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及其中心黑洞质量
【图文】:
核的能量转换机制是多年来天体物理学家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经过40多年的观测和理论验证,黑洞吸积释能被认为是活动星系核一个可行的能量转换机制。基于致密天体吸积物质释放引力能的高效特性而建立的黑洞—宽线辐射区域—窄线辐射区域—吸积盘—光环—喷流的动力学模型,被称为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其物理结构如图1所示[el。
第四章活动星系核的样本分析及处理结果4.3演化分析了研究活动星系核的演化规律,我们对搜集的405个活动星系核出它们的吸积率,中心黑洞质量和中心辐射区域半径。由于样本算中心黑洞质量、中心辐射区域半径以及吸积率上存在一定的结果(4.2节的结果),现对活动星系核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们分析了各种天体的发光度、中心黑洞质量与吸积率的关系:同学红移量与发光度、黑洞质量的关系。是我们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157.6;P14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兴友;;V=C*Z/(1+Z)揭开光速之谜[J];安庆科技;2009年02期
2 潘亚春;屠良平;;基于神经网络的恒星大气参数自动测量[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卞维豪,张红英;高校物理系天体物理导论的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孙艳春;天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全校天文公选课的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苏宜;以人为本 说理而不说教 学生评书不为应试为修身[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志刚,王庆禄;如何在理论力学课中加强天文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孝民;刘玲丽;;浅析近红外光度与宽线区光度的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8 张洪波,徐亚先;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及科学观测记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王广德;何昕;刘文芳;;主宰宇宙命运的暗物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甘新基;付有余;郭劲;;空间场景模拟器的光源系统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香涛;陈阳;李丹丹;赵永恒;张彦霞;;多波段巡天和LAMOST观测目标[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维刚;月球及火星科学中的三个矿物学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怀珍;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崧;等离子体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吴开谡;天体相关的辐射俘获反应和s—过程网络方程及中子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陈林红;细盘与细盘/双温冕的结构和出射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周曙白;Blazar天体的光变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7 郭广海;弯曲时空中的标量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许云;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9 戴宏;AGN的多波段性质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10 孙祖尧;暗能量相关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Sm Ⅱ奇宇称高激发态能级寿命的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测量[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丰;强激光对真空电子的加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亮;RS CVn型密近双星SZ Psc和ER Vul的轨道周期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4 曹飞;黑洞熵统计起源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庄诚;基于太阳赤纬角的地球同步轨道(GEO)空间碎片光度测量标定方法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6 许云;γ射线暴火球模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磊;星系NGC4565天区附近的变星搜寻[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绍明;Blazar天体的CCD测光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岩;δScuti型变星脉动特性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本文编号:2606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0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