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星系中球状星团的形成与演化

发布时间:2018-06-22 12:01

  本文选题:球状星团 + 星系 ; 参考:《天文学进展》2014年01期


【摘要】:球状星团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研究球状星团是研究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综述了球状星团在观测上的统计结论,观测对理论模型的限制,利用数值模拟和半解析模型研究球状星团形成和演化等阶段的进展。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球状星团的形成、密度轮廓、初始质量函数,球状星团在质量、大小、空间上的演化,星系并合对球状星团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等。通过介绍当前研究的主要模型、相关的研究结果以及该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难题,阐明球状星团与星系的关系,深化对球状星团和星系形成和演化的认识。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alax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globular clusters, and the study of globular clust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alaxies. In this paper, the statistical conclusions of globular clusters in observations, the limitations of observations on theoretical models, and the progress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lobular clusters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emi-analytical models are reviewed. Theoretical studies mainly include the formation of globular clusters, density profiles, initial mass functions, the evolution of globular clusters in mass, size, space, and the influence of galaxy converg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lobular clusters. By introducing the main models of current research,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unsolved problems in this f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ular clusters and galaxies is clarified,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globular clusters and galaxies is deepen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43007,11203017,11303071,11173044) 创新群体项目(1112106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43400)
【分类号】:P1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Nan Li;Ran Li;Xin-Zhong Er;;Mass to light ratio of galaxies and gravitational lensing[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发现10个新星系团[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21期

2 赵君亮;;星星到底有多远(6) 光度函数的应用[J];天文爱好者;2008年01期

3 姚保安;童建华;张春生;;球状星团M4的新变星[J];天文学报;1988年03期

4 高凌云;;邻近球状星团揭示恒星死后的秘密[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6期

5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最明亮星系团[J];科学24小时;2009年06期

6 文成;;蛇夫座球状星团M107[J];天文爱好者;2007年05期

7 马欖,陈时,俞允强;热不稳定性与球状星团的矮星系并合形成模型[J];中国科学A辑;1991年11期

8 孙振娜,侯金良,常瑞香,陈力;M31的观测与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4年02期

9 温学诗;;北天最明亮的球状星团 武仙座M13[J];太空探索;2006年02期

10 天波;;球状星团[J];科学大众(中学版);196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振新;;球状星团水平分支星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王家骥;陈力;;球状星团M79的自行测定和轨道运动[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卢宇;姜碧沩;;基于2mass星表对球状星团的金属丰度的分析[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龚智勇;;浅谈云的观测[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占生;史宇涵;申彪;;胎儿心脏室间隔膜部的解剖学观测[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朝英;谭清波;;浅析雷雨观测经验[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常卫;;兴县矿区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8 陈清国;秦奋;李吉静;;冲击地压在采场支承压力区的观测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申彪;蒋建平;郭志坤;范会军;;胎儿心脏三尖瓣复合体的解剖学观测[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书松;袁文菊;白晓辉;赵峰;肖传斌;;25周龄固始鸡消化器官的观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梦然;“迟暮”星系团中有“旺年”星系[N];科技日报;2010年

2 张梦然;星系超级火山喷发蔚为壮观[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X;银河系中球状星团并不都是“土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杨牧;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卢苏燕;天文学家发现最远星系团[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毛黎;科学家完成后发座一星系团大范围观测[N];科技日报;2008年

7 记者 毛黎;恒星质量“种族隔离”理论得到证实[N];科技日报;2006年

8 记者 邰举;仙女座星系存在百余球状星团[N];科技日报;2007年

9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汪晓东邋■点评人 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王思潮;太空上演四个星系大碰撞[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李学华;太空上演罕见四巨星系连环碰撞[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力意;星系团中央区域热气体二维温度结构探测和热力学成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宇;星系群和星系团高温气体中的X射线子结构及中央气体熵超出[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顾俊骅;星系团的多波段观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婧颖;星系团和星系群中IGM标定关系的X射线研究及在低频射电观测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陈鼎;球状星团NGC6656的HST WFPC2测光和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

6 武振宇;银河系星球状星团系统的动力学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7 林清;球状星团中的恒星形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8 刘腾;AGN的X射线辐射和X射线星系团巡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凯;球状星团中密近双星的分析及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10 李国亮;多体模拟星系团中的强引力透镜现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龙兴;利用ULySS研究银河系球状星团性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闫鹏飞;星系团成员星系光度函数及其动力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振煜;星系团A2319的多色测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武振宇;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轨道计算[D];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年

5 王艳;银河系ACS球状星团双星比例与蓝离散星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蔚;COSMOS天区星系团成员星系的光谱类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龙;银河系中球状星团的空间分布、运动轨道及Monte Carlo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富文;火球多普勒效应对Gamma射线暴光变曲线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9 殷占福;山东省冰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及三维结构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何莹莹;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2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052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