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具注历日中的昼夜时刻问题
本文选题:敦煌具注历日 + 昼夜时刻 ; 参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一些敦煌具注历日标注有昼夜时刻,其功用,为指导漏刻改箭。文章收集敦煌具注历日之历序及年历表两方面的昼夜时刻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梳理了早期历书中标注昼夜时刻的发展演进脉络。结合术数文化典籍,认为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的标注遵循某种特定规则,并将这些历书与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大唐阴阳书》残卷相互参照,整理出了昼夜时刻的编排体系。最后,从天文学史的角度,阐释了敦煌具注历日中昼夜时刻体系的历史地位。
[Abstract]:Some Dunhuang notes marked the calendar day and night time, its function, to guide the missing engraved arrow. This paper collecte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the calendar sequence and the chronology of Dunhuang annotated calendar, and comb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diurnal time in the early calendar book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ltural classic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rking of the day and night of Dunhuang notes follows certain specific rules, and that these calendars are cross-referenced with the remnant volumes of "the Yin and Yang Books of the Tang Dynasty" collected by the Institute of Human Sciences of Kyoto University in Japan. The arrangement system of day and night time was sorted out.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e system of Dunhuang notes is explaine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6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计量名家研究”(项目编号:2004BLS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44)
【分类号】:P19;K87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邓文宽;敦煌三篇具注历日佚文校考[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2 刘永明;唐宋之际历日发展考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陈美东;;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陈美东;李东生;;中国古代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敦煌《发病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9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10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5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施萍婷;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遗书叙录(三)[J];敦煌研究;1995年04期
2 刘永明;敦煌历日探源[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3 李鉴澄;;论后汉四分历的晷景、太阳去极和昼夜漏刻三种记录[J];天文学报;1962年01期
4 陈美东;;中国古代太阳视赤纬计算法[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03期
,本文编号:1806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80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