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日晕测量与日晕光度计外缘杂散光抑制试验

发布时间:2019-04-17 13:03
【摘要】:为配合大型太阳设备西部选址工作,研制了一架现代日晕光度计(Sky Brightness Monitor,SBM).前期实验对日晕光度计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积累了云南部分址点的日晕数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轿子雪山正午前后的日晕水平最低可至日面中心强度百万分之几的量级(蓝波段).这表明该日晕光度计内部杂散光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日晕光度计的内部杂散光源主要来自两部分:镜筒前端中性滤光片(ND4)固定套圈的边缘衍射(视场靠内区域)和镜筒内置光阑的边缘衍射(视场靠外区域).针对后者进行的变换光阑孔径大小试验结果证实,适当缩小光阑孔径可有效减小数据中视场靠外区域的衍射光干扰.
[Abstract]:A modern solar halo photometer (Sky Brightness Monitor,SBM) has been developed to match the site selection work of large solar equipmen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halo photometer was tested in the previous experiment, and the halo data of some address points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accumu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show that the lowest level of heliosphere before and after noon in Xueshan Mountain can reach the order of magnitude (blue band) of the intensity of heliocentric cente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evel of stray light inside the halo photometer has reached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same kind of products. The interior stray light source of the heliophotometer mainly comes from two parts: the edge diffraction of the fixed ring of the neutral filter (ND4) at the front of the lens tube (the field of view is in the inner region) and the edge diffraction of the inner aperture of the lens tube (the field of view is outsid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aperture size of the converted aperture for the latter show that properly reducing the aperture size of the apertur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diffracted light in the outer region of the field of view in the dat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Center
【基金】:国家天文台天文专项(日晕光度计研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73050、10933003、11078004)资助
【分类号】:P1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红鑫;卢振武;夏利东;刘华;李萍;;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0期

2 李秋莎,张柏荣;日晕光度计的研制和初步观测结果[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可;江厚满;程湘爱;;R-C系统中由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散光分布[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孙可;江厚满;程湘爱;;强光辐照下主镜表面散射引起的视场内杂光分布[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2期

3 张军强;吴清文;颜昌翔;;星载成像光谱仪杂散光测量与修正[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3期

4 李晓平;沙晟春;胡亭亮;;长焦距离轴三反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1期

5 王一凡;李零印;;白天观测空间目标的恒星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2期

6 李达;孟艳丽;陈波;;反射式莱曼阿尔法日冕仪杂光分析[J];光学学报;2012年08期

7 周海金;刘文清;司福祺;江宇;薛辉;;星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杂散光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1期

8 艾尔肯,艾力·伊;奎先达坂概况及天文气象条件[J];天文学进展;1997年03期

9 艾尔肯;艾力·伊;;奎先达坂选址(Ⅰ)概况及气象条件[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8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峰,张斌智;磁流体辅助抛光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2 高宏刚,曹健林,陈斌,马月英,张俊平,王占山,陈星旦;浮法抛光原理装置及初步实验[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1期

3 高宏刚,陈斌,曹健林;超光滑光学表面加工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郭鹏;熊望娥;甘玉泉;刘阳;;R-C系统外遮光罩挡光环的程序化设计及锥状内遮光罩的改进[J];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2 牛金星;周仁魁;刘朝晖;杨建国;蔡占恩;林福跳;;红外探测系统自身热辐射杂散光的分析[J];光学学报;2010年08期

3 朱炎坤;分光光度计主要技术指标的测定[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梁红健,张展霞,钱浩雯,李嘉翔,蔡明向;应用正交设计—广义标准加入法扣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干扰[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2期

5 谢锦平;一种双光栅喇曼滤波器的设计[J];江西科学;1994年01期

6 顾华俭;宋从龙;王培钢;;光栅单色仪远波段杂散光的抑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7 杨林;李达;崔天刚;陈波;;空间太阳望远镜在紫外波段成像检测中的杂散光测量和消除[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7期

8 李卫东;;浅谈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杜亚彬;;JS—Ⅱ型单色仪用于激光拉曼散射实验[J];物理实验;1982年02期

10 汪洁;王立强;石岩;郑华;陆祖康;;毛细管阵列电泳检测过程中的杂散光分析[J];光子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飞;王森;;兴隆站φ1米口径天文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效应的优化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朱亚一;印建平;顾华俭;杜亚彬;凌德洪;;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3 孟祥彬;戴璐;;测量传声器应用及市场分析[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蔡颂仪;谢荣;;SPEX1403双单色仪杂散光测定[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5 郑爱玲;张金根;倪淑涵;;放大器的特性测量[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李朝弟;王克鹏;吴强胜;张如一;;工程结构表面涂层残余应力的测量[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7 张汉民;梁妍;;多光谱全色分色棱镜的胶合[A];现代光学制造技术论文集[C];2002年

8 邢华良;吕巍;林初锋;颜巧玲;;桥梁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与施测[A];施工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9 谢瑞刚;葛英辉;程天明;张涛;朱绍成;孙晓平;文泽军;雷志丹;郭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CT诊断和测量[A];河南省首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会议暨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任建波;;联系测量中的测距新方法[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启昌 黄U喆,

本文编号:2459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459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