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的熄灭过程

发布时间:2018-03-23 18:46

  本文选题:星系形成 切入点:星系演化 出处:《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4期


【摘要】:宇宙平均恒星形成率密度在z~2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平均而言,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在逐渐减弱甚至"熄灭",这种减弱和熄灭的过程主导着过去上百亿年的星系演化历史,百亿年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星爆星系在今天的宇宙中已不多见,而红星系的比例则上升为百亿年前的两倍有余.到底是哪些物理机制造成星系中恒星形成活动的熄灭?这些机制在不同的星系、环境以及宇宙时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这些是当前星系形成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21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多波段图像和光谱巡天观测极大地促进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当前研究结果稍作总结,考虑到中央星系和卫星星系的显著区别,先对两类星系分别讨论,然后将二者综合起来,总结了导致恒星形成活动熄灭的三个主要物理过程:大质量暗物质晕中的Halo Quenching效应(下落气体激波加热、潮汐力和冲压导致的气体剥离)、棒状结构和次并合驱动的星系自演化(Morphology Quenching、活动星系核反馈)、以及中小质量星系的主并合(早型星系和经典核球的形成).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对现有观测现象的总结只能是经验性的和阶段性的,下一步既要从观测上继续深入研究(更大样本、更多波段、更高红移),以改进和完善观测结果,更重要的还要及时和充分地利用最新观测结果来检验和限制星系形成的物理模型(如半解析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
[Abstract]:The cosmic average star formation rate density continues to decline after ZN-2 peaks, which means that, on average, Star formation in galaxies is gradually weakening or even "extinguishing," a process that dominates the evolution of galaxies over the past tens of billions of years, and the starburst galaxies that dominated 10 billion years ago are rare in today's universe. The proportion of red galaxies has more than doubled since 10 billion years ago. What physical mechanis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tinction of star formation in galaxies? How do these mechanisms play a different role in different galaxies, environments, and cosmic times? These are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galaxy formation at present. Large-scale multi-band images and spectral survey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entral galaxies and satellite galaxies, the two types of galaxies are discussed separately and then combined, Three main physical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extinction of star formation are summarized: the Halo Quenching effect in the mass dark matter halo (heating of falling gas shock wave), Tidal forces and ramming lead to gas stripping, self-evolution of galaxies driven by rod structure and secondary convergence,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and major merging of small and medium mass galaxies (formation of early galaxies and classical nuclear spheres). This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observational phenomena can only be empirical and phased. In the next step, we should continue to study in depth (larger samples, more bands, more Gao Hong)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atest observations to test and limit the physical models of galaxy formation (such as semi-analytical model and hydrodynamic numerical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11173045,11233005,11325314,11320101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5CB857004)资助项目
【分类号】:P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Rui Guo;Cai-Na Hao;Xiao-Yang Xia;;The Evolution of Advanced Merger(U)LIRGs on the Color-Stellar Mass Diagram[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成;;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活动的熄灭过程[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雪梅;;星系碰撞的构想[J];世界科学;2009年12期

2 张聪慧;孙艳春;;星系对的选择及其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3年03期

3 刘步林;起因于星系并合的双星系的自旋相关性[J];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4 温学诗;;有趣的太空大蝌蚪——天龙座蝌蚪星系[J];太空探索;2006年12期

5 赵君亮;;天体尺度上的重大灾变事件——星系的剧烈活动[J];自然杂志;2011年02期

6 ;自动测定星系形态新方法[J];现代物理知识;2014年03期

7 陈时,俞允强;星系多次并合的解析模型[J];天体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8 邹振隆;生育高峰的星系——星暴星系[J];百科知识;1994年05期

9 李金荣;林宣滨;潘治政;孔旭;;E+A星系的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冯珑珑,褚耀泉,杨小虎;LAMOST星系红移巡天的数值模拟研究:(Ⅰ)理论模型及模拟样本构造[J];天体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生 张瑾;星空为什么越变越美?[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仲阳;高红移星系的形态和大小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连建辉;星系恒星形成历史及特性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邓新发;运用团分析统计方法(Cluster analysis)研究星系的分布规律[D];南昌大学;2012年

4 方官文;高红移星系的选取与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李成;从大尺度结构到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王菁;近邻宇宙中气体与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徐生年;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宇宙学演化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阮志锋;基于投影几率的星系对统计研究方法对COSMOS巡天的新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

2 胡建宏;超大质量黑洞质量与宿主星系光度相关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付炜;同等质量下盘状星系的颜色—尺度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燕针;SDSS DR7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选取及性质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晓亮;Lyman Break Galaxies的恒星质量函数的理论预期[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4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54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