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镜预应力环抛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03:25

  本文选题:光学望远镜 + 仪器 ; 参考:《天文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加工离轴非球面的预应力环抛方法,基于预应力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环抛机来磨制离轴非球面.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加载装置,将拼接镜面中具有不同离轴量的非球面子镜转化成曲率半径相同的球面子镜进行磨制,可以在同一台环抛机上进行抛光.利用这种方法,花费连续40 h的时间,磨制了一块按照中国30 m极大口径望远镜(CFGT)主镜参数比例缩小的离轴抛物面,顶点曲率半径21.6 m,离轴量3.6 m,离轴口径为330 mm,最大非球面度为16μm.试验表明该方法效率高,适用于批量加工,特别是极大口径天文望远镜拼接主镜的大批量非球面子镜研制.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prestressing ring casting method for off-axis aspheric surface machining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restress machining method, the off-axis aspheric surface is grinded by ring throwing machine.A special loading device is designed to transform the aspherical sub-mirror with different off-axis quantities into a spherical face mirror with the same curvature radius, which can be polished on the same ring throwing machine.By using this method, an off-axis paraboloid, which is reduced in proportion to the primary mirror parameters of the Chinese 30m maximum aperture telescope CFGT, has been ground for 40 hours in a row.The radius of curvature of the vertex is 21.6 m, the off-axis is 3.6 m, the off-axis aperture is 330 mm, and the maximum asphericity is 16 渭 m.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suitable for batch processing,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quantities of aspherical sub-mirrors for the splicing of primary mirrors for large apertur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3020)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KJCX2-YW-T17)项目共同资助
【分类号】:P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建国,潘君骅;非球面反射镜的弹性变形加工[J];光学学报;1985年10期

2 周洋;李新南;;离轴二次曲面面型参数测量归算方法的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俊峰;宋淑梅;;离轴抛物镜检测中调整误差对波前畸变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8期

2 李杰;伍凡;吴时彬;匡龙;林常青;;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研磨阶段离轴非球面面形[J];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铁贵鹏;自由曲面光学元件慢刀伺服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方慧;液体喷射抛光技术[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灏波,王英伟,冯之敬,冯志伟,张锐;光学非球面二次曲面常数及顶点曲率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鉴;;观天巨眼400年[J];科技智囊;2008年07期

2 ;美科学家用光学望远镜寻找暗物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3 ;今后二十年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可望大幅度增加[J];天文爱好者;2000年01期

4 Marcus Chown ,刘道军;光学望远镜可以“看见”暗物质[J];世界科学;2001年11期

5 黄永明;;东亚最大通用型望远镜即将初光[J];科技导报;2007年04期

6 蔡贤德;设计中的“10米”光学望远镜[J];自然杂志;1980年02期

7 李良;NASA;;天体摄影 认识璀璨星空[J];文明;2009年08期

8 覃育;;天文望远镜光学性能ABC[J];飞碟探索;2007年04期

9 ;世界最大光学望远镜选址确定[J];光机电信息;2009年08期

10 施国威;高分辨力光学望远镜[J];世界科学;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洋;张景旭;杨飞;;大口径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2 ;大会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侯明东;孙友梅;刘杰;段敬来;姚会军;莫丹;;来自宇宙空间的X射线[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赵永恒;;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贺晗;;基于Hinode卫星观测数据的活动区日冕磁场外推方法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姚大志;严俊;王红池;;30CM球载红外望远镜研制及飞行[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7 郝钟雄;;天文望远镜现状及发展趋势[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高云国;;小型精密两维定位方法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崔树旺;;羊八井ARGO实验实现普天寻源方法研究[A];Workshop on ARGO-YBJ Experiment--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10 张新民;;宇宙学研究现状及挑战(英文)[A];Seminar on Cosmology and Dark Matter 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大庆;我国最大光学望远镜落成[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朱广菁;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新年巡天忙[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实习生 高琪;这里的星光更灿烂[N];科技日报;2006年

4 沈英甲;望天巨眼到底有多大?[N];科技日报;2007年

5 记者 毛黎;美天文学家提出星光罩理念[N];科技日报;2006年

6 记者  毛黎;多国合作研究太阳磁场能量[N];科技日报;2006年

7 ;黑洞比想象的更疯狂[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黄永明;哈勃:即将被续写的传奇[N];南方周末;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谭娜;上海将建亚洲最大望远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石明山 张春玉;空间极紫外望远镜原理样机研制成功[N];科学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超;大口径望远镜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刘炯;同步曲率辐射机制的物理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戴海峰;活动星系核中窄发射线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耿立红;空间太阳望远镜高速数据传输系统[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5 冯树龙;地基望远镜力学、温度场特性对光学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海;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2 王备战;光学望远镜光能集中度检验[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袁海波;UTC(NTSC)监控方法研究与软件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5年

4 郑永刚;Blazar天体的光变和CCD测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牛爽;FAST背架结构精细化分析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李冬生;射电天文学历史成果中的技术作用和理论背景及其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裴晓芳;卫星可见光云图上日食阴影订正的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8 张永伟;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9 黄启泰;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支撑方案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孔令高;快速测量太阳风参数方法研究及FY-2C卫星太阳X射线数据反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本文编号:1742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42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