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华的水晶球宇宙体系及其影响
本文选题:水晶球宇宙体系 + 明末清初 ; 参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水晶球宇宙体系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最早介绍入华的宇宙结构学说,与天主教义紧密相关。文章全面梳理了明末传华的这一理论及其西方来源,以及在明清之际所造成的反响。利玛窦根据丁先生《〈天球论〉注解》所译介的水晶球宇宙体系最为系统,影响也最大。水晶球宇宙体系虽是当时欧洲正在被淘汰的理论,但因它较早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士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是在西方天文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之后,对那些追求宇宙真实结构的人而言,依然深有波及。水晶球宇宙体系对明清之际中国人宇宙观的塑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Abstract]:The crystal sphere universe system was introduced by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atholic meaning.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is theory and its western origin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repercussions caused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tteo Ricci's crystal sphere cosmic system is the most systematic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ory notes of Mr. Ding. Although the crystal sphere universe system was the theory that Europe was being eliminated at that time, but because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earlier, it had a wide influence on the scholars at that time, that is, after the large-scal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stronomy into China. For those who pursue the true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there is still a deep ripple. The crystal sphere universe syste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Chinese cosmolog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分类号】:P1-092;K24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绵厚;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和《两仪玄览图》的比较研究[J];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01期
2 汪小虎;;“日影千里差一寸”学说的历史演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新德;从西僧到西儒——从《天主实录》看早期耶稣会士在华身份的困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江晓原;;天文学史上的水晶球体系[J];天文学报;1987年04期
5 宁晓玉;;试论王锡阐宇宙模型的特征[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映发;;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王国荣;;明末清初传教士对五大洲说的早期传播[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3 江晓原;;古代中国人的宇宙[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5期
4 陈玲;;论朱熹的科学思想方法[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陈悦新;;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2期
6 罗桂环;茨菇等几种水生作物栽培史考[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7 牛晓霆;王逢瑚;曹静楼;;压白尺考[J];古建园林技术;2012年01期
8 付邦红;;中国早期的名词翻译与科学传播——以折射名词的翻译与演变为个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陈美东;;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肖运鸿;;17世纪西方比重知识的传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杰;;从中算家对三角学的会通看清初科学精神之兴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郭声波;;1560:让世界知道澳门——澳门始见于西方地图年代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王绵厚;;试论草原文明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庞乃明;;从对欧称谓看明人欧洲观[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邢玉瑞;乔文彪;苗彦霞;;从干支纪年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纯;中国宫殿建筑美学三维论[D];武汉大学;2011年
4 吕衍航;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尹北直;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9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姬永亮;唐代计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杨守刚;利玛窦与中国近代科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宏燕;二十世纪中国音乐传媒技术[D];山西大学;2011年
5 赵丹;对阿基米德的物理学理论及应用传入中国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郑诚;何承天天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吴炳义;比较地图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爱英;罗雅谷的《筹算》和《比例规解》在中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文熙;平天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02期
2 关增建;;中国古代视觉理论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孙景尧;成在此,败在此:解读唐代景教文献的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江晓原;《周髀算经》──中国古代唯一的公理化尝试[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03期
5 关增建;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年03期
6 江晓原;《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智;;利玛窦南昌足迹:一次“西学东渐”的成功探索[J];科学大观园;2010年13期
2 王扬宗;;康熙、梅文鼎和“西学中源”说[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03期
3 龚缨晏;马琼;;《函宇通》及其中的两幅世界地图[J];文史知识;2003年04期
4 曹海燕;;西方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文献传播及其影响[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5 马来平;;利玛窦科学传播功过新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2期
6 卢良志;;利玛窦与西方制图学走进中国[J];国土资源;2008年09期
7 闫瑞芬;李俊英;;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对中国科技的影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李新乐;;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J];科技潮;2002年06期
9 李一然;;扎根中国——利玛窦及其后继者的传教故事[J];世界博览;2006年09期
10 刘钝;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忠;;利玛窦与西方投影几何之东来[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唐锡仁;黄德志;;明末耶稣会士来华与西方地学的开始传入[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孙石月;;浅析早期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5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7 邹进文;;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关于用银问题的论述[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8 陈卫平;;从“中西会通”到“西学东源”——明清间科学家比较中西科学的思想趋向[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9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10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峥;利玛窦在韶关对西方数学的传播及其影响[N];韶关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3 铜陵学院社会科学系 疏仁华;利玛窦传教的文化透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5 余三乐;利玛窦墓地:历经沧桑数百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米榭.康德绪(Michel Camdessus);在悬空的希望中怀抱希望[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8 多九公;利玛窦与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有关围棋的记录[N];围棋报;2011年
9 记者 刘金玉 实习生 刘婷;利玛窦家乡来深寻合作[N];深圳商报;2010年
10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朱维铮;“世界公民”利玛窦[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琼;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登;利玛窦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刚;“回儒”和“西儒”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宋芝业;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0年
6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兰;明末三朝对传教士政策的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林俊敏;关于明末对天主教批判与反批判的几点认识[D];暨南大学;2008年
3 魏央;论传教士对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科技发展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建平;论明末清初士大夫对西学态度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聚刚;明末清初儒家基督徒会通儒耶的人文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俊燕;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祥东;汤斌理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碧丽;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9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89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