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接双星能量转移过程研究
本文选题:相接双星 切入点:流体力学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从流体力学方程出发,分析和讨论了相接双星公共包层内湍流和环流对能量转移的作用,并给出了能量转移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处于相接阶段的双星系统,公共包层底部环流速度较大,可达~9×103cm/s,而湍流的速度在外部较大,可达~2.4×105cm/s。环流与湍流均是小质量相接双星能量转移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t=1.454 8×109a,环流携带能量为ΔLcirc=0.14 L⊙,t=1.454 8×109a湍流携带能量为ΔLturb=0.72 L⊙。
[Abstract]:Based on the hydrodynamic equation, the effects of turbulence and circulation on energy transfer in the common cladding layer of a binary star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energy transfer is given.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ulation velocity at the bottom of the common cladding is larger, up to 9 脳 10 ~ 3 cm / s, while the turbulent velocity is larger, reaching 2.4 脳 10 ~ 5 cm / s.The circulation and turbulence are two indispensable factors for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two stars with small mass.At 1. 454 8 脳 10 9 a, the current carrying energy is 螖 Lcirc=0.14 L = 1. 454 8 脳 10 9 a.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7)10号) 贵州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基金资助项目(I065030)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科2010002号)
【分类号】:P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On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n Contact Binary Systems[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立芳;W UMa型相接双星的观测和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贵德;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的计算模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周贵德;马文娟;;一种AGB星外包层元素丰度的计算方法[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杨远贵;尹新国;刘建军;;《天文学基础》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赵定烽,陈子栋;Non-LTE恒星大气模型完全线性化原理[J];甘肃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赵定烽;运动大气方法(Ⅰ):跟随运动坐标系谱线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6 赵定烽;运动大气方法(Ⅱ):推广的Sobolev方法[J];甘肃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张健楠;赵永恒;刘蓉;;基于非参数回归与最近邻方法的恒星光谱自动分类[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2期
8 刘清华;;s-过程和r-过程核素双超丰恒星的形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陈培杰;汪志云;;静电压作用下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宋汉峰;王靖洲;吴永刚;李云;;非同步转动双星系统洛希势函数的研究[J];大学物理;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邦固;郝建宇;;引力子与黑洞[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广海;弯曲时空中的标量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向福元;密近双星磁流体活动的实测与理论分析[D];湘潭大学;2006年
3 杨伍明;小质量转动恒星的结构演化和星震学诊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4 许华];恒星湍对流过程研究以及在盾牌座δ型变星中的验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5 唐延柯;类太阳振动恒星模型及星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6 刘昱;三体轨道数值模拟及理想天体重力收敛范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张江;贫金属星中的元素丰度及核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涛;恒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谭芳芳;星系风和物质外流对星系化学演化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韦鹏;LAMOST一维光谱自动处理[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建辉;Ⅱ型超新星爆发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黎小慧;超核密度压缩参数对Ⅱ型超新星爆发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雅芳;TP-AGB星超星风物理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华(山金);中等质量星演化中的蓝拐和CNO双循环[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8 郭建恒;长周期变星的演化及振动[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9 陈雪飞;中小质量密近双星的演化及其初始—终止质量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10 宋汉峰;元素丰度和星系化学演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基;力学专业科研简介[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4年01期
2 张志荣;;“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姜楠,孙伟;液压技术中的流体力学[J];力学与实践;2005年05期
4 吴班;;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陈明东;史宇亮;;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0期
6 邹惠芬;张培红;叶盛;;流体力学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秀芳;;关于土木力学本科专业《流体力学》课程设置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26期
8 ;第15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将于2011年8月召开[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年01期
9 王起伟;连慧亮;韩旭;马吉民;王婧;;关于流体力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7期
10 苏新兵;胡孟权;张登成;孙冬;;“应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情况和几点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克勤;;研究生精品课“高等流体力学”的建设[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2 何长江;于志鲁;冯其京;;三维弹塑性流体力学欧拉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3 马文涛;李群生;;新型规整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研究[A];2005年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曹文胜;;建环专业的“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教学体会[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戴自胜;陈韬颖;李为;;龙船设计建造中流体力学问题的工程处理[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6 刘丽萍;杜广生;;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钱逸秋;;高效板波纹填料的机械结构、制造与分离性能[A];第二届全国塔器及塔内件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建锟;杨涛;胡长禄;蒋立敬;;多相催化流化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9 刘志强;张庆安;李庆;张占银;;立式电除尘器均风方案[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赖睿;“一个新时代到来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郁 通讯员 王宇星;继承先生遗志 勇攀科学高峰[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秦;时空转化 能量转移[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何榉;AH94:让“世界枪王”走到尽头[N];中国国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延斌;又一个起点[N];科技日报;2009年
6 郭志平;研究湍流的后起之秀[N];浙江日报;2000年
7 赵 雯;从热力学角度审视和研究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恒;需求是创新的首要动力[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文嘉;林家翘:大师之忧[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杨孝文;海洋大漩涡:科学史上的未解之谜[N];中国海洋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汉峰;相接双星的物理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张大威;高空核爆软X射线辐射特性及其实验室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邱贤平;基于吩噻嗪的齐聚物和树枝状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熊玮;高炉下部气液两相逆流流体力学特性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5 吕树祥;气—液—液反应萃取制备过氧化氢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徐宁;超声及其组合技术处理酚类溶液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7 郭奋;错流旋转床内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
8 冯伟;气液两相流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方莉俐;大面积自支撑金刚石—金属复合膜的电铸研究及其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10 万俊华;基于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光电性能及其分子聚集体结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青;荧光素及中性红染料间能量转移机理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桂华;碱性染料间能量转移荧光分析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3 李国华;时间切换机械通气物理过程数学模型的计算机仿真[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徐永明;潜油电机的设计研究及其CAD软件开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5 陈海杰;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能量转移和pH荧光探针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6 冯志芳;几种光子器件的原理及应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陈建中;分子和表面碰撞过程中能量的转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帆;鲁米诺—荧光染料体系电化学发光能量转移检测DNA[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芸;港口集装箱物流的流体力学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刘守锋;图像处理技术在透气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6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0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