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分布与虚拟天文台环境下数据统一访问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旋转的星系[J];大自然探索;2009年12期
2 康熙;王鹏;罗煜;夏千里;潘恒星;;星系空间取向的理论和观测研究[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7年04期
3 林小春;;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遥远星系[J];前沿科学;2015年03期
4 美琳;;科学家发现最遥远星系与地球“时差”131亿年[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33期
5 子刚;;暗能量一手“操控”宇宙[J];科学之友;2007年05期
6 张橙华;在30亿光年距离外星系数量锐减[J];物理教师;2001年01期
7 ;美发现星系间“弱肉强食”[J];物理通报;1998年02期
8 ;迄今最远距地132亿光年星系“现身”[J];冶金企业文化;2017年04期
9 高凌云;;怎样发现暗星系[J];现代物理知识;2016年03期
10 沈世银;袁方婷;侯金良;;双城记——星系并合和星系对[J];物理;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加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星系形态分类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2 杜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星系小尺度棒的运动学特性[A];中国天文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3 ;星系、宇宙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俊峰;;对相互作用星系的X射线观测[A];2013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3年
5 杨海峰;;基于模糊识别的光谱星系对搜寻[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徐钧;;星际和星系际空间的磁场[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沈世银;;星系大小分布的统计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白宇;;邻近星系的紫外面亮度轮廓[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冯帅;;Bivariate Luminosity Funtion of Galaxy Pair[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10 沈世银;;LAMOST巡天中的星系[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梦然;无独有偶 第二个“无暗物质星系”现身[N];科技日报;2019年
2 记者 刘霞;迄今最亮星系“蚕食”邻居被“逮个正着”[N];科技日报;2018年
3 记者 陈超;刷新纪录! 132.8亿光年外星系发现氧元素[N];科技日报;2018年
4 张梦然;日宣称发现129亿年前古老星系[N];科技日报;2012年
5 ;太空发现奇特“比翼星系”[N];人民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然;科幻星系中,,性别不平等仍在上演?[N];科技日报;2019年
7 记者 刘霞;迄今最小“食人族”星系现形[N];科技日报;2018年
8 记者 刘霞;“无暗物质星系”其实包含很多暗物质[N];科技日报;2019年
9 记者 张梦然;一个遥远星系的暗物质“失踪”了[N];科技日报;2018年
10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刘凤茹;复星系投资版图加速扩容[N];北京商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海俊;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分布与虚拟天文台环境下数据统一访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新发;运用团分析统计方法(Cluster analysis)研究星系的分布规律[D];南昌大学;2012年
3 杨欢;利用豌豆星系研究莱曼阿尔法逃逸[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潘治政;星系环境和星系质量对星系演化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少华;类星体的宽吸收线与星系环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宇;基于暗晕模型对暗物质和星系分布的统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7 马仲阳;高红移星系的形态和大小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赵东海;高红移星系的成团和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9 方官文;高红移星系的选取与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连建辉;星系恒星形成历史及特性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远;卫星星系动力学状态对星系属性的依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谭芳芳;星系风和物质外流对星系化学演化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亚丽;星系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邵旭;超新星宿主星系的星族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梁慎亮;复星系与明天系:系族产生的条件、动因及途径[D];清华大学;2004年
6 方侠;邻近晚型面向星系中的热气体[D];南京大学;2012年
7 朱光暾;星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8 付炜;同等质量下盘状星系的颜色—尺度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衍;近邻射电明亮星系的红外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张玉礼;基于行星系法多移动机器人编队[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2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8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