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耀斑非热电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9 14:32

  本文选题:非热电子 + 射电爆发 ; 参考:《天文学进展》2010年03期


【摘要】:主要讨论太阳耀斑过程中非热电子动力学过程的理论模型以及在硬X射线和射电波段的观测特征。现在广为接受的非热电子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是"俘获+沉降"模型,由电子的加速、注入、沉降、俘获及能量损失5个部分组成。射电和硬X射线爆发是非热电子在输运过程中与磁场、背景等离子体及其产生的波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非热电子动力学过程的即时反映。通过分析射电和硬X射线辐射的流量、谱和成像特征,可以研究非热电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研究非热电子输运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辐射、散射、波-波、波-粒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研究耀斑磁场、背景等离子体特征,进而为太阳耀斑的磁场结构、太阳大气分布、磁重联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和观测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non-thermal electron dynamics in solar flares and the obser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hard X-ray and radio bands. The widely accepted model of non-thermal electron dynamic process is the "capture settlement"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five parts: electron acceleration, injection, settlement, capture and energy loss. Radio and hard X-ray bursts interact with magnetic field, background plasma and their generated waves in the transport process of non-thermal electrons. By analyzing the flow, spectrum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and hard X-ray radiation, we can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me evolution of non-thermal electrons, and study collisions, radiation, scattering, wave-wave in the process of non-thermal electron transport. The physical processes such as wave-particle interaction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observation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magnetic field of the solar fla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ar atmosphere and the magnetic reconnection mode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73021,10903013,10778605) 国家天文台青年基金(0835032002)
【分类号】:P18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鹏,颜毅华,杨志良;2003年6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的多波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纪树臣;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爆发[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S1期

3 张开春;祝大军;刘盛纲;;等离子体微波辐射简介和研究进展[J];大学物理;2006年08期

4 罗先汉;;地震前兆的微波遥感观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陈伟,杨青巍,李伟,胡希伟;托卡马克中轻杂质速率方程的求解[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05年04期

6 张文娟,王蜀娟,宋国乡,颜毅华;太阳射电爆发中纤维精细结构频漂率的计算[J];计算物理;2005年06期

7 孙伟英,吴季;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附近等离子体轫致辐射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8 孙伟英,吴季;CME影响下L1点附近等离子体及共生微波爆发的射电辐射机制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孙伟英;王传兵;吴季;王水;;空间等离子体云的回旋同步辐射[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于晓霞;卢红;石峰;郭义庆;;太阳中子事件的观测特征与中子能谱的计算[J];科学通报;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蜀娟;焦善庆;;在微波段的太阳射电Ⅲ型爆发群[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海英;带电粒子辐照ZnO/硅树脂白漆光学退化效应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李汇军;行星际磁通量绳结构研究与激波渡越时间预报方法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3 赵瑞珍;小波理论及其在图像、信号处理中的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曾交龙;使用细致谱项模型研究铝等离子体的辐射不透明度[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5 靳奉涛;中Z元素等离子体开M壳层辐射不透明度的细致谱线模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孙伟英;ICMEs导致的行星际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射电辐射测量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7 李瑞琦;Kapton/Al二次表面镜带电粒子辐照损伤效应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靖;太阳活动指数的中期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2 马冠男;应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辐射测量的L波段辐射计及其定标方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3 杜吉灿;电池盖片粘接硅橡胶的空间环境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王霖;太阳爆发的射电和极紫外波段联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5 朱艳鑫;小波变换在太阳微波尖峰辐射分析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文娟;太阳射电爆发中的纤维精细结构特征参数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舒浩;太阳耀斑微波尖峰辐射的观测特征提取及参量估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徐龙;小波分析在太阳射电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9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马霞;小波分析在太阳射电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英;王传兵;吴季;王水;;空间等离子体云的回旋同步辐射[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左平兵;朱春明;魏奉思;冯学尚;李汇军;;磁云边界层内朗缪尔波活动现象的初步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谢瑞祥;龚玲平;施硕彪;;不同速度日冕物质抛射的多波段射电观测特征[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1期

4 韩钢;李友平;甘为群;;RHESSI耀斑中非热电子低能截止的研究[J];天文学报;2008年04期

5 鲁润宝;;RHESSI探测结果的重大科学意义[J];前沿科学;2007年02期

6 鲁润宝;;太阳耀斑放能机制的讨论——评《太阳高能物理》[J];前沿科学;2007年04期

7 马媛;王德q4;黄光力;;米波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黄光力;;日冕磁场和重联的射电信号[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6年02期

9 宋其武;黄光力;;2.6~3.8GHz长寿命微波Ⅲ型爆发统计特性[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6年02期

10 马媛;王德q4;颜毅华;;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及相关事件的统计分析[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媛;;太阳活动与突然电离层扰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夏志国;汪敏;颜毅华;;X射线、紫外辐射和CME对地球电离层作用的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蜀娟;焦善庆;;在微波段的太阳射电Ⅲ型爆发群[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毅;葛亚松;贾英东;王水;;太阳三型射电爆发的高能电子成因初探[A];第五届中外空间/太空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马媛;李春生;罗保荣;;来自6659活动区的两次特殊的米波爆发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响应[A];第五届中外空间/太空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李如凤;毕少兰;;一个特殊后相耀斑环的扭转特征的观测研究[A];第五届中外空间/太空科学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张守银;POZNYAK Valeri;PLOSKIREV Evgenii;KALUPIN Denis;万元熙;;快扫描返波管本地振器组成的2mm、3mm超外差式多道辐射计系统[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李斌;“太阳风暴”直奔地球[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旺;太阳射电频谱仪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邵承文;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射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3 王霖;太阳爆发的射电和极紫外波段联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4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51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951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