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
本文选题:超新星遗迹 + 绿色延展天体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摘要】:超新星遗迹是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物,包含爆发喷射物以及周围与其相互作用的物质;绿色延展天体是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候选体.这两类天体都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与死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尝试探究超新星遗迹与绿色延展天体的相互关系,以期对超新星是否促进大质量恒星形成这一问题有进一步了解.本研究通过计算得到14组超新星遗迹和绿色延展天体的相对距离,发现最小的也在百秒差距量级.通过分析274个超新星遗迹与298个绿色延展天体的空间分布,发现相对于其他区域,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明显多一些,但可能是因为超新星遗迹附近分子云密度大造成.斯必泽红外空间望远镜的巡天范围在银纬b=±1°内,在此范围以外的超新星遗迹附近的绿色延展天体是使用美国宇航局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巡天数据搜寻的,找到了4个绿色延展天体.得到的初步结论是超新星遗迹并不能直接促使绿色延展天体形成,但它们之间或许有间接联系.
[Abstract]:Supernova remains are remnants of supernova eruptions, including explosive jets and the surrounding interactions with them. Green extended objects are candidates for massive star formation regions. Both types of obj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ath of massive sta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nova relic and green extended celestial bodie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whether supernovae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assive stars.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ve distances of 14 groups of supernova relic and green extended celestial bodie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smallest one was found to be in the order of 100 seconds. 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274 supernova relic and 298 green extended celestial bodie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ore green extended objects near supernova ruins than in other regions. Bu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density of molecular clouds near the supernova remains is high. The Spitzer Infrared Space Telescope's survey range is within the silver latitude b = 卤1 掳. The green extended celestial body near the supernova remains outside this range is searched using NASA's Wide-Angle Infrared Survey Survey data. Four green extended objects were found.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 is that supernova remnants do not direct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reen extended objects, but there may be an indirect link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178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P145.3;P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伟;;超新星遗迹的统计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2 王文涛;韩莉萍;李莹莹;张杰;李文鹏;蒋云波;唐云勇;;超新星遗迹的统计特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3 卢方军;;超新星遗迹[J];科学;2001年03期
4 汪珍如;超新星遗迹[J];天文学进展;2001年02期
5 尹其丰,马欖,陈秉乾;超新星遗迹中电子加速的一种机制[J];科学通报;1980年03期
6 崔振兴;;逆激波对年轻超新星遗迹演化的影响[J];天文学报;1980年02期
7 罗绍光,尹其丰;超新星遗迹的射电演化[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01期
8 陈阳,刘宁,汪珍如;在有结块的星周介质中膨胀的超新星遗迹的物理特性[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5年12期
9 庚君伟;NASA;ESA;;绚丽的超新星遗迹[J];科学世界;2014年03期
10 ;超新星遗迹[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阳;;热混合型超新星遗迹[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能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3 周建军;;超新星遗迹G21.8-0.6和G32.8-0.1的CO(1-0)观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勋;李维;苏云;阮宁娟;;空间无碰撞冲击波探测方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专题分会三:“射电、空间和高能”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齐芳 李存富;我科学家首次发现超新星遗迹[N];光明日报;2007年
2 柯文;我国首次发现超新星遗迹[N];人民日报;2007年
3 记者 许琦敏;超新星遗迹是宇宙射线“加速器”[N];文汇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常川 王菲;从超新星遗迹到马铃薯细胞[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马之恒;高中生迷上宇宙研究[N];北京科技报;2008年
6 记者 房琳琳;我科学家开始宇宙黑洞探索之旅[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鑫;超新星遗迹与周围环境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周平;分子云环境中的超新星遗迹[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陆明;壳型超新星遗迹的非线性扩散激波加速和非热辐射[D];云南大学;2012年
2 刘晓琴;几个年轻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辐射性质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3 李顺雨;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辐射观测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6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86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