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7年5月23日的一个CME的起源和初始阶段的观测研究
本文选题:太阳 + 日冕物质抛射 ; 参考:《天文学报》2010年02期
【摘要】:利用多波段联合观测数据,综合分析研究了一个发生于2007年5月23日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爆发事件的起源和初始阶段的物理演化过程.该CME起源于活动区10956内的一个并没有严格地位于活动区极性反转线上的U形活动区暗条,该暗条首先被扰动,然后从中间部分开始缓慢上升.在暗条上升运动过程中,从极紫外和软X射线像上可观测到位于暗条上方的日冕磁环也在不断地上升并且有持续向外的扩张运动.最终,这些冕环和暗条一起爆发并伴随着一个位于暗条断开位置附近的日冕暗化区域的形成.这一爆发过程还伴随着一个静止轨道业务卫星(Geostationary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GOES)软X射线流量级别为B5.3的亚耀斑发生,该光斑显示出与CME之间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与CME的"标准"磁流绳模型一致,这些太阳表面活动可以看作是CME的初始演化阶段在日面上的表现信号,并且该CME的亮前锋可能是由预先存在于暗条上方的冕环体系直接演化而来.另外,文中还讨论了与该事件相关的暗条爆发、耀斑、冕环扩张和消失以及日冕暗化之间的关系.
[Abstract]:The origin and physical evolution of a coronal Mass ejection event which occurred on May 23, 2007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ulti-band joint observation data. The CME originates from a U-shaped active strip in the active region 10956 which is not strictly located on the polar inversion line of the active region. The dark strip is first disturbed and then rises slowly from the middle part. During the rising of the dark strip, the coronal magnetic ring located above the dark strip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and soft X-ray images. Eventually, these coronal rings erupt with dark strips and are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coronal darkening region near the break of the strip. The explosion was also accompanied by a subflare with a soft X-ray flow level B5.3 of Geostation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 (go), which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ME in time and space. Consistent with CME's "standard" flux rope model, these solar surface activitie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ignal of the initial evolution of CME on the solar surface. Moreover, the bright front of the CME may have evolved directly from the coronal ring system which preexisted above the dark strip.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ark strip burst, flare, coronal ring dilatation and disappearance and coronal darken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vent are also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3033,40636031,10933003) 973计划(2006CB806303)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07A115M)资助项目
【分类号】:P1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京,艾国祥,张洪起,李威,曹艾;太阳耀斑的光球磁场和色球速度场观测[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云春;太阳暗条激活与爆发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乐平;CME及其日面源区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任冬柏;暗条爆及其相关耀斑和日冕dimmig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3 申远灯;日冕物质抛射及相关太阳活动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协珍;赵爱娣;;活动区形态发展与耀斑的关系[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81年01期
2 黄清华;地震电磁观测研究简述[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11期
3 彭才华;易帆;张绍东;;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马素丽,李乐平,陈华东,李琼英,赵世清,姜云春;2004年4月11日AR0588中环形暗条爆发与CME的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5年02期
5 许富英;1992年11月2日的太阳射电爆发事件的特征分析[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5年02期
6 李维宝,洪琴芳,王洪照,张柏荣;AR5629活动区的黑子和磁场[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0年04期
7 汪景t;张军;邓元勇;李敬群;田莉荣;杨秀兰;;日冕物质抛射的大尺度磁场结构[J];中国科学A辑;2001年S1期
8 曹天君;尹素英;许敖敖;;耀斑活动区的“准复合体”分布[J];天文学报;1980年04期
9 丁有济,张柏荣;太阳双带耀斑活动区的一种形态演化模型[J];中国科学A辑;1982年08期
10 颜毅华;太阳耀斑与三维非线性无力磁场结构[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华;范绍佳;王宝民;吴兑;;珠江口西岸秋季海陆风特征观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专题分会五:“太阳物理”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宗英;濮祖荫;肖池阶;宗秋刚;傅绥燕;谢伦;史全岐;曹晋滨;刘振兴;沈超;史建魁;路立;王忷权;陈涛;T.Fritz;K.-H.Glassmeier;P.Daly;Rème;;2001年1月26日高纬磁层顶通量管事件的观测研究(Ⅰ)[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龚榜初;;日本甜柿优质杂交新品种引选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向东;;对流层高臭氧、高湿度垂直分布现象的个例观测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陈俊愉;;中国菊花往哪里去?——简谈今后菊花工作的主攻方向[A];中国菊花研究论文集(2002—2006)[C];2002年
7 杨元琴;姚学祥;毕宝贵;牛若芸;薛建军;王继志;陈联寿;;热带气旋影响与地质灾害发生的观测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马鹏里;尹东;张旭东;杨启国;杨兴国;王润元;;日光温室番茄生理生态特征量观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肖赛冠;肖佐;史建魁;张东和;郝永强;黄为权;;中纬度地区扩展F的高频多普勒观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廖怀哲;马瑞平;;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软X射线爆发的研究[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闫盛霆 刘金告;“寨里青瓷”起源又提前300多年[N];光明日报;2000年
2 杜贵晨;鲁迅“小说之起源”论辩证[N];光明日报;2004年
3 王耀中;钢琴的起源及发展(一)[N];音乐周报;2001年
4 ;反倾销起源及概况[N];中国质量报;2000年
5 ;鼓楼的起源和发展[N];大同日报;2010年
6 周雨;成人的疾病起源于胎儿[N];科技日报;2001年
7 王耀中;钢琴的起源及发展(二)[N];音乐周报;2001年
8 谭笑;东亚上北中心品质地产冲破观望“寒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赵妍;享受全新的“视听盛宴”[N];经济日报;2010年
10 张延良;从季度波幅看豆粕后市[N];期货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东;太阳日浪、喷流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2 姜云春;太阳暗条激活与爆发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3 章敏;太阳过渡区爆发事件的紫外谱线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汪敏;太阳射电精细结构高时间高频率分辨率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
5 李汇军;行星际磁通量绳结构研究与激波渡越时间预报方法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6 张立云;晚型食双星磁活动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7 左平兵;太阳风中中小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8 马旭林;基于集合卡尔曼变换(ETKF)理论的适应性观测研究与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胡波;中国紫外与光合有效辐射的联网观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10 周玉芬;日冕物质抛射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平;CME及其日面源区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高朋鑫;CME活动周统计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3 陈雪刚;浅析西方公民观念的起源[D];吉林大学;200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960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96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