记载[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01期
9 肯·克罗斯韦尔,云立中;新星爆发的怪现象[J];飞碟探索;1994年04期
10 虞震东,虞海岚;新星爆发是长江大洪水的一个重要根源[J];自然杂志;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天文学史[A];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文论著目录(2001-2002)[C];2002年
2 吕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机构日月食测报舞弊现象之透析[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庄北宁;太空望远镜追踪到汉代“五色客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吴增祥;观天象 望云气 制历法[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记者 毛黎;美观测到两颗超新星并肩共现奇观[N];科技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董毅然;古代天文学绝不是星占学[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李勇;天象大年是否天象示警?[N];人民日报;2009年
7 张孟军;澳科学家找到麒麟座恒星神秘变亮原因[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国梁;共生星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3 戴智斌;食激变变星的测光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岑敏锐;银河系中探测第一代恒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5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2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