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峰频blazars的射电光变分析
【图文】:
2期 王洪涛:低峰频blazars的射电光变分析 119达式如下:DCF(r)=^EUDCFij(r), (2)其中M表示在At时间间隔中数据点的对数.(1)式中的标准偏差表达式为:^dcf=^^-{EIUDCF^-DCF(r)]2}"2. (3)第3步,对重心值的估计.由于天文观测光变数据一般不均匀,通常做法是对处于峰值附近大于0.8DCFpeak的数据点求重心但对个别数据点分布很好的情况也可取大于0.5DCFpeak,甚至0.3DCFpeak的数据点求重心.计算表达式为:DCFcentroid=EBCF^? ⑷在分析图中,DCF的峰值越大表示两列数据的相关性越强.若DCF的峰值在小于0的一侧,表示数列a超前于数列b,若DCF的峰值在大于0的一侧,则表示数列a滞后于数列b.图1是利用离散相关函数法得到的0235+164在4.8GHz、8GHz、14.5GHz、22GHz和37GHz之间延迟的分析图.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处理其它5个源的光变数据,分析结果整理在表3中.表中DCFpeak表示DCF的极火值,Tpeak表示DCF取极大值时对应的延迟时标丁,rcent表示峰值附近大于0.8DCFpeak的数据点所对应时标r的重心值.°'6“. .8-4.8‘M‘..|:.'4-5-8“0.1- ■0.4?-60-40-200204060-60-40-2002040601.3[~~.~~~~~~~~~^~~~~~~|1.2. Tj22-14.514. ^ 37-22;土 :0.7-Jjtnlf 1filj.0.6-yi -0.6■ It"0.4-" ?-0.5 11_,__,__,__.__.__._,__,_,__0.21~‘~~‘~~‘~~‘~~-20-1001020-60-40-200204060t/(2d)//(2d)图10235+164在4.8GHz、8GHz、14.5GHz、22GHz和37GHz之间的时间延迟Fig.1Thetimedelaysof0235+164among4.8GHz,8GHz,14.5GHz,22GHz,and37GHz
2期 王洪涛:低峰频blazars的射电光变分析 121数的斜率表现了光变的特征并反映了其内部的物理过程.若/?=1,表示散粒噪声(shotnoise);若/?=0,则表不闪耀噪声(flickernoise)[24_25].我们懫用如卜分段函数对结构函数的分析图进行拟合:SFW={f ’[Ct>To其中/?、K和C作为拟合参数,,ro表示典型光变时标,(3表示对数图中的斜率.图2表示用结构函数法分析0235+164在22GHz光变曲线的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用上式进行拟合的结果.拟合得典型光变时标为380.0d,斜率为1.004±0.002.利用相同的拟合方式拟合37GHz、14.5GHz、8GHz和4.8GHz的光变曲线并同时对其它5个blazars的光变曲线进行分析.拟合所得斜率和光变时标整理在表4中. 1~I ‘~|‘‘""1 ‘ I 1~‘ 'Ii10rj-22GHz J:“/0.1:/ -I;——I_■■■■■■■! ,_,, I_I■■..1.1 ,_■■丨_0.11 10 1001000"(lOd)图2结构函数法分析0235+16422GHz光变曲线的示意图Fig.2Theanalyticalfigureofthelightcurveof0235+164in22GHzwiththestructurefunctionmethod表4采用结构函数分析法得到时标和斜率的结果Table4TheanalyticalresultsoftimescaleandslopewiththestructurefunctionmethodBand/GHzParameterBLLacertae0235+164OQ5300716+7143C3453C273Timescale/yr0.35 1.04 0.80 0.28 7.70 1.59? (31.030土0.0101.011士0.0050.775士0.0400.461士0.0081.477士0.0031.100土0.007Timescale/yr0.39 0.77 0.84 0.28 4.85 4.37(31.093土0.0031.004±0.0021.006士0.0090.493±0.0311.325土0.0010.990土0.001Timescale/yr0.35 0.82 0.67 0.21 3.72 4.1114.5(30.999土0.0050.921±0.00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低峰频blazars的射电光变分析[J];天文学报;2014年02期
2 樊军辉,林瑞光;射电选BL Lac(RBLs)天体的观测胜质[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6年04期
3 李永生,苏步美;近距中等光度IRAS星系的射电观测[J];天文学报;1999年02期
4 吴江华,袁启荣,朱宗宏,何香涛;光学选射电噪类星体的射电性质[J];天文学报;1998年04期
5 董诗忠;周宏;吴永凤;常平;徐安田;李怀珍;;3C 279射电光变特性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苏步美,李永生,高亦菲,符好文;几个极高光度IRAS星系的射电频谱[J];天文学报;2001年04期
7 刘怡;樊军辉;;QSO J0607-085射电波段准周期光变稳定性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李龙彪;黄永锋;耿金军;;快速射电暴的观测及理论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7年04期
9 蒋思涵;周晓珊;彭坤;;平谱射电类星体3C454.3射电谱指数的演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年06期
10 高冠男;林隽;汪敏;谢瑞祥;;太阳米波和分米波Ⅱ型、Ⅲ型射电暴及其精细结构观测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苏;;射电噪窄线赛弗特I型星系的搜寻[A];中国天文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2 龚莉媛;陈志雨;;月球射电探测仪天线特性分析[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3 钱磊;;光学射电联合望远镜[A];2013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3年
