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型脉动白矮星的星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4 01:22
【摘要】: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最终阶段.在目前已知的白矮星中,有大约80%是DA型白矮星,它们的大气中具有丰富的氢.当DA型白矮星的演化轨迹进入到脉动不稳定带,即有效温度范围从10850到12270K时,它们就会产生脉动,成为DA型脉动白矮星.DA型脉动白矮星称为DAV或ZZ Ceti型变星.通过探测并分析脉动白矮星上的振动模式,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白矮星内部结构的信息.这种方法被称为星震学,类似于地球物理学家通过探测地震波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星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测定白矮星质量、有效温度、氢质量分数以及氦质量分数等基本参数的途径.我们对两颗DA型脉动白矮星KUV11370+4222和KUV03442+0719进行了星震学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KUV11370+4222是在1996年被发现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对它进行过观测.我们在2010年1月对KUV11370+4222进行了观测.通过对它的光变曲线进行Fourier分析,我们得到它的脉动频谱,从中我们提取了10个独立的脉动模式.我们将观测到的脉动周期同模型计算的周期进行匹配,找到了一个最佳匹配的恒星模型,其质量为0.625M(?)、有效温度为10950K、氦和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2.2和104.0,,我们还找到了一组三重分裂频率,对应l=1模式的自转分裂.利用分裂的频率间隔,我们估计自转周期为5.56土0.08h.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一个脉动模式证认为l=1.其余的脉动模式被证认为l=2.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俘获模的有关性质. KUV03442+0719的脉动现象在2005年被发现.我们在2010、2011和2012年对它进行了一系列观测.从这三年的频谱中,我们总共提取了43个脉动模式.从这些脉动模式中,我们找到了一组完整的五重分裂、五组不完整的五重分裂以及两组不完整的三重分裂.它们分别对应l=2和l=1模式的自转分裂.从分裂的频率间隔,我们得到了平均自转周期为6.71土0.11h.我们利用渐近分析的方法对所有观测到的脉动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模式证认.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145.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1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地球杀手1950DA[J];国外科技动态;2002年05期
2 董鸽,魏文展;Da空间和Fa空间[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殿臣;;DA型多级离心水泵常见故障处理[J];民营科技;2014年04期
4 吕建洲,薛秀春,张爱莲;DA—6对圆柏生长及生理活性的调控[J];植物研究;2000年01期
5 曾政,邓小红,王希良;布鲁氏菌17.3kDa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学评价(英文)[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年10期
6 陈力,王家骥;DA型和非DA型白矮星的目视表面亮度和半径的关系[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5年00期
7 傅建宁,G.Vauclair,N.Dolez,J.Fremy;两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的光度变化[J];科学通报;1997年08期
8 苏家洪;;DA板的抗干扰设计[J];河南科技;2010年22期
9 于伟;矩阵DA的特征值及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工科数学;1996年03期
10 王新军,张兆松,李光富,王勇,刘丰,季e鹲
本文编号:2545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4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