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大型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能力的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15:47

  本文选题:脉冲星 + 脉冲星分布 ; 参考:《新疆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三年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包括大型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能力的模拟研究。 本文第一章主要叙述脉冲星分布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介绍Parkes多波束巡天(Parkes Multi-beam Pulsars Survey)对脉冲星探测结果,并Lorimer等人(2006)利用Parkes多波束巡天结果提出的脉冲星分布函数。另外,介绍国际上主要脉冲星巡天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结果。 本文第二章给出大型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能力的模拟研究的内容。本章首先采用Lorimer等人提出的脉冲星主要参数模型,根据Parkes多波束巡天与Parkes高银纬巡天发现的1059颗正常脉冲星和27颗毫秒脉冲星的实际情况,使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得到脉冲星在整个银河系中分布的样本;然后,对该模型样本,通过设定射电望远镜各观测参数,进行虚拟探测,比较研究了一台虚拟的处于乌鲁木齐地理纬度上的110m口径射电望远镜与美国Green Bank天文台口径为100m射电望远镜(GBT)对脉冲星巡天观测方面的能力。特别分析了观测波段、积分时间、消色散终端参数、巡天天区等方面对巡天观测产生的影响,讨论了观测参数的优化选择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共同可观测天区,在纬度42°处的110m口径射电望远镜搜寻脉冲星的能力比GBT的高约12%;该望远镜在银纬为|b|15°和银经为-60°l60°的天区范围内,选择在1100MHz~1500MHz之内的观测频率搜寻脉冲星效率最高;消色散终端的子通道带宽对正常脉冲星的搜寻选择1.0MHz,对毫秒脉冲星的搜寻选择0.1MHz为最佳;同时考虑增加极端消零脉冲星样本的需要以及巡天周期的限制,每波束积分时间可选择3600s。 论文第三章,研究了建设中的FAST射电望远镜的脉冲星观测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uthor's three-year research work at the graduate level. These studies include simulations of the pulsar observation capabilities of large radio telescope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ulsars distribution is described, especially the results of Parkes multi-beam surveys of pulsars, and the pulsar distribution function proposed by Lorimer et al. 2006) using the results of Parkes multi-beam surveys. In addition,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results of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pulsar survey projec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ontents of the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observation ability of large radio telescope pulsars are given. In this chapter, the main parameter model of pulsars proposed by Lorimer et al is first u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1059 normal pulsars and 27 millisecond pulsars discovered by Parkes multibeam survey and Parkes high silver latitude survey,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Samples of pulsar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Milky way are simulated. Then, the model samples are detected by setting the observation parameters of the radio telescope. The capabilities of a virtual 110m radio telescope at Urumqi geographical latitude and that of the 100m radio telescope at the Green Bank Observa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pulsar survey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observation band, integral time, dispersion elimination terminal parameters, and daily survey area on the observ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observation parameters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in the common observable sky, the capacity of the 110m radio telescope at 42 掳latitude to search for pulsars is about 1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GBT, and the telescope is in the range of b15 掳silver latitude and -60 掳l 60 掳silver longitude. The efficiency of searching pulsars with observation frequency within 1100MHz~1500MHz is the highest, the subchannel bandwidth of the dispersion terminal is 1.0 MHz for normal pulsars, and 0.1MHz is the best for millisecond pulsars.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e need to increase the sample of extreme zero elimination pulsar and the limit of patrol period, the integral time per beam can be selected at 3600s. In chapter 3, the pulsar observation ability of FAST radio telescope is studied.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11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晓阳,邓祖淦;脉冲星观测研究的某些进展[J];天文学进展;1988年01期

2 ;宇宙探索[J];太空探索;2006年01期

3 ;美国大型射电望远镜开始监听外星生命迹象[J];科技传播;2011年10期

4 仇原鹰,段宝岩,盛英,黄一红;大型射电望远镜舱索结构变形模型与原型的相似性[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容建湘,肖耐园,赵铭;地壳固体潮运动的脉冲星观测效应[J];天文学报;1996年02期

6 王绶t/;郭成光;;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计原则及一种新方案的建议[J];天文学报;1964年02期

7 魏学;脉冲星观测及其若干应用(Ⅱ)[J];天文学进展;1990年04期

8 康连生;一个脉冲星模式变化的观测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戴长江,吴枚,马宇劏,陆柱国,李光华,张承模,范桢子,徐春娴,顾逸东,张希元,李惕碚;空间硬X射线望远镜HAPI-1及其对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观测[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7年02期

10 林贵斌,路英杰,陆秋海;大型射电望远镜馈源1/30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永辉;王大轶;黄翔宇;;基于能观度分析的脉冲星自主导航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利;郑伟;孙守明;汤国建;;基于X射线脉冲星和星间测距的星座自主导航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3 王陈;;脉冲星磁层中波的传播效应[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4 汪华祥;王娜;邹伟贞;;乌鲁木齐天文站脉冲星观测研究进展[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鑫基;;脉冲星观测研究进展[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向东;;毫秒射电脉冲星的一种新的形成机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7 ;射电天文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林斌;范峰;钱宏亮;;大射电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在喀斯特地貌下的绕流数值模拟及其风振响应分析颠覆[A];第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冬生;;以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看待学科交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宋建波;刘宏;王文俊;向喜琼;;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项目简介及研究进展[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雅屏;我国脉冲星观测研究接近国际水平[N];新疆日报(汉);2002年

2 陈鹏;巨型射电望远镜:探月有了“千里眼”[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记者 周重要、刘娟;“探月天眼”坐地观天[N];人民日报;2006年

4 黄永明;四国竞争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 中国贵州喀斯特洼地或有希望[N];南方周末;2006年

5 早报记者 陈斌;上海科学家量出黑洞大小[N];东方早报;2005年

6 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 提供;乌鲁木齐25米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系统[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7 记者 华凌;中英计划合建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N];科技日报;2005年

8 黄敏;美天文学家“布阵”,捕捉外星人“声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大庆;从中科院看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新特点[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杨斌 尚静;乌鲁木齐天文站靠自主创新跻身“国家队”[N];新疆科技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世波;脉冲星及其星云高能物理过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任红飞;相对论框架下脉冲星导航模型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段学超;柔性支撑Stewart平台的分析、优化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孔思伟;伽玛暴余辉及伽玛射线脉冲双星多波段辐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李建勋;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定时与自主定位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毛悦;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苏哲;X射线脉冲星导航信号处理方法和仿真实验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乔黎;X射线脉冲星高轨道卫星自主导航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孙守明;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里木·克力木;大型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能力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2 王奕迪;深空探测中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宋林东;X射线脉冲星导航仿真系统硬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颜杨洋;大型射电望远镜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比较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米爱珍;大型射电望远镜舱索系统结构动态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郭逢宇;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动面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李宝江;中子星物质的物态方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朱幸芝;毫秒脉冲星时间尺度及钟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年

9 买买提·阿布力孜;脉冲星PSR B1259-63的极冠几何结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刘素君;基于脉冲星TDOA测量的航天器空间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0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90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