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S类星体谱线的测量及其应用
本文选题:活动星系核 + 类星体 ; 参考:《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活动星系是一类特殊的天体,其中有着剧烈的物理过程,能够在很小体积内辐射出比正常星系更亮的光度,并且伴随有物质的爆发和喷射,其辐射覆盖了射电到γ射线整个电磁波的全波段。本文利用多波段数据(射电、红外、光学、紫外和X-ray),构建了362个SDSS第五期中的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的能谱分布,研究这些源的积分光度和热光度之间偏差,并探索其积分光谱和各波段单色光度之间的关系。SDSS的光谱提供了大量天体的信息,是研究天体的重要工具。本文也介绍了对SDSS类星体光谱分析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处理幂律连续谱、铁连续谱、发射线和吸收线,也初步介绍了我们在IDL平台下开发的专用于分析处理SDSS类星体光谱的程序。 第一章介绍相关研究背景: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类星体的吸收线和分类,多波段巡天数据(射电、红外、光学、紫外和X-ray)。 第二章介绍362个SDSS第五期中的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的多波段数据(射电、红外、光学、紫外和X-ray)的交叉认证,并利用这些数据为每一个源构建了能谱分布,进而得出每一个源的积分光度。同时利用热改正因子估算每一个源的热光度,并与其对应的积分光度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偏差。FSRQ的相对论性的喷流的方向跟视线方向很接近,它们是很极端的活动星系核,有别于射电静类星体,积分光度与热光度之间的偏差很可能来源于相对论性的非热辐射为主的喷流。本章对这种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偏差的确与相对论性的非热辐射为主的喷流有关。 第三章介绍了对SDSS类星体光谱分析处理的基本过程,也初步介绍了我们在IDL平台下开发的专用于分析处理SDSS类星体光谱的程序,同时也给出了使用本程序一些注意事项。 第四章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Abstract]:Active galaxies are a special class of celestial bodies that have intense physical processes that radiate brighter luminosity than normal galaxies in very small volumes, accompanied by bursts and ejections of matter. Its radiation covers the entire band of radio to 纬-ray electromagnetic waves. Based on the multiband data (radio, infrared, optical, ultraviolet and X-rayge), the spectral distributions of the flat spectrum radio quasars in the fifth phase of SDS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deviations between the integral luminosity and the thermal luminosity of these sources ar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gral spectrum and the monochromatic luminosity of each band. The spectrum of SDSS provides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of celestial bodies and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study of celestial bodi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process of spectral analysis of SDSS quasars, including power law continuous spectrum, iron continuous spectrum, emission line and absorption line. A program developed on IDL platform for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the spectra of SDSS quasars is also introduced.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 the absorption lin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quasars, and the multiband survey data (radio, infrared, optical, ultraviolet and X-rayne).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oss authentication of the multiband data (radio, infrared, optical, ultraviolet and X-ray) for the flat spectrum radio quasar FSRQs in the fifth phase of SDSS, and uses these data to construct the energy spectrum distribution for each source. Then the integral luminosity of each source i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rmal correction factor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thermal luminosity of each source,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ntegral luminos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vistic jet direction of FSRQ is very close to the direction of line of sight. They are very extreme active galactic nuclei,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radio static quasars. The deviation between integral luminosity and thermal luminosity is probably derived from relativistic non-thermal radiation-dominated jet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m is related to the relativistic non-thermal radiation jet.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ocess of spectral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SDSS quasars,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program specially developed under IDL platform for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the spectrum of SDSS quasars. At the same time,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using this program are also given. The fourth chapter makes a simple summary and prospect.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香涛;褚耀泉;方励之;M.G.Smith;;类星体分布上的成团性[J];天文学报;1986年02期
2 朱杏芬,,褚耀泉;Virgo星系团中星系与类星体成协[J];天体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3 陈建生,Donald C.Morton,Bruce A.Peterson,Alan E.Wright,David L.Jauncey;类星体PKS1448—232的吸收线光谱[J];科学通报;1982年17期
4 何香涛;;由物端棱镜方法得到的NGC1097周围的类星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5 方励之,褚耀泉,朱杏芬;宇宙中的暗物质及大尺度结构的形成——用类星体分布的检验[J];中国科学A辑;1984年10期
6 程富华,程福臻;IUE卫星和类星体的紫外光谱[J];天文学进展;1989年03期
7 李泳,陈建生;与发射线区成协的类星体CIV吸收系统研究(Ⅱ)统计研究(2)[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3年04期
8 赫然,王嘉力;关于类星体的统计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何香涛;;追逐类星体(1) 类星体的发现[J];天文爱好者;2006年01期
10 ;第一批恒星的葬礼[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兵;;LAMOST类星体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2 王挺贵;;大规模光谱巡天对活动星研究影响[A];中国天文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潮;赵永恒;胡景耀;;SDSS中RR Lyrae候选体的论证[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锴;;SDSS中的部分遮蔽类星体[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积梁;;在1.5GHZ波段对XBLs,RBLs和FSRQs统计研究[A];2006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锦华;;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实验验证[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学兵;;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及其与寄主星系的关联[A];黑洞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吕锦华;;黑洞问题[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蔡灵仓;陈其峰;经福谦;陈栋泉;;高温高密度氦的压缩特性及其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10 杨树礼;;物理学发展前沿和我们面临的困难[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天文学家4天内发现40颗类星体[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艳红;最遥远类星体中发现恒星诞生迹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冯卫东;人类和地球都来自于黑洞[N];科技日报;2007年
4 艳红;以美发现类星体暗物质晕存在的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3年
5 通讯员 胡胜友邋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首次探测到特殊星系的X射线辐射[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梦然;宇宙中找寻人类同伴希望渺茫[N];科技日报;2011年
7 小尔;宇宙磁场年龄虽5亿 扩张速度却惊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大 可;“巡天”印证爱因斯坦“宇宙放大”预言[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记者 王小龙;迄今最大彩色数字夜空图公布[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胡剑;追踪宇宙“悬案”[N];新清华;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鹏;活动星系核窄铁Kα发射线和类星体吸收线系统中类银河系尘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卢昱;SDSS和FIRST巡天中的射电活动星系核[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连忠;类星体多谱勒红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5 顾敏峰;AGN中央黑洞质量及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6 濮兴庭;活动星系核的谱指数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当波;新辐射机制在高能天体物理学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戴宏;AGN的多波段性质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9 王慧元;类星体宽吸收线区的共振与电子散射偏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纪拓;类星体He Ⅰ*吸收线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福;SDSS类星体谱线的测量及其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2 陈叶;类星体发射线的应用—估算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D];广州大学;2012年
3 覃莉莉;用IRAF对SDSS星系图像进行面源测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平一鼎;类星体高分辨率光谱中Lyα森林的演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耀妹;类星体高分辨率光谱中Lyα森林的接近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俊;中等强度射电平谱类星体的光学光谱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元教;基于GIS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1年
8 徐燕;类星体C IV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方大春;基于GIS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在城市设施规划中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黄凯;类星体Fe发射线产生区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2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83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