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系中锗元素的来源及大麦哲伦云恒星的元素丰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2 10:53

  本文选题:河外星系 + 大麦哲伦云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对元素来源的理解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挑战之一,而且贫金属星的元素丰度分布隐藏了很多早期的星系化学演化历史。目前,国际上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很好的拟合贫金属星HD160617和HD108317的元素丰度,而且对Ge元素的来源持不同意见。另外,随着观测数据的完善,,对河外星系元素丰度的分析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本文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利用三分量参数化模型拟合贫金属星HD160617和HD108317的元素丰度,定量证明了s-过程对这两颗星是有贡献的,并且得到了太阳系中Ge、As和Se元素的主要r-过程和弱r-过程丰度。另外,我们探究了Ge元素的天体物理来源。在贫金属丰度下,Ge元素是由弱r-过程产生的,具有primary特性;太阳系中大约41%的Ge元素来源于处于热核反应阶段的大质量星,而且,Ge元素剩余丰度具有secondary特性。 另一项工作是采用五分量参数化模型拟合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LMC)内盘红巨星的元素丰度。这五个分量分别是主要r-过程分量,弱r-过程分量,主要s-过程分量,弱s-过程分量和SNeIa分量,因为SNeIa与轻元素(8Z20)和铁族元素有关,所以我们将SNeIa的贡献也考虑进去。我们的计算结果与观测值符合得很好,从而证明了本工作中采用的五分量参数化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我们得到了50颗样本星的五个分量系数与[Fe/H]的关系,从中发现,每个中子俘获过程对重元素丰度的相对贡献与对太阳系重元素丰度的贡献是不相同的。弱r-过程和主要s-过程对样本星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大于对太阳系的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弱s-过程和SNeIa对样本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小于对太阳系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贡献。我们还分析了Sr、Y、Zr、Ba和La元素的各中子俘获过程丰度分量比。弱r-过程元素和铁族元素的primary部分都是由大质量SNeII产生的。对于较重中子俘获元素(Ba和La)而言,主要s-过程的贡献要大于弱r-过程的贡献。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elements i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n modern astrophys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 abundance of metal-poor stars hides many early galactic chemical evolution histor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uitable method to fit the element abundance of poor metal stars HD160617 and HD108317, and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origin of GE element. In addi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al data,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element abundance in extragalactic systems have been deepened. Two tasks have been done in this paper: one is to fit the elemental abundance of poor metal stars HD160617 and HD108317 by using a three-component parameterized model. It is quantitatively proved that the S-process contributes to the two stars and the abundance of the main r-processes and weak r-processes of GeMas and se elements in the solar system are obtained. In addition, we have explored the astrophysical sources of 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oor metal abundance, Ge is produced by a weak r-process and has primary properties. About 41% of GE in the solar system comes from large mass stars in the thermonuclear reaction stage. Moreover, the residual abundance of GE has secondary characteristics. Another work is to use a five-component parameterized model to fit the element abundance of the red giant in the inner disk of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of the extragalactic system. These five components are the main r-process component, the weak r-process component, the main s-process component, the weak s-process component and the SNeIa component, respectively, because SNeIa is related to the light element (8Z20) and the iron group element, so we also take the contribution of SNeIa into accoun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which proves the validity and validity of the five-component parameterized model used in this work. We have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component coefficients of 50 sample stars and [Fe / H]. 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each neutron capture process to the abundance of heavy element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abundance of heavy element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eak r- process and the main s- process to the neutron capture element abundance of the sample sta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olar system neutron capture element abundance. The contribution of weak s- process and SNeIa to the neutron capture element abundance of the sample star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solar system neutron capture element abundance. We have also analyzed the abundance component ratios of various neutron capture processes for Sr _ 2O _ Y _ (Zr) Zr _ (Ba) and La elements. The primary part of both the weak r-process element and the iron group element is produced by the large mass SNeII. For the heavy neutron capture elements Ba and La,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ain s- proces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weak r- proces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妙静,张波,厉光烈;太阳系的元素丰度分布与AGB星慢中子俘获元素[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11期

2 刘清华;;极贫金属星CS 30322-023的中子俘获元素奇异分布[J];科技资讯;2010年30期

3 黎彤;橰}\0龙;;娭化学元素在地壳及其基本构造单元中的丰度[J];地质学报;1965年01期

4 史长义,鄢明才,刘崇民,迟清华,胡树起,顾铁新,卜维,鄢卫东;中国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及特征[J];地球化学;2005年05期

5 黎彤;地壳的同位素丰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65年02期

6 喻传赞;超重元素存在的证据[J];自然杂志;1980年05期

7 张宏飞,骆庭川,李泽九,张本仁;东秦岭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1994年04期

8 李方林,陈德兴,张本仁;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9 黎彤;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的元素丰度[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年01期

10 赵一阳,鄢明才;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J];中国科学B辑;199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晓静;;Ba星元素丰度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李金宝;;新发现宇宙中元素丰度规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开毕;;福建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焦维新;;2004~2009年间的空间探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曾立;;火星等离子体环境及其探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永忠;;渭南人向新世纪献礼 我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的基本粒子运动论解开了物质结构之谜[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7 黄金钟;;论太阳系等级层次天体的起源分类[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伍岳明;曹明富;;地震是太阳系星球相互作用之结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夏哲仁;许厚泽;;动态大地测量边值问题及其球而解[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永明;天下没有“不变”的太阳系[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太阳系中两个最富有的人最精彩的对话[N];重庆商报;2000年

3 心 画;太阳系首现“一家三口”小行星[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王丹红 译;科学家发现有水的类太阳系星系[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武卫政;太阳系真有十大行星吗[N];人民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然;太阳系要找回九大行星?[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 张孟军;太阳系行星不止9颗可能是23颗[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超;JWT:造一个太阳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周f 何赛赛;孙德良:把玩太阳系[N];经理日报;2007年

10 沈英甲 霜平;除了地球,太阳系内还有生命吗?[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杰;恒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的定量分解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桂琴;Mg同位素组成的高精度测定及其在地外物质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王欣明;火星异常低质量的理论解释[D];吉林大学;2011年

4 金兴华;暗能量和暗物质及其观测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晓彬;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量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6 仲崇霞;综合脉冲星时算法及脉冲星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7 毛业伟;近邻星系中星族和尘埃的紫外红外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姜鹏;活动星系核窄铁Kα发射线和类星体吸收线系统中类银河系尘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任静;贫金属星的化学丰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媛媛;系外行星系统中潮汐和共振的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丽;太阳系中锗元素的来源及大麦哲伦云恒星的元素丰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宋汉峰;元素丰度和星系化学演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哲;r-过程元素产量、产区及星系化学演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云鹏;贫金属星元素丰度主要r-与弱r-过程比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革英;贫金属星快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志伟;钯和钌原子分支比、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茜;太阳附近恒星Si元素丰度的非局部热动平衡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慧涛;恒星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伟娟;星系中子辐照量分布函数[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左庆林;Kuiper带天体原始分布的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9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009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