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选址的夜间云量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03042,11073031,1090301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资助
【分类号】:P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施洋;姚永强;刘立勇;;天文选址数字云量白天观测处理方法[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璇;王盘兴;姚永强;王国复;刘立勇;张永婧;;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时变特征[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7期
2 杨成武;刘文清;张玉钧;;激光云高仪云量自动反演算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丽嘉;云量云状和能见度的观测误差分析及对策[J];广西气象;1993年04期
2 霍娟,吕达仁;全天空数字相机观测云量的初步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李秋莎,张柏荣,栾蒂;对高美古选址云量观测可靠性的讨论[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4 霍娟;吕达仁;王越;;全天空云识别阈值法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柏荣,于建明,谭徽松;中国第三次天文台选址高潮及对丽江高美古地区天文观测条件的初步估计[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S1期
2 张周生,陈培生;天文选址定点观测中大气透明度的测量方法[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S1期
3 侯金良;天文选址的主要参数及测量方法[J];天文学进展;1994年02期
4 朱镇熹;易轩;;宇宙你好,问候来自地球南极——第24次南极科考及Dome A天文选址[J];天文爱好者;2008年01期
5 仇朴章,刘忠;现代天文选址中的视宁度(Ⅱ)[J];天文学进展;1996年03期
6 艾尔肯,,艾力;奎先达坂云量统计与天文可用时间的统计推断[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S1期
7 拉巴次仁;孟宪茹;单增罗布;袁爱芳;;西藏(光学/红外)天文台选址[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继昌;姚永强;杨国安;;西藏物玛与新疆卡拉苏天文候选点的气象条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4期
9 毛节泰,王美华,毛亚莉,黄寅亮;中国地区天文夜晴空概率分布[J];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10 楼柯,刘忠,吴铭蟾,卢汝为,钱苹,张瑞龙;云南红外太阳塔选址及其结果[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家骥;陈力;;球状星团M79的自行测定和轨道运动[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晓龙;;如何认识四季星空[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红英;汪舟平;谈国良;齐显峰;;新天文系统的启用对我国天文测量成果的影响[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红英;汪舟平;谈国良;齐显峰;;新天文系统的启用对我国天文测量成果的影响[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东生;;《七政推步》之天文学成就[A];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文集[C];2002年
6 卢宇;姜碧沩;;基于2mass星表对球状星团的金属丰度的分析[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柯资能;;斗柄昏建年代研究[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林华安;朱光武;王世金;;FY-2卫星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与质子事件警报的尝试[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林华安;朱光武;王世金;;FY-2卫星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吉龙;卢红;谭有恒;王焕玉;王辉;吴超勇;张慧敏;;对羊八井ARGO实验大厅自然温度环境的监测[A];Workshop on ARGO-YBJ Experiment--Proceeding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瑞哲;首套光学望远镜阵三月“开眼”[N];解放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晔邋通讯员 谢立华;我国光学望远镜阵CSTAR落户冰穹A[N];科技日报;2008年
3 吴m#麓;百亿年前星光抵达人眼[N];北京科技报;2007年
4 齐芳邋通讯员 袁祥岩;我国将在南极安装首架小型光学望远镜阵[N];光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叶志卫 实习生 汪芳芳;“杞人忧天”的气象预报员[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本报实习生 孙华丹邋本报记者 吴红梅;听专家趣谈“南极观天象”[N];新华日报;2007年
7 张忠霞;小行星撞火星概率,由1/75提升至4%[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记者 邰举;韩天文学家4天内发现40颗类星体[N];科技日报;2007年
9 周润健邋蔡玉高;“福禄寿”在哪高照?[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记者 朱小卫;中国天文学家率先登上南极内陆最高峰[N];科学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海龙;SSS巡天星表系统设计和光纤分配算法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顾永刚;近景摄影测量在LAMOST光纤位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杨孝鸿;S星的红外测光研究和ISO SWSO1光谱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开华;高精度恒星孔径测光注释[D];暨南大学;2010年
2 毕雄伟;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天文台选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斌;木星伽俐略卫星互掩互食天象的测光技术[D];暨南大学;2011年
4 许文学;大型天线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5 闫晓永;类太阳振动恒星eta Bootis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6 范玉峰;地平式自动望远镜控制系统及光子计数型光度计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7 马高峰;地—月参考系及其转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武振宇;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轨道计算[D];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00年
9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10 朱朝曦;盘星系的旋转矢量方向分布及其内禀扁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4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4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