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姚安天文观测站的夜间红外云量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23 07:30
【摘要】:云对天文观测具有重要影响,云量是衡量天文台址质量的重要指标.位于姚安天文观测站的红外云量仪,用于获取实时的全天高空间分辨率云图.结合空间碎片的实际观测,严格按照天文夜对累积1yr(2015-08-01—2016-07-31)的夜间云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姚安站的年平均夜间云量为4.42成,年天文可用夜为236个,其中测光夜98个,半测光夜44个,光谱夜94个.云量具有明显的两季特征:5月至10月间为雨季,云量显著增多,其中7月份观测条件最差;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云量较少,每月的天文可用夜均在23个以上,其中1月份的测光夜最多,3月份的天文可用夜最多.结合云层对天文观测的威胁程度,统计不同云量的总时间和每月的云量分布情况,评估观测站的气象条件,为合理安排观测计划提供参考.
[Abstract]:Cloud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and cloud cover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stronomical stations. The infrared cloud meter located at Yao'an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is used to obtain real-time all-da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loud imag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bservation of space debris, the nocturnal cloud cover data of cumulative 1yr (2015 / 08 / 01 / 2016 / 07 / 31)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strictly according to astronomical night. The average annual night cloud cover of Yao'an station is 4.42%, and the number of annual astronomical available nights is 236, including 98 photometric nights, 44 semi-photometric nights and 94 spectral nights. The cloud cover has two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May to October, the rainy season is the rainy season, and the cloud cover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mong which the ob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the worst in July. November to April of the following year is a dry season, the clouds are less, the monthly astronomical available nights are more than 23, of which the largest number of photometric nights in January,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astronomical nights available in March. Combined with the threat degree of cloud layer to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the total time of different cloud cover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loud cover per month are counted, and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are evaluat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observation pla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JJ-14-S106)资助
【分类号】:P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康;;中小学开展天文观测的活动安排和课程设置[J];天文爱好者;2008年02期

2 王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年04期

3 朱临;;黑洞面积减少定律和天文观测的实验验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9期

4 徐勇;美宇航员探测类星体[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5年07期

5 立波;;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竟然成为天文观测的大敌[J];北京工人;1998年06期

6 ;“奋进号”太空失物引发天文观测新挑战[J];地图;2009年Z1期

7 林亲;卢晓猛;黎华丽;米琳莹;高东洋;;天文观测科学实践中心技术实现[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2年02期

8 何文博;;《天文观测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年04期

9 李小青;;气球天文观测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8年03期

10 杨秀;;敢教日月换新天——访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国家天文观测中心[J];科技潮;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小青;刘善昭;杭恒荣;王楠森;张仁健;宫一忠;;GPS在气球天文观测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瑞哲;我国将在南极建天文观测站[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谭允 通讯员 杨绮薇;深圳建天文观测基地[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孟苗;襄汾陶寺城址为我国最早天文观测点[N];山西日报;2005年

4 实习记者 李祥;首家山区小学天文观测基地落成[N];北京日报;2011年

5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 韩延本 本报记者 李兰;地震前兆的信息也可从天文观测中提取[N];科技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时寒冰;光污染逼走天文观测站[N];华夏时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绮薇;华南地区首个天文观测系统投入使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蔡玉高邋周润健;2007仰望星空,“中国在太空里壮志凌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曹静;仰望星空[N];解放日报;2007年

10 何世泽;为什么时间和角度是60进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本文编号:2483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483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