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带小行星深空探测可接近性与多目标探测轨道的实现
本文选题:天体力学 切入点:小行星 出处:《天文学报》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行星探测是当前深空探测的热点之一,探测目标的可接近性又是探测任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直接转移轨道方式下太阳系中可以探测到的区域和小行星的空间分布,确认发射能量C_3=50 km~2/s~2的直接转移轨道,可以探测大部分主带小行星;使用少量的速度修正还能够实现多目标飞越任务.同时指出,这种多目标的飞越可以达到△V-EGA轨道方案中的深空机动同样的效果,经地球引力助推,以较小能量实现小行星伴飞或更遥远小行星的探测;据此提出了一个探测器先飞越多颗主带小行星,然后借助地球引力助推探测更遥远小行星的轨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Abstract]:Asteroid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i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target is the first problem to be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gion and asteroid that can be detected in the solar system under the mode of direct transfer orbit, Confirming that the direct transfer orbit with the energy C _ 3O _ (50) km~2/s~2 can detect most of the main belt asteroids, and that using a small number of velocity corrections can also be used to achieve multi-target overflight missions, "he said. This multi-target overflight can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as the deep space maneuver in the V-EGA orbital scheme, with the help of gravity, the exploration of asteroid concomitant or more distant asteroids can be realized with smaller energy. Based on this, a scheme of orbit design for detecting more distant asteroids with the help of gravity is presented, and a design example is give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03013,10778637) 小行星基金会资助项目
【分类号】:P13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培建;彭兢;;深空探测与我国深空探测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0期
2 乔栋;崔祜涛;崔平远;;近地小行星探测转移轨道方案设计与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任远;崔平远;栾恩杰;;基于解析梯度的近地小天体探测机会搜索问题研究[J];天文学报;2008年01期
4 乔栋,崔祜涛,崔平远;小行星探测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设计与分析[J];宇航学报;2005年03期
5 张立佳;郭继峰;崔乃刚;;伴飞航天器燃料最优交会[J];宇航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洋;范丽;董绪荣;;IGSO星座分析与优化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8年11期
2 杨晓丹;马志昊;;分布式天基空间监视雷达编队构形[J];兵工自动化;2009年07期
3 宁晓琳,房建成;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系统的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卢山;陈统;徐世杰;;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最优Lambert转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5 汪構;董云峰;韩潮;;基于航天器解体事件的空间碎片寿命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6 聂桂根;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天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毛悦;宋小勇;贾小林;;GEO/IGSO/MEO卫星轨道根数演化分析[J];测绘科学;2009年01期
8 任锴;杨力;黄建;;GLONASS单点定位及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08年11期
9 龚文斌,谢恺,冯道旺,周一宇;星载无源定位系统测向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杨亚非;;基于星敏感器的深空探测器姿态解析算法[J];测试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亚锋;和兴锁;;椭圆轨道小推力最短时间交会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肖云;孙中苗;庞振兴;梁海鸥;;卫星重力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08年
3 石再明;戴光明;罗治情;武云;;行星际双脉冲转移轨道优化问题的复杂度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岳富占;曹梦龙;崔平远;崔祜涛;;星际探测车自主导航与控制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尚海滨;崔平远;乔栋;;行星借力小推力转移轨道初始设计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陆亚东;赵会光;李传江;邢卓异;;深空探测返回器再入技术初步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俊华;徐青;杨根;;深空探测中雷达技术应用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晖;候煜冠;张乃通;;拉格朗日点飞行器编队构型与轨道控制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叶飚;冯刚;杨雪勤;;月球探测自主导航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晓海;;深空测控通信技术最新研究进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强;弹道学中的地球重力场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郑燕红;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系统捕获瞄准跟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海林;深空测控通信大天线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包欢;大型建筑物实时形变监测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王庆宾;动力法反演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蓝朝桢;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文援兰;航天器精密轨道抗差估计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8 王石;卫星轨道控制与轨道确定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9 王海丽;军用侦察卫星星座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10 韦娟;双基站卫星群布设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基于月球平动点轨道的星座自主定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博;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李海生;基于星间测距及方向约束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李洋;航天器编队保持与姿态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袁幸伟;摄动因素对航天器轨道设计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明选;航天器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葛春生;深空探测器轨道设计与修正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史晓宁;空间后勤补给网络设计与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云鹤;航天器可达区域分析及摄动影响下相对运动精确轨道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任锴;GPS/GLONASS组合定位及RAIM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来兴,王立新;空间交会对接的双脉冲最优控制[J];航天控制;1996年01期
2 李晨光;肖业伦;;多脉冲C-W交会的优化方法[J];宇航学报;2006年02期
3 王华,唐国金;用遗传算法求解双冲量最优交会问题[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4 荆武兴,耿云海,杨旭,吴瑶华;空间交会寻的最优轨道机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林;侯锡云;王海红;;关于共线平动点的特征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J];天文学进展;2006年02期
2 张唯诚;;开拓太阳能利用新疆界[J];百科知识;2008年22期
3 特鲁迪·E.贝尔;孙正凡;;聆听天籁[J];现代物理知识;2008年03期
4 李培俊;周济林;;小行星主带上单个行星的质量上限[J];天文学报;2006年04期
5 ;木星两极也有闪电现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年11期
6 党诵诗;正则变换及其在天体力学中的应用[J];测绘学院学报;1984年00期
7 杨孝文 ,任秋凌;太空的致命诱惑 登陆火星咋就这么难[J];科学之友;2004年01期
8 叶述武;;关于 Ю.А.Рябов 的“天体力学中条件周期解的存在与构造”[J];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1981年01期
9 叶述武;关于Ю.А.Рябов的“天体力学中条件周期解的存在与构造”[J];数学物理学报;1981年01期
10 张巍,刘林;月球物理天平动对环月轨道器运动的影响[J];天文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刚;马宽;;基于智能自主的航天器可靠性保证技术研究展望[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崔祜涛;乔栋;;基于地球借力的小行星探测转移轨道设计与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孔令云;周凤岐;周军;;低耗能地-月转移轨道设计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邱景辉;李红梅;杨彩田;A.B.苏耶金科;;俄罗斯深空测控通信技术及国际合作[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马文臻;郑建华;吴霞;;多天体交会借力飞行轨道设计的图解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蒙薇;刘一薇;李琳琳;;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在拉格朗日点太阳监测航天器任务中的应用初探[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关鹏;张继霞;;深空探测飞控故障诊断技术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李黎;郑伟;;基于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柳忠尧;张q,
本文编号:1639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3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