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

发布时间:2019-03-08 18:28
【摘要】:针对EUV太阳望远镜在地面非工作波段预先检测时出现的杂散光问题,考虑望远镜长焦距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反射镜转动扫描原理的杂散光测量系统,测量得到了望远镜的点源透射率(PST)曲线。通过对比PST曲线和分析望远镜结构,得出杂散光的主要来源为小角度下的一级杂光,由此设计了主次镜遮光罩,并利用Tracepro软件建立望远镜的实体模型,在不同散射表面的双向散射(BRDF)值条件下计算出遮光罩的消杂光效果。对PST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0~4°,使用遮光罩使杂散光减少3个数量级,杂光系数不超过3.65%。在分辨率成像测量中,杂散光影响得到消除,系统分辨率接近衍射极限,满足地面上紫外光波段的测量要求。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focal length of telescopes, a stray light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rotating scanning principle of reflector is established for the stray light caused by EUV solar telescope in the non-working band of the ground. The point source transmittance (PST) curve of the telescope is measured. By comparing the PST curves and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elescop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stray light is the first-order stray light at a small angle. A primary and secondary mirror mask is designed, and the solid model of the telescop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racepro softwa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wo-way scattering (BRDF) value of different scattering surfaces, 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noise of the mask is calculated. The actual measurement results of PST show that the stray light can be reduced by 3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the stray light coefficient is less than 3.65% at 0 掳4 掳. In the resolution imaging measurement, the influence of stray light is eliminated, and the resolution of the system is close to the diffraction limit,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UV-band measurement on the groun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10878004No.40774098)
【分类号】:TH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2 陈波;尼启良;王君林;;长春光机所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光学研究(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2期

3 钟兴;贾继强;;空间相机消杂光设计及仿真[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3期

4 史光辉;消除卡塞格林系统杂光的措施[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5期

5 宋宁,韩心志,李润顺,孙胜利;航天遥感器里奇-克雷蒂安系统遮光罩的设计和分析[J];光学学报;2000年06期

6 李婷;杨建峰;阮萍;马臻;;R-C系统的遮光罩设计与仿真[J];光子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晖,李英才,薛鸣球;光学系统黑斑法杂光系数和PST间的联系[J];光子学报;199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霆;袁玲;;超声光栅光源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罗来邦,常本康,董新庆;简易红外成像引信光学系统[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3 杨瑞宁;安志勇;曹维国;向阳;刘立欣;;光学瞄具出瞳直径、出瞳距离与放大率现代测试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4 王劲松;安志勇;李海兰;;反射式平行光管的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测量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5 张立颖,王文革,薛艳,马彦宾;T型检测架的设计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张立颖;刘德尚;王文革;;平行度检测仪的设计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杨楠;杨瑞宁;安志勇;曹维国;;枪用光学瞄具分划倾斜测试系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白素平;闫钰锋;付秀华;于化东;;摄像模块景深自动测试技术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白雪;安志勇;石利霞;;光学瞄准镜相对畸变测试技术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范铎;白素平;闫钰锋;王立森;徐文慧;乔月;;LED模拟太阳光谱的理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守印;;特种载车结构对光测设备测量精度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1年

2 陈波;尼启良;刘世界;王晓光;;软X射线-EUV波段光学在空间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成志;瞄准具传光能力评价及测试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康岩辉;阿伏伽德罗常数测量中硅球直径测量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杨亮;动态仿真目标的空间位置精度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刘震;空间极紫外成像仪器多层膜反射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满玉春;基于数字莫尔条纹的非球面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孙金霞;椭球整流罩导引头光学系统像差校正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8 陈旭;温度变化对绝对检验面形变形影响与补偿器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崔天刚;WolterⅠ型反射镜面形检测及成像性能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10 陈波;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永洁;非球面部分补偿干涉检测方法的误差分析及系统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惠菲;用于宽光谱宽光束系统透过率的测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畅;摄像模组自动测试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于玲;稳像平行光管构成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董贺;基于幸运成像的衍射极限天文成像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文亮;角秒级小角度测量技术及其在航天器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相春昌;CCD相机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D];苏州大学;2011年

8 陆佳虎;大口径长焦距离轴平行光管及关键光学元件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景敏娟;非球面波长扫描干涉测试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春艳;坦克炮管静态定向角测量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尼启良,曹健林,李福田,陈星旦;软X射线-真空紫外波段光谱光源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3期

