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一类X射线发射度在脉冲相具有显著指数增长特征的太阳耀斑

发布时间:2018-04-21 16:45

  本文选题:粒子加速 + 等离子体 ; 参考:《天文学报》2012年06期


【摘要】:太阳耀斑脉冲相的X射线光变曲线的复杂性表明此阶段有多种物理过程参与其中.基于某些显著的观测特征对耀斑分类可以用来探索这些特征的物理起源.对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卫星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有一类X射线发射度在脉冲相呈显著指数增长的耀斑.指数增长阶段的平均温度为正态分布.在此温度分布1σ之内的大多数耀斑属于B级或C级耀斑,其GOES低通道流量的峰值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增长相的增长率和持续时间也遵循对数正态分布.持续时间分布范围大概为几十秒到几千秒.正如所预期的,增长时标同软X射线的衰减时标具有相关性.此外,指数增长相的增长率与持续时间呈强烈的反相关,而且随增长率的增大,对应的平均温度也有缓慢增大的趋势.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X-ray photoluminescence curve of solar flare pulse phase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any phys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is pha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flares based on some observational features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physical origin of these features. The analysis of GOES(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shows that there is a kind of flares whose X-ray emittance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in the pulse phas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exponential growth stage is normal distribution. Most flares within 1 蟽 of thi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belong to B or C flares, and the peak distribution of GOES low channel flow is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growth rate and duration of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also follow logarithmic normal distribution. Duration ranges from tens to thousands of seconds. As expected, the growth time scal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ttenuated time scale of soft X rays. In additio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is strongly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ur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s slow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rowth rat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43007,11173063,11173064) 973项目(2011CB811402)资助
【分类号】:P18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爱国;许雪艳;朱仁义;程民治;;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简介[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宋绍瑞;龚学余;;等离子体中双撕裂模线性增长率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刘佳鑫;屈马林;;等离子体中电磁波色散关系的PIC粒子模拟[J];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4 徐学桥,霍裕平;托卡马克中宏观束-等离子体扭曲模不稳定性研究[J];物理学报;1986年10期

5 潘练德,王素琴,麻兰香;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年S1期

6 盛亮;吕敏;王奎禄;黑东炜;邱孟通;魏福利;;丝阵负载Z箍缩可见光图像诊断[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鲁润宝;;恒星级黑洞(候选体)与太阳耀斑辐射的相似性[J];前沿科学;2008年02期

8 旭峰;;揭开太阳耀斑爆发之谜[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7期

9 邓家干;黄仁堂;;FRED脉冲型GRB光变曲线FWHM与光子流量关系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应红;梁华;吴云;王健;武卫;;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建模仿真综述[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君;邱玉波;方泉玉;韩国兴;;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理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周东方;马燕云;田成林;陈湛;邵福球;;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的PIC模拟[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3 李传莹;王建国;;等离子体中类钠Ni~(17+)离子双电子复合过程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宁;杨震华;宁成;;金属丝等离子体形成数值模拟的初步设想[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田修波;Paul K.Chu;杨士勤;;基于等离子体注入技术的复合表面处理[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华;张凯;;一种高效等离子体腔体的开发[A];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董丽芳;范伟丽;李雪辰;贺亚峰;李树锋;刘富成;;气体放电中自组织发光斑图的时空分辨测量[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郑志坚;;核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9 董春凤;崔正英;杨青巍;季小全;周航宇;冯北滨;李伟;孙红娟;李永高;;HL-2A欧姆和ECRH条件下的能量约束数据库的建立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茅卫红;张慧云;陈宏;;低压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A];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明俊 记者 张琦 首席记者 王唯先;等离子体种子:推广进入“全高铁”时代[N];牡丹江日报;2011年

2 顾琅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离子体与人类何干?[N];大众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操秀英;“人造太阳”进展顺利 等离子体研究将有较大进展[N];科技日报;2010年

4 张晋凤;LG电子力推等离子体空调[N];科技日报;2000年

5 李建伟;等离子体消毒前景看好[N];健康报;2003年

6 记者 张孟军;美将发射研究太阳耀斑的航天器[N];科技日报;2002年

7 周有恒;等离子体[N];中国化工报;2001年

8 顾钢;德揭开太阳斑边缘更亮秘密[N];科技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裕国;等离子体彩电投入生产[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辛 力 ;细胞从等离子体中诞生[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氧化甲烷合成甲醇的应用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吕改敏;正负电子等离子体静电波的精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闫旭;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毅人;弱碰撞等离子体中金属栅网附近稳态鞘和预鞘的实验诊断与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邹秀;低温等离子体磁鞘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李明东;以煤层气为冷却剂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方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李志超;大尺度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傅磊;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硬质合金粉末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7年

9 袁承勋;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黄渊;HL-1M等离子体边缘湍动输运的长程相关特性研究[D];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木;激光等离子体引燃TIG电弧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盖轲;废水中有毒物质的等离子体降解及其中间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奚衍斌;Alfvén波的电子回旋动力学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迟丽华;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5 朱希睿;等离子体状态方程的Hartree-Fock-Slater自洽场计算[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6 张红艳;同轴电极介质阻挡大气压辉光放电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陆建萍;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吸收衰减[D];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凯;椭球谐振腔微波等离子体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诸葛天祥;微波等离子灯的仿真优化与设计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健;等离子体与含能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83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83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