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S星的红外测光研究和ISO SWSO1光谱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6 21:48
【摘要】:S星是一种特殊的红巨星,通常被作为正常的M星与C星之间的中间状态,与“第三次挖掘”过程和S-过程紧密联系,而发生在恒星表面上的C/O和S-核素的变化正见证了M-MS-S-SC-C的演化。然而随着对无Tc(锝)S星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S星不再完全是真正的AGB星,而是一个受到双星S星(无TcS星,外赋S星)污染的一个星类。通常将处于AGB演化阶段的有TcS星称为内禀S星,将处于双星中的无TcS星称为外赋S星。GCGSS星表(S星星表)里就可能含有大量的无Tc星。S星在红外波段上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不仅因为S星与M星、C星在大气、星周环境里化学物质构成上的异同可能会表现在红外波段上,还因为内禀S星和外赋S星有着不同的红外特性。为此,本论文基于IRAS、2MASS及MSX的测光数据和ISO SWS01光谱对S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对GCGSS星表中收录的1347个S星进行了交叉证认,从而获得528个S星的2MASS和IRAS的红外测光数据,,其中有174个S星的MSX的A波段数据。基于这些2MASS、IRAS和MSX的测光数据,我们研究了内禀S星和外赋S星的红外特性,从而获得了有效区分两类S星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筛选出256个内禀S星的候选星和147个外赋S星的候选星,并认为GCGSS星表中可能有38±8%的外赋S星。 2)我们处理和分析了ISO观测到的所有17颗S星(2颗为外赋S星,另15颗为内禀S星)的ISO SWS01光谱数据,并且初步证认了分子吸收特征的候选载体。依据S星在IRAS LRS中的分类和尘埃物质损失率(?)的增加,15颗内禀S星可以被分为三组。研究表明外赋S星和三个不同的组有各自不同的红外特性。2个外赋S星和组Ⅰ中的7个内禀S星有非常相似的ISO SWS01光谱,它们的光谱正反映了来自恒星光球的辐射,因为由于较低的物质损失率在其中心星周围形成不了厚的拱星尘埃壳层。对外赋S星,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冷尘埃的信息;对于组Ⅰ,有的表现出60μm红外超,而有的没有。组Ⅱ有较厚的尘埃壳层,它与组Ⅰ相比其光谱的峰值波长已向红端移动,并且它们的ISO SWS01光谱上显示出明显的尘埃发射特征。在组Ⅲ中的内禀S星的ISO SWS01光谱呈现出较红的连续谱,其峰值波长大约为7μm,表明在其中心星周围存在着一个由较高的物质损失率所形成的很厚的拱星壳层,以至于在红外波段几乎完全遮挡了中心星。 3)分子H_2O、CO、CO_2和SiO对在S星红外光谱上出现的分子吸收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分子HCN和CS通常只出现在C星中,然而我们从S星的光谱中发现了HCN和CS分子可能对光谱的某些吸收特征也有贡献,如4.1μm吸收特征的候选载体为CS,仅出现在IRAS01159+7220(S Cas)和IRAS19126-0708(WAql)中的2.90—3.30μm吸收特征的候选载体为HC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1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苏云;2.8M_⊙碳AGB星的形成和演化[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8年00期

2 张波,武振宇,常瑞香,刘俊红;AGB星表面的重核素丰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3 俞志尧;post-AGB星的演化特征[J];天文学进展;1993年02期

4 姜碧沩,胡景耀;富氧AGB星在银河系中的分布[J];天体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张妙静,张波,厉光烈;AGB星演化过程中的元素核合成[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2年03期

6 姜碧沩,胡景耀;从AGB星到行星状星云[J];天文学进展;1993年02期

7 刘永新,张波,彭秋和;低质量AGB星核合成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6年11期

8 刘俊红,张波,尹钊;AGB星He壳层内重核素丰度分布[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9 张波,常瑞香,彭秋和;AGB星核合成理论的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1996年04期

10 刘继宏;AGB星He壳层内重元素丰度的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冰;李志宏;李云居;苏俊;颜胜权;王宝祥;白希祥;樊启文;金孙均;李二涛;李志常;连钢;刘鑫;刘建成;王友宝;曾晟;柳卫平;庞丹阳;;AGB星主中子源反应~(13)C(α,n)~(16)O的间接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孝鸿;S星的红外测光研究和ISO SWSO1光谱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张江;贫金属星中的元素丰度及核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开谡;天体相关的辐射俘获反应和s—过程网络方程及中子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3年

4 何金华;OH/IR源的OH脉泽红外辐射抽运吸收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宏;AGB星He壳层内重元素的核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永存;AGB星He壳层内核合成及铅星产生的物理条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志云;湍流应力对中等质量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坤;s+r星的元素丰度及中子俘获核合成参数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云霜;铅星与非铅星的辐射核合成参数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崔冬暖;s+r星和钡星核合成参数及分布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烨;AGB拱星包层速度流场和天体水脉泽时变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999年

8 崔文元;星系中子辐照量分布函数[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孝鸿;29颗SiC碳星的ISO SWS光谱分析及其分子、尘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10 石维彬;钡星系统轨道根数分布及丰度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1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41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