2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激光等离子体光源软X射线反射率计[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3期

3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4 史光辉;消除卡塞格林系统杂光的措施[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5期

5 宋宁,韩心志,李润顺,孙胜利;航天遥感器里奇-克雷蒂安系统遮光罩的设计和分析[J];光学学报;2000年06期

6 樊学武,马臻,陈荣利,李英才;红外双波段卡塞格林光学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03年04期

7 刘剑峰,龙夫年,张伟,王治乐;平像场无遮掩大视场两镜系统光学设计[J];光子学报;2005年09期

8 李晖,,李英才;一种简化杂光分析方法的数理模型[J];光子学报;1996年07期

9 黄强;;空间光学系统的杂散光分析[J];红外;2006年01期

10 钟兴;张雷;金光;;反射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消除[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磊;高明辉;李丽富;陈伟;任建岳;;大视场空间相机轻型遮光罩的研制[J];光学技术;2009年06期

2 杨利华;樊学武;余舜京;张向明;邹刚毅;;一种新型挡光环的设计[J];应用光学;2010年01期

3 高郭鹏;熊望娥;甘玉泉;刘阳;;R-C系统外遮光罩挡光环的程序化设计及锥状内遮光罩的改进[J];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4 游思梁;裴云天;陈桂林;;FY-2卫星星载扫描辐射计午夜杂散光的分析[J];光学技术;2006年05期

5 赵飞;王森;;兴隆1m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效应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0年02期

6 顾华俭;宋从龙;王培钢;;光栅单色仪远波段杂散光的抑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7 李卫东;;浅谈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8 杜亚彬;;JS—Ⅱ型单色仪用于激光拉曼散射实验[J];物理实验;1982年02期

9 李晖,李英才;星载光学系统遮光罩消杂光结构优化设计方法[J];光子学报;1996年10期

10 汪洁;王立强;石岩;郑华;陆祖康;;毛细管阵列电泳检测过程中的杂散光分析[J];光子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飞;王森;;兴隆站φ1米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效应的优化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廖志波;焦文春;伏瑞敏;;透射式光学系统杂光系数计算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亚一;印建平;顾华俭;杜亚彬;凌德洪;;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4 蔡颂仪;谢荣;;SPEX1403双单色仪杂散光测定[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5 留浩飞;岑兆丰;李晓彤;邓诗涛;朱启华;张清泉;;多程放大激光器杂散光特点及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邓诗涛;岑兆丰;李晓彤;朱启华;张清泉;;大功率红外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及其鬼像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家健;卢小丰;原遵东;冯晓东;张建岭;;串联耦合双单色仪系统性能实验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明台;陈文纲;;激光喇曼光谱仪的主要进展[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9 林中;沈德洪;;激光喇曼分光计主要参数间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83年

10 张妙济;;新型消光漆的研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明;聪明玩家之松下LC5的武装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李敬风;日东纺遮光罩增添高雅生活品质[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河北 李明;白天赏昙花[N];中国花卉报;2004年

4 抒扬;揭掉光彩事业的“遮光罩”[N];中国工商报;2000年

5 青文;哈玻院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遮光罩[N];中国建材报;2010年

6 文洁;特技效果巧拍摄[N];中国摄影报;2006年

7 山东 王锡涛;实物扫描新法[N];电脑报;2004年

8 张地布;数码单反相机操控的22条“军规”[N];中国摄影报;2010年

9 ;黑色魅力无法挡[N];电脑报;2004年

10 长人;适马数码专用标准变焦镜头[N];中国摄影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飞;浸没式ArF光刻CD均匀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2 汪洁;激光诱导荧光DNA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马韬;多层衍射光学元件设计理论及其在混合光学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4 沈海平;大功率LED可靠性预测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陆振刚;基于圆环和双层金属网栅结构的光学窗电磁屏蔽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米凤文;衍/折红外混和光学系统及其测试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8 张影;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相机总体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星敏感器测角精度改进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李婷;月基光学天文望远镜(LOT)的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3 汪京;宽谱段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胡亮;空间可展遮光罩的结构设计、分析与仿真[D];浙江大学;2011年

5 赵阳;新型反射式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高郭鹏;双反射系统的杂散光抑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7 何志平;激光多程放大系统杂散光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8 沈亮;空间小型CCD相机的热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李研;基于LASIS的高分辨高光谱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及杂光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10 王兴权;光栅光谱仪原理及设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43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