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定时与自主定位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20:32
【摘要】: 脉冲星是一类具有超核密度、强引力场、强电磁场的快速自转的中子星,被广泛用于天体演化、引力波探测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其最重要的观测特征是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χ射线和γ射线频段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脉冲辐射,辐射信号的长期稳定度可与原子钟相当,用于精确定时和导航的潜力巨大。相比于卫星导航系统和地基探测网的昂贵维护成本,有限作用区域,脆弱抗击毁能力,脉冲星可为近地空间、深空领域的人造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提供时间、姿态、位置和速度信息,有望实现自主、安全、高精度、高性价比的三维导航服务,这不仅具有重大军事意义,也适合人类深空探测的导航需求。相对于射电脉冲星,以X射线脉冲星作为导航源有助于探测器的小型化和信号检测。因此,近几年来,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导航技术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然而,该新型技术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可行性验证阶段,系统的真正实现尚面临众多挑战,尤其在国内,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基于此,本论文从利用X射线脉冲星信号实现航天器定位功能的过程和系统框架着眼,涉及以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几个方面:X射线探测器选择以及X射线光子探测、到达时间(TOA)测量、星源信息库建立、空间光行时方程求解、导航算法实现等,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所需的数学原理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推导。由于高精度的脉冲到达时刻信息是脉冲星导航的基础,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信号的TOA估计与其定时性能分析,以及可行的定位算法。 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从深空探测需求、卫星导航的局限性、天文导航的优势出发,讨论了研究脉冲导航技术的必要性,分析了脉冲星导航的特点和优势,特别展望了脉冲星导航在行星际自主编队航天器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了该技术目前面临的若干难题。 2、比较了多种x射线探测器的性能,并参考了各国X射线观测卫星上使用的探测设备,提出以硅微条探测器和量热器作为探测器原型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观点,并据此设想了一个包含有编码盘、准直器等辅助设备的综合探测器系统,探讨了在空间核辐射环境下,探测器微电子器件的防护问题。该部分工作对探测器的选择和复合探测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需求和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应纳入星载数据库框架的脉冲星特征参数,包括位置、距离、流量、周期、有效脉冲比、脉冲轮廓等,并对上百颗X射线脉冲星的流量、周期变化率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毫秒级X射线脉冲星在导航中的优势,依据周期变化率参数推荐了性能较好的15颗X射线脉冲星,为数据库的构建打下了一定基础。 4、提出了基于非齐次泊松模型的X射线脉冲TOA的最大似然估计,给出了其低信噪比下的近似表达,并利用B1921-24和Crab两颗脉冲星,分别在不同观测时间和不同信噪比的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另外,系统探讨了基于脉冲轮廓特征的TOA精度分析,并利用拟合的具有解析形式的高斯脉冲、双高斯脉冲、指数型脉冲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流量和占空比假设下,不同的形状特征得到的TOA估计性能不同。为了精确化距离估计误差,作者认为为每颗脉冲星建立解析的轮廓模板有一定意义。 5、基于二阶循环平稳过程,提出了一种称为最大相关方差搜索法的射电脉冲星周期估计方法,若不考虑探测器的光子接收过程,该方法完全可推广到X射线脉冲星的周期估计。分析和仿真表明,新方法运算速度快,对数据量要求不高,效果明显,对于微弱脉冲星信号的实时周期估计具有参考价值。同时,提出了一种标准轮廓生成的新方法,不需要事先设计模板脉冲,在低信噪比以及累积脉冲个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标准脉冲轮廓。 6、深入讨论了脉冲星信号的时间测量步骤,推导了观测时间向太阳系质心传递的高阶广义相对论修正模型,修正项包含Roemer延迟、Shapiro延迟效应等。在特定空间点,数值分析了简化模型中各项时延的贡献。 7、发展了一种基于定时模型的位置误差修正迭代法,给出了线性化形式,并对误差源进行了讨论。另外,改进了绝对定位中的一种模糊度解析方法,假设已知航天器的粗略位置信息和足够稳定的星钟时间,通过4颗并逐步加入更多的大周期脉冲星求解相位观测方程,利用定时或定位精度作为阈值,可由最大似然法估计出一个最可能的整周数取值集合。定位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14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君;赵宝升;盛立志;鄢秋荣;杨颢;陈宝梅;;X射线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泊松噪声去除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宸;许录平;张华;;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X脉冲星光子信号辨识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2 刘基余;;X射线脉冲星用于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建议[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黎;郑伟;;基于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曹鹤;郑伟;;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姿态确定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5 史世平;徐青;龚志辉;;利用X射线脉冲星进行深空飞行器导航[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褚永辉;王大轶;黄翔宇;;基于脉冲星和光学导航观测量的组合导航方法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7 韩金林;;致密天体研究的几个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8 孙景荣;许录平;徐孝芬;;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XPNAV整周模糊度求解方法[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2年

9 邓仕海;杨鹏昊;张政治;;北斗系统自主导航技术思考[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徐孝芬;许录平;苏哲;;脉冲星导航系统累积时间确定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守明;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建勋;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定时与自主定位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毛悦;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乔黎;X射线脉冲星高轨道卫星自主导航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劲;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苏哲;X射线脉冲星导航信号处理方法和仿真实验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兰盛昌;脉冲星信号的获取识别及其在编队相对导航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祝俊;量子等离子体中波的传播特性[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一种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自主导航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素君;基于脉冲星TDOA测量的航天器空间定位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阿地里·托合提;脉冲星强单个脉冲的观测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黎胜亮;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姿态测量原理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杨树启;X射线脉冲星多波段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2年

6 谭金玉;脉冲星流量密度变化和星际闪烁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琳;脉冲星的积分轮廓的高斯拟合及谱指数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买买提·阿布力孜;脉冲星PSR B1259-63的极冠几何结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张海荣;脉冲星的射电辐射谱及其VLBI天体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2年

10 吕铭;对射电脉冲星逆康普顿散射模型参数的限定[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3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43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0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