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04:13

  本文选题:太阳耀斑 + 磁场 ; 参考:《南京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摘要】:太阳耀斑是太阳等离子体大气中磁场自由能的快速释放过程,其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物理现象,包括磁场的快速重联、能量传输、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耀斑大气辐射和动力学变化、物质的运动和抛射等。另外,耀斑是空间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扰动源。因此,对于耀斑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观测分析,对于耀斑的磁场特性以及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太阳耀斑的研究历史、一般特性和分类情况,对于耀斑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简单归纳,同时对耀斑的模型以及能量释放和传输过程进行了必要的描述,最后对于太阳耀斑期间的磁场的变化及相关研究以及进展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中,我们利用SOHO/MDI全日面磁图以及夏威夷太阳天文台提供的矢量磁图分析研究了2002年7月26日发生在NOAA 10039和NOAA10044活动区的3个连续的M级耀斑事件,报告了与之关联的突然的磁流变化。我们将活动区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小矩形区域用以确定与这三个连续耀斑相关联的磁流演变的具体时间。在研究磁流突变时,我们首次分析了磁场突变区域的谱线轮廓。 第三章中,我们描述了2005年1月24日发生的X7.1级耀斑在耀斑上升相出现的收缩过程,该耀斑对空间天气产生剧烈的影响而出名。采用Low (1982)提出的非线性无力场模型以及将线性无力场外推至复杂活动区的方法,我们定量地描述了在任意给出的位置,剪切极小的磁环具有较小的高度和水平尺度。这个结论验证了磁能释放导致的太阳日冕中剪切磁环的分解过程伴随着耀斑环的收缩。 第四章中,我们利用多波段资料分析了2005年1月15日发生在NOAA 10720活动区的一个X2.6耀斑事件,介绍了该耀斑的几个特性:耀斑开始前出现Hα远区增亮;耀斑带的分离运动呈现前慢后快两个阶段,而且硬X射线增亮发生在耀斑带的快速分离阶段;磁中性线附近出现快速的横向磁场增强。这几个特性均支持类似耀斑tether-cutting模型所提出的两步重联的思路:耀斑能量释放开始于核心区域的两个不同系统的剪切磁环重联,该重联形成长的爆发磁绳,拉升上面的日冕磁力线引起第二步的重联。 最后对本文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Abstract]:Solar flare is a rapid release process of magnetic field free energy in the atmosphere of solar plasma. It involves many complicated physical phenomena, including the fast reconnection of magnetic field, energy transmission, the instability of plasma, the accel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high-energy particles.Flares of atmospheric radiation and dynamics, motion and ejection of matter, etc.In addition, flare is the main disturbance source of space disastrous weather.Therefore, the study of flare proces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roug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he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flares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In the first chapter, we briefly introduce the history,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lar flares, summarize the observation of flares, and describe the model of flares and the process of energy release and transmission.Finally, the variation of magnetic field during solar flare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progress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study three continuous M-class flare events in the active regions of NOAA 10039 and NOAA10044 on July 26, 2002 by using the SOHO/MDI all-solar magnetic map and the vector magnetic map provided by the Hawaii Solar Observatory.A sudden flux change associated with it is reported.The active region is divided into a certain number of small rectangular region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time of flux evolution associated with these three continuous flares.In the study of magnetic flux mutations, the spectral profile of the magnetic field abrupt region is analyzed for the first time.In the third chapter, we describe the contraction process of the X7.1 flare in the rising phase of the flare,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severe influence on the space weather.Using the nonlinear force field model proposed by Low (1982) and the method of extrapolating the linear force field to the complex active region, w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small height and horizontal scale of the magnetic ring with minimal shear at any given position.This conclusion verifies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shearing rings in the solar corona due to the release of magnetic energy is accompanied by the contraction of the flare rings.In chapter 4, we analyze an X2.6 flare event in the NOAA 10720 active region on January 15, 2005 using multi-band data, and introduc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are: h 伪 far area brightness appears before the flare starts;The separation motion of flare zone shows two stages before and after slow and fast, and hard X-ray enhancement occurs in the fast separation phase of flare zone, and a fast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enhancement occurs near the magnetic neutral line.These characteristics all support the idea of two-step reconnection similar to the one proposed by the flare tether-cutting model: the flare energy release begins with the shear ring reconnection of two different systems in the core region, and the reconnection forms a long burst magnetic rope.Pulling up the coronal magnetic field above causes the second step to reconnect.Finally, a summary of the work of this paper is made and the future work is prosp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18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甘为群;;利用TALYS计算太阳耀斑伽玛射线[J];天文学报;2011年03期

