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行星状星云测距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8-06-13 12:00

  本文选题:行星状星云 + 测距方法 ; 参考:《天文学进展》2015年03期


【摘要】:行星状星云是研究恒星演化、星际介质与星系化学形成历史与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探针。距离是行星状星云的基本物理参数,对研究其大小、光度、电离质量、形成率、空间密度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等性质至关重要。河内行星状星云距离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偏低,仅有31颗距离的不确定度在20%内。概述了行星状星云测距的9种主要方法,即:三角视差法、星团成员法、膨胀视差法、分光视差法、红化方法、Na D线吸收法、中心重力法、统计方法、运动学方法。着重介绍运动学测距法,用于测量受银道面上消光严重或没有可观测中心星但射电较明亮的行星状星云距离,为将来进一步的测距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Planetary nebula is an important probe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stars, the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chemical formation of interstellar media and galaxies. Distance is the basic physical parameter of planetary nebula,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its size, luminosity, ionization mass, formation rate, spatial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Milky way. The distance of the planetary nebula in Hanoi has been studied for several decades, but the accuracy of its ranging results is generally low, with only 31 distances of uncertainty within 20%. Nine main methods of planetary nebula ranging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riangular parallax method, star cluster membership method, dilatation parallax method, red method, NaD line absorption method, central gravity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 and kinematics method. The kinematic rang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of planetary nebula with severe extinction or no observable center stars on the silver channel surface,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anging work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381001,11473038) 973项目(2012CB821800,2013CB837901)
【分类号】:P15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晶晶;;异彩纷呈的行星状星云[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年09期

2 安玄清;绚丽的行星状星云[J];飞碟探索;2000年05期

3 瑞林;对行星状星云的深入研究[J];天文爱好者;2000年04期

4 胡景耀;从行星状星云看天文学——美的科学[J];科技导报;2003年04期

5 ;宇宙最冷之地布莫让星云[J];科学之友(上旬);2013年08期

6 温学诗;;宝瓶座螺旋星云——全天最大的行星状星云[J];太空探索;2006年06期

7 温学诗;恒星死亡之前的精采亮相——行星状星云的风采[J];天文爱好者;1998年05期

8 ;行星状星云的形状与环绕的伴星有关[J];天文爱好者;2001年06期

9 陈冬妮;;行星星云中检测到水[J];科学;2002年01期

10 ;前沿科技[J];新疆农垦科技;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辉;;行星状星云的测距方法[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方玄;;基于重元素离子复合线的行星状星云深度分光观测分析(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3 张泳;;行星状星云NGC7027的毫米波光谱研究(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宇莹;;行星状星云的三维重建[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梦然;新天体“超级行星状星云”现身[N];科技日报;2009年

2 张梦然;迄今最全面X射线研究开启宇宙探索“未知领域”[N];科技日报;2012年

3 常丽君;日合成首张500千兆赫天文干涉图[N];科技日报;2013年

4 记者郑晓春;英找到一个死亡恒星“墓地”[N];科技日报;2002年

5 郑晓春;英找到一个死亡恒星“墓地”[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然;宇宙还能“活”多久?[N];科技日报;2010年

7 记者 常丽君;科学家揭示恒星死亡过程[N];科技日报;2013年

8 思北;银河系奇特星云:形似蝴蝶整齐排列[N];科技日报;2013年

9 张梦然;天文学家揭开宇宙“最冷之地”真实面貌[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聪;流体及磁流体力学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琼;星际C_(60)[D];湘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3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013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