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制简仪上地平日晷时间刻线的偏差与地理经度差修正问题的考证
[Abstract]:There is a flat sundial built according to Xifa on the famous Ming Dynasty simple instrument (now preserved in Nanjing Zijinshan Observatory).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most scholars believed that the sundial had been added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line on the dial faces has one major question that has not yet been solved: why does the midday line of the dial mark have a deviation angle of about two degrees to the east relative to the northern side of the meridian line of the azimuth dial mark? This paper makes a lot of textual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and holds that the deviation angle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geographical longitude between Nanjing and Beijing, which was deliberately carried out by the designers at that time. Because the official standard time used throughout the Ming Dynasty was not the local time in Beijing (the number of days), but the local time in Nanjing (the number of days to be taken), in order to observe Beijing, it could be read directly from the sundial line in this sundial. The local time in Beijing, A correction must be made to the long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laces. This deviation angle, which has always been about two degrees east, is the correction angle corresponding to the long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Nanjing and Beijing.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Chinese astronomers had also known some concepts about geographical longitude and longitude difference. Therefore, 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flat sundial was built in Beijing by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t the lates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020302)
【分类号】:P11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之余;;古代中国的黑夜秩序[J];东南学术;2009年03期
2 仇鹿鸣;;五星会聚与安史起兵的政治宣传——新发现燕《严复墓志》考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朱习文;;系联法在订补辞书中的应用[J];古汉语研究;2008年02期
4 姚传森;;中国少数民族星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吴文志;萨岁为女娲神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6 马颖;石磊;;从日食论古代科学的经验理性主义性质[J];东疆学刊;2013年01期
7 田天;;春秋战国秦国祠祀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01期
8 赵继宁;;试论司马迁的天人感应观——以《史记·天官书》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9 蒋瑞;;楚简“大水”即水帝颛顼即《离骚》“高阳”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董立章;《周易》之乾、坤二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雪洁;刘树勇;;张钰哲与《宇宙》期刊[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邢玉瑞;乔文彪;苗彦霞;;从干支纪年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文平;虞翻易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玲;《唐会要》科技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栾加芹;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与新思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陈曦;《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10 宋芝业;明末清初中西数学会通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烁;象数易学视域下的两汉自然哲学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超丽;发声的建筑[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3 王海利;《稽古录》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寅;纳西族古代天文历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李惠兴;有关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建立初期的几个问题的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6 王巧飞;汉魏六朝天象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丽芳;古代中印晷影测算方法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静霞;明译《几何原本》确定数学术语的方法与原则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X;天坛回音建筑演进轨迹及其文化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文波;京房八宫易学探微[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卫孝泉;梅海;;表面张力的测量—焦利秤使用方法的改进[J];物理实验;1988年04期
2 姜珊;巴音贺希格;李文昊;宋莹;潘明忠;;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中周期设定对曝光刻线相位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4年09期
3 李晓天;巴音贺希格;齐向东;于海利;唐玉国;;机械刻划光栅的刻线弯曲与位置误差对平面光栅性能影响及其修正方法[J];中国激光;2013年03期
4 M.A.Karim;A.A.S.Awwal;A.M.Nasiruddin;A.Basit;D.S.Vedak;C.C.Smith;G.D.Miller;周晨波;;用正弦形和三角形刻线测量高斯激光光束直径[J];应用光学;1989年06期
5 楼俊;徐向东;刘颖;洪义麟;付绍军;何世平;;全息平面变间距光栅刻线弯曲程度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06年01期
6 秦朝峰;;科学对待游标卡尺及千分尺的“零误差”[J];物理通报;2014年04期
7 李英亭;;高精度大面积网栅的复制技术[J];应用光学;1983年06期
8 刘凤鳌;;游标原理综述[J];绍兴师专学报;1993年Z1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安康;神秘的居都仡佬族木刻[N];贵州民族报;2007年
2 ;四线启破易开罐头盖[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唐县职教中心 王宏力 王忍;游标卡尺的使用与维护[N];河北科技报;2007年
4 ;西藏岩画的艺术特征[N];西藏日报;2002年
,本文编号:2136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13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