2 李娜;;太阳风暴预言会被打破吗[J];科技导报;2011年18期

3 ;最新科教新闻[J];科学中国人;2011年13期

4 陈金法;;年轮——自然界的无字天书[J];百科知识;2011年14期

5 一鸣;;解读十大世界末日理论可能性[J];旅游时代;2011年04期

6 李友平;甘为群;;幂律电子谱轫致辐射积分的快速计算[J];天文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寿彪;谢锦林;胡广海;李弘;黄光力;刘万东;;实验室模拟磁力线重联的初步结果[J];天文学报;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会军;刘立波;陈斌;雷久候;乐新安;万卫星;;模拟中纬电离层对太阳耀斑的响应[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万通;;太阳耀斑引起的相位周期丢失[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乐会军;刘立波;贺晗;万卫星;;统计分析太阳耀斑所致X射线及EUV辐射变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云冈;余涛;毛田;王劲松;张立多;向帆;王海东;党永娟;潘家友;;2011年2月15日太阳耀斑的电离层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电离层与电波相互作用、空间天气事件数值模拟[C];2011年

5 苗娟;刘四清;钟秋珍;刘方华;;20-23太阳活动周爆发活动特征初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唐云秋;;2000年7月14日的GLE事件[A];Workshop on ARGO-YBJ Experiment--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7 钟树华;顾啸马;;一个边缘耀斑和它的运动[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黄泽荣;张冬娅;胡雄;张训械;曾桢;李凤琴;陈世敏;俞伟民;;中频雷达对太阳耀斑电离层D区效应观测[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栗志;;对太阳活动的自动观测、预报、资料处理及研究的一些新方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朱文明;;太阳暴的危害性[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英;太阳耀斑大规模爆发[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太阳耀斑不是“世界末日”[N];光明日报;2011年

3 实习记者 张静;五年来最大耀斑爆发[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常丽君;太阳耀斑影响地球同位素衰变[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陈婧;四年来最强太阳耀斑爆发[N];辽宁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孟军;美将发射研究太阳耀斑的航天器[N];科技日报;2002年

7 张孟军;太阳耀斑发现反物质[N];科技日报;2003年

8 ;美观测到强烈太阳耀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记者 李伟;太阳表面连续爆发9次中等级别耀斑[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记者 蓝建中;探到太阳耀斑爆发或干扰地球电离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璞;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程鑫;日冕物质抛射起源、结构和演化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崔延美;太阳光球磁场特性与耀斑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7年

4 郭洋;太阳大气三维磁场结构及相关活动现象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鹏飞;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数值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6 蒋荣琳;太阳低层大气小尺度活动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赵新华;日地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及相关预报方法的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韦飞;新一代太阳X-EUV辐射探测器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9 任丽文;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中两个与波动相关的问题[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康健;光学遥感影像中耀斑区内孤立波信息提取模型[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陈斌;太阳耀斑电离层效应的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3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闫晓理;引发耀斑的太阳黑子快速旋转与黑子演化中磁场的旋转运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5 孙明国;色球耀斑Hα逃逸光子的三维重构和演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6 李婷婷;太阳质子事件长期预报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7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8 姜秋富;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溢油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刘伟峰;广州地区电离层闪烁及不规则体漂移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舒浩;太阳耀斑微波尖峰辐射的观测特征提取及参量估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2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62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