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的世纪周期及对24、25活动周的预报
本文选题:太阳活动周 切入点:世纪周期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0年02期
【摘要】:太阳活动除了具有公认的11a周期以外,还存在着一个80~120 a变化的世纪周期,也称为Gleissberg周期。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700~2008年的年均黑子数世纪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结果: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低谷期,所对应11 a太阳周的极大年和极小年的黑子数目都比其他太阳周的低。在这300多年里,世纪周期的周期长度也有变化。由世纪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第24、25太阳活动周将处于世纪周期的低谷期。通过对以前3个世纪周期的谷期黑子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第24、25太阳周极大年年均黑子数为63.6±21.1,极小年的为2.2±2.1。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太阳活动反常宁静这一现象。
[Abstract]:In addition to the recognized 11a cycle, solar activity has a century period of 80,120a variation, also known as the Gleissberg cycle,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and wavelet analysis.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mean annual sunspot century-cycle from 1700 to 2008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at the low point of the solar activity century cycle, The number of sunspots in the maximum and minimal years corresponding to 11 a solar cycle is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solar cycles. In these more than 300 years, the cycle length of the century cycle has also change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24th cycle of solar activity will be at the low point of the century cycle. The average annual sunspot number of the 24th solar cycle is 63.6 卤21.1and the minimum is 2.2 卤2.1.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abnormal tranquillity of the current solar activity.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90161) 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KJCX2-YW-T04) 973计划支持项目(2006CB806303)
【分类号】:P18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占腊生;何娟美;叶艺林;赵海娟;;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J];天文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龙,孙静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2 温卫斌,李怀峰,孙才红,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太阳导行镜原理样机的研制[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3 王宇舟,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偏振光测量技术[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4 陈志全;光照时间推算及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鉴定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孙伟英,吴季;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附近等离子体轫致辐射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何玉林;王华宁;;太阳质子事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4期
7 李可军,苏同卫,梁红飞;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J];科学通报;2004年24期
8 张锐,程灏波,杨世模,王东光;空间太阳望远镜中Hα双折射滤光器的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I):太阳活动周的经验和半经验模型[J];天文学进展;2001年04期
10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Ⅱ):太阳发电机理论[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2 罗庆宇;太阳日冕波动加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3 陈波;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5 贾辉;星载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辐射定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孙伟英;ICMEs导致的行星际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射电辐射测量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7 梁红飞;太阳黑子矢量磁场的测量及视向电流密度的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8 胥成林;磁场对原子能级占有数的影响与云南一米太阳塔偏振分析仪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9 崔延美;太阳光球磁场特性与耀斑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7年
10 左平兵;太阳风中中小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周桂萍;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活动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3年
3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5 苏宙平;空间极紫外望远镜在轨校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尉敏;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8 王帅;太阳活动区矢量磁场测量及其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9 王霖;太阳爆发的射电和极紫外波段联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10 张文娟;太阳射电爆发中的纤维精细结构特征参数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可军,顾啸马;第23太阳活动周发展趋势预测[J];天体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瑞祥;汪敏;颜毅华;谭程明;;日冕物质抛射及其伴生的射电辐射观测特征[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娟;;第24太阳活动周螺度半球法则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张桂清;;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和太阳质子事件[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唐云秋;;太阳第23周软X射线耀斑的统计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庄得新;周玉芳;;太阳黑子活动对近地空间的电磁辐射影响[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焦维新;;观测太阳的三大工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廖怀哲;马瑞平;;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软X射线爆发的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廖德春;廖新浩;;第23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预报尝试[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太阳、行星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9 沈长寿;资民筠;;用AE卫星探测资料检验原子氧数密度的模式值[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王赤;;行星际激波在日球空间的传播和相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刘垠;第24太阳活动周爆发最大级别耀斑 我国短波通信受到影响[N];大众科技报;2011年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林元章;太阳真要冷淡地球吗[N];健康报;2008年
3 刘莉 周清春;空间天气预报:预知太阳喜怒哀乐[N];科技日报;2006年
4 实习生 张梦然;为期11年的新一轮太阳活动周期到来[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兰;太阳黑子周期[N];科技日报;2002年
6 余仁杰;今年太阳又活跃[N];科技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关于“2000年太阳风暴”的问答[N];科技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宋丽芳;太阳风暴狂扰空间天气[N];中国航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乐贵明;地磁暴前银河宇宙线强度变化的先兆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2年
2 夏莼;日珥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3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5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