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桥改路”方案在FAST工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1 14:44

  本文选题:“桥改路” + 崩塌堆积体 ; 参考:《公路》2016年01期


【摘要】:FAST工程环形检修道路在5H崩塌槽堆积体处拟通过桥梁方案跨越,但其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对桥梁基础持力层的要求也高。鉴于此,各方在通过详细勘察、专项论证之后,提出了"桥改路"方案,即通过路基形式穿越崩塌堆积体,并对路基进行安全防护。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经济、安全、有效,成功达到了节省工期和造价的目的。"桥改路"方案的成功表明:只要经过合理的勘察设计施工,利用路基形式穿越崩塌堆积体是可行的。这也对类似条件下的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Abstract]:The FAST engineering circular repair road is to pass through the bridge scheme at the accumulation body of the 5H collapse trough, but its construction time is long, the cost is high,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he bridge foundation is also high. Safety protection.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scheme is feasible, economical, safe and effective.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has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saving time and cost. The success of "bridge modification" scheme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pass through the roadbed form and cross the collapse accumulation as long as it passes through reasonable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This also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省岩溶地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SY字[2014]3086
【分类号】:U412;P11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南仁东;500m球反射面射电望远镜FAST[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国锋;李长会;陈亮;张润涛;刘力加;;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阵SKA[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10期

2 汤为;孙才红;朱文白;李辉;管皓;;大射电望远镜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J];工具技术;2011年09期

3 屈林;唐晓强;姚蕊;陈旭;;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索支撑系统误差分析与补偿[J];高技术通讯;2010年03期

4 缪岭;刘玉标;;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索拖动响应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6期

5 黄梦林;朱明;;FAST望远镜观测项目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李建军;王宇哲;贾彦辉;段艳宾;;大射电望远镜馈源舱系统Stewart平台的技术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14年04期

7 宋本宁;朱丽春;于东俊;;FAST台址环境对GPS-RTK测量精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8 吴碧羽;朱明;岳友岭;;FAST观测管理系统设计与原型实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9 王壮;苗可可;程翥;黄达;;辅助通道参数模型估计射电天文抗干扰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10 郑亚青;;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样条函数法运动轨迹规划[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明诚;吴文庆;刘佳靖;唐鹏毅;王坚;;基于OPENGL和EPICS的FAST主动反射面三维可视化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C];2013年

2 吴文庆;罗明诚;唐鹏毅;刘佳靖;王坚;;FAST主动反射面控制系统中节点控制器记录的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三卷)——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晓飞;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结构安全及精度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孙守明;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訾斌;超大型天线馈源指向跟踪系统的力学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段学超;柔性支撑Stewart平台的分析、优化与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小超;大型望远镜异构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胡慧君;用于脉冲星导航的X射线光子计数探测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8 刘岩;超大口径全可动望远镜结构选型及精度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胜亮;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姿态测量原理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耀华;基于LMS的射电天文大天线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潘华志;智能全站仪动态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邹国利;FAST主动反射面随动关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俊磊;基于SynqNet的精调Stewart平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邰瑜;大射电望远镜精密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董杰;大射电望远镜AB轴平台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郭元龙;运动体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曹鹤;基于X射线源的航天器自主定位/定姿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阿里木·克力木;大型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观测能力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秀美,刘光士,黄润秋,严明,林锋,郑达;剪应变增量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2 巨能攀;涂国祥;邓辉;;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3 张天明,苏红兵;滑坡堆积体上坝基防渗处理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强;聂德新;李树武;;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5 晏长根;祁生文;伍法权;廖荣贵;苏天明;;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段藏碉群斜坡巨型堆积体的成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6 巨能攀;黄润秋;涂国祥;;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7 庄明水;;某水电站近坝堆积体形成演化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8 保华富;唐建华;董泽荣;;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9 陈伟;任光明;;粒度特征分析方法在某古堆积体物质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10 张明;胡瑞林;;金沙江下咱日堆积体的成因和稳定性初步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武;刘昌;聂德新;杨永明;;乌弄龙水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忠;杜健;;阿海水电站混合堆积体稳定性计算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树武;聂德新;刘惠军;;大型碎屑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评价[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郭朝旭;;松散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过程的实验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李红刚;晏鄂川;程江涛;雷东;;库区移民城镇弃碴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护设计[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邓华锋;朱敏;原先凡;马莉;罗骞;胡鹏;;某大型堆积体边坡成因机制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7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述_g;;某水电站研究河段巨型堆积体稳定性及工程影响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唤龙;孙毅;周德培;肖世国;;红层堆积体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变形规律[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祖煜;;水利水电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分析和工程措施研究[A];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李秋怡;开始最后的“大扫除”[N];四川日报;2008年

2 记者 熊蕊 实习记者 吴敏;抓好广元堡应急排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N];雅安日报;2013年

3 记者 王立彬;易贡山体滑坡抢险减灾获巨大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记者 王建新;西藏易贡灾区抢险工作加紧进行[N];人民日报;2000年

5 记者 钟振宇;再战小岗剑壅塞体[N];四川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甘建军;汶川地震区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高才坤;堆积体的综合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3 涂国祥;西南河谷典型古冰水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金煌;浅水域堆积体精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5 郭健;库水作用下堆积体滑坡促滑治理的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刘飞;水流泥沙造床过程的初步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旭东;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边坡土壤侵蚀过程[D];西南大学;2015年

2 赵福洪;水库边坡混合堆积变形监测及预测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建明;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规律及测算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叶鑫;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涛;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坡面水蚀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丁亚东;生产建设项目依坡倾倒堆积体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7 王国进;大型复杂堆积体信息化动态整治设计与工程实践[D];天津大学;2007年

8 汪贤良;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和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小锋;两家人堆积体三维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孙立;怒江罗拉水电站坝前左岸大型堆积体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91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