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04:45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8~10 m口径望远镜数目的不断增加,4 m及以下口径望远镜已成为中小型望远镜.如何利用中、小口径望远镜做出有影响的科学成果,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自2013年开始针对国家天文台2.16 m望远镜推出了重点课题支持计划.介绍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光谱观测研究"为2.16 m望远镜支持的3个重点课题之一.它将利用2.16 m望远镜3 yr、每年30个暗夜或灰夜的观测时间,开展20个近邻、大星系中多个恒星形成区、平行星系主轴方向和垂直主轴方向的光谱观测,获得一个有显示度的、科学意义重要的近邻星系恒星形成区和径向分布的光谱样本.同时该课题还利用6.5 m多镜面望远镜(MMT)的观测时间,开展近邻、特大星系的恒星形成区的光谱观测.利用2.16 m望远镜和MMT望远镜观测得到的星系不同区域的光谱数据,结合已有的紫外、光学、红外波段宽带滤光片数据和BATC(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15个中带滤光片数据,可开展星系尘埃消光、恒星形成率、金属丰度和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星系二维特性和星系形态、星系环境关系的研究.将介绍这个重点课题的科学意义、星系样本的选取、光谱观测策略和星系NGC 2403的光谱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8~10 m calibre telescopes, 4 m and the following aperture telescopes have become small and medium telescopes. How to make use of the small aperture telescopes to make influential scientific results must be "something to be done". For this reason, a key topic for the National Observatory's 2.16 m telescope has been launched since 2013. Support pla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pectr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near neighbor Galaxy star formation area is one of the 3 key topics supported by the 2.16 m telescope. It will use the 2.16 m telescope 3 yr, 30 night or grey night observation time, to carry out 20 near neighbors, multiple star formation regions in large galaxies, parallel and vertical axis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the galaxy.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use the observational time of the 6.5 m multi mirror telescope (MMT) to carry out the spectral observation of the star formation region of the nearest neighbor, the super large galaxy, and the galaxies observed by the 2.16 m telescope and the MMT telescope. The spectral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15 medium band filters of ultraviolet, optical, infrared band filter and BATC (Beijing-Arizona-Taiwan-Connecticut), can carry out studies on the extinction of Galaxy dust, the rate of star formation, the metallicity and the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a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wo-dimensional and Galaxy shape of galaxie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laxies and galaxies will introduce 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this key topic, the selection of Galaxy samples, the spectral observation strategy and the spectral observations of the galaxy NGC 2403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Max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25315,1132010100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3402110037)资助
【分类号】:P15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琳;近邻星系中恒星形成区及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苏姗姗;星族合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杰;宁长春;;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前景展望[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陈东;韦卡宁;谌俊毅;许骏;;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的初步系统设计[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6年04期

3 宁长春;单增罗布;徐刚;索郎桑姆;陈天禄;张辉杰;周毅;;西藏羊八井中德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的科学意义[J];西藏科技;2011年08期

4 王小海;南非大型望远镜工程及其国际科技合作[J];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1年03期

5 胡景耀;光学望远镜附属仪器的发展动向[J];天文学进展;1984年01期

6 赵丽芳;袁启荣;;星系团Abell2255的恒星形成性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吕谷靖;邵琅;金志平;韦大明;;尘埃消光对伽玛射线暴余辉的影响[J];天文学报;2011年03期

8 林琳;在月球上设立望远镜的新构想[J];国外科技动态;1995年11期

9 刘根荣,袁祥岩;LAMOST望远镜的大气色散校正[J];天文学报;2005年03期

10 彭才华;易帆;张绍东;;武汉上空背景Na层长期变化和夜间变化特征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柱国;王建中;林宝军;;空间高能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2 蒋世仰;;利用LAMOST型望远镜进行Ia型超新星巡天[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聿照;徐晓冀;胡志强;;低能粒子望远镜[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4 梁艳春;;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和金属丰度[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思敬;;《边界望乡》评点[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汲伟明;韩忠玲;姚萌;;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检查的固有荧光光谱仪[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巩岩;;空间极紫外成像望远镜及其检测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曹召良;穆全全;胡立发;彭增辉;刘永刚;宣丽;;600mm望远镜液晶自适应系统成像光路设计[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仪器、天力、天测、时频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柱生;谭继廉;肖国青;李占奎;高萍;张宏斌;鲍志勤;卢子伟;李龙才;张玲;徐树威;郭应祥;谢元祥;;全耗尽Au-Si面垒型带电粒子望远镜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陈优;新儒商巨资 收藏望远镜[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汪政;企业的望远镜、显微镜和放大镜[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记者 刘霞;南极望远镜新发现三个星系团[N];科技日报;2008年

4 九如整理;来,用DC拍外星![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刘爽;青岛奥帆赛让望远镜销售白热化[N];消费日报;2008年

6 梁美娜;“近视眼”与“望远镜”[N];中国经营报;2004年

7 ;望远镜式数码相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甘勃;望远镜走过400年探空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赵欣;能拍照的十倍“望远镜”[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记者 陈瑜;科学大师聚京论追“星”[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琳;近邻星系中恒星形成区及星族特性二维分布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陈曦;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和恒星SiO脉泽的谱线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3 毛业伟;近邻星系中星族和尘埃的紫外红外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岩;超大口径全可动望远镜结构选型及精度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郝景萌;伽玛射线暴与恒星形成率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张垒;LAMOST二维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曹文达;红外波段太阳观测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001年

8 史菲;星系金属丰度及化学演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李保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4年

10 徐中民;海水近表层弱光辐射的光谱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俊毅;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申请处理及观测辅助子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朱俐颖;近相接型密近双星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3 孙振娜;仙女星系(M31)的化学-多色测光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

4 陈杰敏;伽玛暴寄主星系性质的统计分析[D];广西大学;2013年

5 江文秀;WTTS锂线等值宽度与自转周期关系的验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立;便携消光式烟度仪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尹少英;利用SDSS光谱数据研究恒星形成星系的金属丰度[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森;海表层叶绿素和溢油机载海洋荧光激光雷达实验与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郭晓龙;基于面阵CCD的微型紫外光谱仪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赵丽芳;星系团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9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129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