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核结构探针和中子星结构的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1 15:14
【摘要】:非对称核物质是指中子和质子比分不同的无穷大均匀核物质.其状态方程是核物理研究中长期以来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核物理、天体物理甚至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相对而言人们对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对非对称核物质,特别是其同位旋相关部分,即对称能,还知之甚少.因此对称能和纯中子物质状态方程成为近年来理论、实验和观测上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基于唯象的Skyrme-Hartree-Fock(SHF)和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通过分析原子核基态性质和巨共振的实验观测量,对亚饱和密度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给出了很强约束.此外,基于标准和扩展的SHF模型我们对中子星的结构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了对称能在中子星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研究的意义和现状,以及本文工作的研究动机.在第二章中基于标准SHF模型,我们通过Modified Skyrme-like(MSL)模型的关联分析方法证明了重核同位素对的每核子结合能的差值是由亚饱和交叉密度ρ_c=0.11fm~(-3)处的对称能E_(sym)(ρ_c)决定,而重核的中子皮厚度则是由ρ_c处的对称能斜率参数L(ρ_c)唯一确定,进而利用这两种实验探针同时约束了E_(sym)(ρ_c)和L(ρ_c).在此研究中,我们还构造了一组新的Skyrme相互作用 MSL1,并基于MSL1,利用对E_(sym)(ρ_c)和L(ρ_c)的约束预言了饱和密度处的对称能及其斜率参数,讨论了208Pb中较大中子皮厚度的可能性等问题.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一些巨共振的实验观测量与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关联.通过随机相位近似(RPA)计算和约束的Hartree-Fock(CHF)计算,我们证明了重核的同位旋标量巨单极共振的能量是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有效探针.对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我们主要研究了其中重要观测量电偶极极化率αD与亚饱和密度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关联.我们证明了208Pb电偶极极化率同时敏感于E_(sym)(ρ_c)和L(ρ_c),并结合第二章中对E_(sym)(ρ_c)的限制从208Pb电偶极极化率的实验值提取了对L(ρ_c)的约束,发现得到的结果与前面从中子皮得到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基于宏观的流体力学模型和小液滴模型以及大量不同SHF和RMF相互作用的RPA计算,我们发现208Pb的电偶极极化率可以由ρr≈ρ0/3附近的对称能E_(sym)(ρr)或者几乎等价的纯中子物质状态方程EPNM(ρr)单独决定,并且1/αD与E_(sym)(ρr)或EPNM(ρr)有很强的线性关系,进而用αD的实验值约束了ρ0/3附近的对称能和纯中子物质状态方程.最后通过大量Skyrme相互作用的RPA计算,我们分别从同位旋标量巨四极共振和同位旋矢量巨偶极共振中提取了同位旋标量和矢量有效质量,并讨论了中子 质子有效质量同位旋劈裂问题.在第四章中,我们还基于标准的SHF模型,研究了中子星结构性质与非对称物质状态方程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中子星的壳芯转变密度是由对称能的斜率参数决定;1.4倍太阳质量中子星的半径与饱和密度的对称能斜率参数有着强关联;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主要敏感于对称能的高密行为,从而敏感于饱和密度处的诸多同位旋矢量的特征参量.最后,为了解决标准SHF模型下核物质在高密区域出现非物理不稳定性的问题,我们通过考虑多体力的动量相关性,并对有限核和核物质的经验性质进行拟合,得到了3组扩展的Skyrme相互作用,为中子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14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月新,李磊,宁平治;∧核物质性质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宋宏秋;核物质微观理论的收敛性(英文)[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雍高产;;丰质子反应提取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研究(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1年00期

4 郑国桐,苏汝铿;低温高密度近似下核物质的热力学行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5 左维;U.Lombardo;;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β~2规律(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7年00期

6 张建玮;夏克定;邱锡钓;;核物质环境中的非拓扑孤粒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02期

7 刘波,吕才典,郭华,贺泽君;核物质中的力学和化学不稳定性[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年10期

8 宋宏秋;核物质液-气相变和热核稳定性[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8年04期

9 廖继志;核物质新形态的探索[J];物理;1984年12期

10 左维;U.Lombardo;;非对称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微观理论研究(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峰;;探测高温高密下的核物质状态方程[A];二00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舒崧;;核物质中热力学自洽的场论计算方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邱锡钧;沈建国;;π在核物质中被吸收时类声集体模式的激发[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上册)[C];1982年

4 刘建业;杨富中;;熵和核物质密度与热、密核物质的输运特性[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上册)[C];1991年

5 邬恩九;;高温核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6 宋宏秋;;核物质中BBG开展理论的收敛性[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勾亮;;核物质相变及其它前沿问题[A];第十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资生;马中玉;蔡敦九;;真空关联的核物质饱和性质[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9 William D.Myors;王正行;;关于核物质的相平衡[A];第五次核物理会议资料汇编(中册)[C];1982年

10 班淑芳;李俊;张双全;贾焕玉;桑建平;孟杰;;利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核物质与中子星的研究(英文)[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锦芳;三次核查仍未拨开韩国核阴云[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振;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核结构探针和中子星结构的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金猛;关于热密核物质的相结构和介质效应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可;强作用费米气体及核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玲;用等效DBHF方法研究核物质及有限核性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5 王培;核物质中核子间关联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培;核物质中核子间关联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徐骏;非对称核物质热力学性质、中子星结构和蒙特卡罗算法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莎;δ介子影响下的核物质与中子星性质[D];兰州大学;2015年

2 江泽方;RHIC能区d-Au碰撞J/ψ冷核物质作用的研究[D];三峡大学;2015年

3 胡明波;核物质中的振荡势与液汽相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牛昊巍;Skyrme-Hartree-Fock方法对核物质性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徐红;核物质不可压缩系数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绘;核物质中的介电函数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17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217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4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