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哈勃红移的非多普勒效应解释
本文选题:多普勒效应 + 星系 ; 参考:《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摘要】:分析了多普勒效应在解释星系哈勃红移现象时,星系际光传播过程存在的能量不守恒和宇宙膨胀时空不平权两大问题;提出了"时空物质属性"的3个基本假设;最后阐述了星系哈勃红移的非多普勒效应解释。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energy nonconservation and space-time unevenness of cosmic expans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galactic light propagation in explaining the Hubble red-shift phenomenon of galaxies by Doppler effect are analyzed, and three basic assumptions of "properties of space-time matter"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explanation of the non-Doppler effect of Hubble redshift in galaxies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
【分类号】:P14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万稳;何香涛;李宗伟;曹盛林;;宇宙距离尺度和哈勃常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2 何香涛;哈勃定律和哈勃常数测定的进展[J];大学物理;1994年01期
3 马雪峰;马氏定律与哈勃定律的辨析[J];光谱实验室;2002年03期
4 向守平;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宇宙年龄t_0和哈勃常数H_0[J];天文学进展;1996年03期
5 俞允强;宇宙年龄问题上的疑难[J];物理;1998年05期
6 邓祖淦;宇宙年龄问题[J];物理;199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岚;王立尧;;双星引力辐射的电磁学模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家庆 ,丁光涛 ,许庆琳;对Eotvos实验结果的另一解释[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3 倪苏敏;相对论中的测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本洛;;伪Minkowski空间“绝对伪性”的逻辑论证[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何家驹;;热力场论导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曹盛林;;相对论和超光速(Ⅲ)——ds~4下的动力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7 王诚三;在普通物理学中讲授广义相对论的一种方案[J];成都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8 甘为军;;狭义相对论引力动力学概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9 阎坤;天体运行的介质层壳与离散轨道引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10 阎坤;天体运行轨道的一般性Binet方程形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兰其开;;相对性原理在相对论中的意义[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亮;高频引力波在电磁环形腔和Tokamak焦点区域的时空扰动效应[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秀娟;遗迹引力波能量-动量赝张量的Mφller-Landau表述及其高频渐近行为[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志军;遗迹引力波探测实验中的噪声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何晓宇;遗迹引力波及弱平面引力波场中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D];重庆大学;2008年
5 石东平;球对称质量外部区域和引力波场中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D];重庆大学;2003年
6 代洪霞;引力辐射的多极展开及其量子表述[D];重庆大学;2003年
7 兰明建;双极化态引力波及其波场中的电磁波的能量动量张量[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亮;空间尺度因子的光学本质及观测效应[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和平,李殿国,王永良,王致玉,何钟林;“类星体红移”新释[J];光谱实验室;1997年04期
2 肖兴华;唐小英;程福臻;;类星体光变特性的统计分析[J];天文学报;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春燕;张秋菊;;相对传播的双脉冲激光与薄膜靶作用产生的强单色谐波[J];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2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1期
3 杨殿阁;郑四发;李兵;李克强;连小珉;;基于声全息方法和双目视觉实现运动声源声场可视化[J];声学学报(中文版);2010年01期
4 李艳辉;吴振森;武颖丽;;基于激光多普勒法测量微小阻尼振动[J];中国激光;2010年01期
5 隋磊;;黑色宇宙[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0年01期
6 李光仲;刘俊英;;基于模拟乘法器的超声多普勒黏度测量实验系统[J];物理实验;2010年02期
7 张萌;焦文苑;於菪珉;潘永华;高惠滨;丁剑平;;平行光路方向运动的光栅多普勒效应及其在测微小位移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10年02期
8 刘鸿;秦伟;焦守波;;多普勒效应在甚高频全向信标中的应用浅析[J];科技资讯;2010年01期
9 王晓贤;欧尔;;对广播电视移动接收技术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10 翟旭平;韩延坤;刘祥震;;信号循环谱在衰落与多普勒信道中的特性[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斐;高昕;梁福田;金革;;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相栋;燕翔;王江华;;京津高速铁路噪声测试及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3 赵楼;杨益新;邱海宾;;海面波谱的微波信号多普勒谱反推法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栋;李顺月;马惠敏;王淑友;;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5 黄健;黄晓涛;李欣;;雷达目标微动与微多普勒分析[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赵伟;黄春琳;;生命探测技术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李侠;叶哲江;;基于回波包络的超声波入侵探测方法[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徐信业;王文丽;蒋海灵;李国辉;周庆红;陈林芳;叶捷;周志红;蔡寅;唐海瑶;周敏;;镱原子的激光多级冷却[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兆利;;电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隋天宇;李宇;袁兆凯;黄海宁;张春华;;OFDM系统中一种载波频率偏移估计与补偿方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文;寻找宇宙的“尽头”[N];北京科技报;2001年
2 李嘉曾;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怎样测量天体间的距离[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总工程师 王东木;迎接市场挑战的虚拟现实技术[N];科技日报;2002年
5 欧阳宏斌 汤海;雷达遥感卫星的应用和研究[N];中国测绘报;2003年
6 记者陈光榕;高速路有了完整的噪声控制系统[N];中国交通报;2003年
7 张孟军;英科学家成功演示反多普勒效应[N];科技日报;2003年
8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 杨骅;TD-SCDMA技术优势面面观[N];通信产业报;2003年
9 陈灏 周宇博;做人·做学问[N];湖北日报;2004年
10 纪秀君;多媒体如何使教学“如虎添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顾力意;星系团中央区域热气体二维温度结构探测和热力学成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院院;热原子的高分辨率光谱及偏振调制四波混频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张晋;活动星系核及其延展区的高能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5 贾兰伟;伽马暴脉冲光变曲线与能谱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6 耿淑敏;FM-CW SAR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陆睿静;火球多普勒效应对伽马暴光变曲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8 陈红胜;异向介质等效电路理论及实验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然;暗物质湮灭对暗晕密度轮廓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砥柱;GSM-R高速运行环境下通信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赵春英;相干光通信的外差异步解调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理达;主动拉曼增益机制下多普勒效应导致的增益光谱压窄与放大及增强型快慢光[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莹莹;IMBH的演化和mini-QSO对再电离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崔海娟;宇宙再电离信号的频域探测及并合过程中的冲压效应对气体金属增丰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春玲;FRIs和FRIIs星系观测性质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8 范展;目标高速运动对矢量信号处理的影响及匹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赵一朵;水下声场连续扫描声全息声源识别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郭俊生;移动无线信道仿真与OFDM盲同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0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890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