4 ;专题分会三:“射电、空间和高能”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传兵;;基于电子回旋激射不稳定性机制的太阳Ⅲ型射电爆动态谱[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冯士伟;陈耀;;辐射源区发生转移的Ⅱ型射电暴[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7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专题58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和耦合关系[C];2015年
7 周敏华;顾敏峰;;3CRR类星体样本X-ray综合谱[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8 戴子高;;重复快速射电暴[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9 董志明;;大型射电阵列的能源供应问题[A];2013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3年
10 高旭阳;;佳木斯望远镜地面辐射的观测和射电连续谱巡天模式的开发[A];中国天文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快速射电暴宿主星系及红移首次被确认[N];科技日报;2016年
2 记者 刘霞;一次性快速射电暴源头首获精确定位[N];科技日报;201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池涵;快速射电暴:宇宙物质分布的“探针”[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本报实习生 池涵 记者 李晨;宇宙深处的“闪灵”[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诗X 策划统筹 张志超;“快速射电暴”起源二三十年内难确定[N];南方日报;2019年
6 实习记者 于紫月;快速射电暴刷屏 真相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19年
7 赵熙熙;加望远镜成观测快速射电暴利器[N];中国科学报;2019年
8 王淑宜;为“天眼”护航[N];贵州日报;2016年
9 记者 刘霞;迄今最小“食人族”星系现形[N];科技日报;2018年
10 记者 张梦然;无独有偶 第二个“无暗物质星系”现身[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威;日冕激波与Ⅱ型射电暴的观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杨欢;利用豌豆星系研究莱曼阿尔法逃逸[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邓新发;运用团分析统计方法(Cluster analysis)研究星系的分布规律[D];南昌大学;2012年
4 潘治政;星系环境和星系质量对星系演化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少华;类星体的宽吸收线与星系环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宇;基于暗晕模型对暗物质和星系分布的统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马仲阳;高红移星系的形态和大小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方官文;高红移星系的选取与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田海俊;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分布与虚拟天文台环境下数据统一访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东海;高红移星系的成团和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衍;近邻射电明亮星系的红外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曹刚;Blazars高能伽马射线的起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4年
3 潘艳平;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运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4 王孝民;射电类星体的近红外辐射和宽线区辐射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怀珍;活动星系核的光变和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6 窦立明;一个射电噪类星体样本的XMM-Newton能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7 王德良;X射线—射电源的SDSS光学证认和高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8 裴远;卫星星系动力学状态对星系属性的依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谭芳芳;星系风和物质外流对星系化学演化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亚丽;星系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64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6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