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高分辨率光谱中Lyα森林的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P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香涛;褚耀泉;方励之;M.G.Smith;;类星体分布上的成团性[J];天文学报;1986年02期
2 朱杏芬,褚耀泉;Virgo星系团中星系与类星体成协[J];天体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3 陈建生,Donald C.Morton,Bruce A.Peterson,Alan E.Wright,David L.Jauncey;类星体PKS1448—232的吸收线光谱[J];科学通报;1982年17期
4 何香涛;;由物端棱镜方法得到的NGC1097周围的类星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5 方励之,褚耀泉,朱杏芬;宇宙中的暗物质及大尺度结构的形成——用类星体分布的检验[J];中国科学A辑;1984年10期
6 程富华,程福臻;IUE卫星和类星体的紫外光谱[J];天文学进展;1989年03期
7 李泳,陈建生;与发射线区成协的类星体CIV吸收系统研究(Ⅱ)统计研究(2)[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3年04期
8 赫然,王嘉力;关于类星体的统计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何香涛;;追逐类星体(1) 类星体的发现[J];天文爱好者;2006年01期
10 ;第一批恒星的葬礼[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学兵;;LAMOST类星体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2 张锴;;SDSS中的部分遮蔽类星体[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积梁;;在1.5GHZ波段对XBLs,RBLs和FSRQs统计研究[A];2006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学兵;;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及其与寄主星系的关联[A];黑洞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挺贵;;大规模光谱巡天对活动星研究影响[A];中国天文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吕锦华;;正交的多度规多宇宙时空理论的实验验证[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吕锦华;;黑洞问题[A];第十七届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蔡灵仓;陈其峰;经福谦;陈栋泉;;高温高密度氦的压缩特性及其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9 杨树礼;;物理学发展前沿和我们面临的困难[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树礼;;物理学发展前沿和我们面临的困难[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邰举;韩天文学家4天内发现40颗类星体[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艳红;最遥远类星体中发现恒星诞生迹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冯卫东;人类和地球都来自于黑洞[N];科技日报;2007年
4 艳红;以美发现类星体暗物质晕存在的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3年
5 通讯员 胡胜友邋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首次探测到特殊星系的X射线辐射[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梦然;宇宙中找寻人类同伴希望渺茫[N];科技日报;2011年
7 小尔;宇宙磁场年龄虽5亿 扩张速度却惊人[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大 可;“巡天”印证爱因斯坦“宇宙放大”预言[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胡剑;追踪宇宙“悬案”[N];新清华;2007年
10 本版编辑邋毛黎 何屹 陈超 张浩 毛文波 顾钢 杜华斌 郑晓春 邓国庆 何永晋 邰举;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四)[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鹏;活动星系核窄铁Kα发射线和类星体吸收线系统中类银河系尘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吕连忠;类星体多谱勒红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3 濮兴庭;活动星系核的谱指数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顾敏峰;AGN中央黑洞质量及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5 刘当波;新辐射机制在高能天体物理学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戴宏;AGN的多波段性质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7 王慧元;类星体宽吸收线区的共振与电子散射偏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许云;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9 戴海峰;活动星系核中窄发射线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周曙白;Blazar天体的光变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一鼎;类星体高分辨率光谱中Lyα森林的演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蒋耀妹;类星体高分辨率光谱中Lyα森林的接近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志福;SDSS类星体谱线的测量及其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4 陈叶;类星体发射线的应用—估算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D];广州大学;2012年
5 李俊;中等强度射电平谱类星体的光学光谱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燕;类星体C IV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崔全领;NLS1s的多成份拟合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凯;类星体Fe发射线产生区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永伟;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10 刘磊;类星体3C 273光变曲线的混沌特征及其成因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3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3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