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超新星遗迹中电子演化和多波段非热辐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20:00
【摘要】: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可能经历超新星爆发,形成一致密天体和向外抛射物质。这些抛射物质携带大量能量,与星际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超新星遗迹。超新星遗迹是典型的银河伽马射线源,X射线及伽马射线观测表明粒子可被加速到相对论性能量,从而产生观测到的高能辐射。超新星遗迹也是最可能的银河伽马射线源,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解决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难题。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了超新星遗迹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特征、分类及与宇宙线的可能关系等,进而介绍超新星遗迹中电子的演化,利用求解粒子连续性方程所得到的解析解,研究了不同演化阶段的超新星遗迹中的电子谱,详细考虑了辐射能损、绝热能损以及两种能损机制同时存在时电子谱的演化情况。基于同步辐射和逆康普顿散射机制,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不同谱指数以及不同能损条件下的电子谱对应的辐射谱的变化,并把模型应用到RX J1713.7-3946和RX J0852.0-4622两个典型伽马射线源,合理解释了其多波段观测能谱。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14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岚;;超新星遗迹研究获新进展[J];科学;2015年04期

2 ;超新星遗迹Simeis 147[J];飞碟探索;2017年06期

3 罗绍光,尹其丰;超新星遗迹的射电演化[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年01期

4 李宗伟;;超新星遗迹的统计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5 郑怡嘉;超新星遗迹G78.2+2.1的232MHz观测[J];科学通报;1988年11期

6 汪珍如;F.D.Seward;;类蟹状星云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研究[J];天文学报;1988年01期

7 马欖;陈秉乾;尹其丰;;已知年龄的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辐射[J];天文学报;1979年04期

8 日月;;绚丽的超新星遗迹[J];初中生世界;2016年05期

9 庚君伟;NASA;ESA;;绚丽的超新星遗迹[J];科学世界;2014年03期

10 肖莉;;中德6cm银道面偏振巡天第2天区以及大尺度超新星遗迹的研究[J];天文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阳;;热混合型超新星遗迹[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龙曦;;宇宙线二阶加速机制在超新星遗迹中的检验[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龙曦;;Ia型超新星遗迹激波加速荷电粒子相关性质的研究[A];2013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3年

4 周鑫;;超新星遗迹周围的恒星形成过程——超新星遗迹G127.1+0.5及其他[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苏扬;;巨分子云G23.0-0.4周围的超新星遗迹[A];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高能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周建军;;超新星遗迹G21.8-0.6和G32.8-0.1的CO(1-0)观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大会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曾光宇;;宇宙尘埃、地球和超新星爆发[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勋;李维;苏云;阮宁娟;;空间无碰撞冲击波探测方法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宗合;我国利用磁流体模拟预测超新星遗迹全貌[N];中国航空报;2017年

2 齐芳 李存富;我科学家首次发现超新星遗迹[N];光明日报;2007年

3 柯文;我国首次发现超新星遗迹[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常川 王菲;从超新星遗迹到马铃薯细胞[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记者 许琦敏;超新星遗迹是宇宙射线“加速器”[N];文汇报;2007年

6 马之恒;高中生迷上宇宙研究[N];北京科技报;2008年

7 记者 刘琴;“10000个科学难题”丛书数理化卷面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捕捉暗能量 太空闪烁“七只眼睛”[N];科技日报;2019年

9 孙燕燕;走近“看”不到的星星[N];北京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高原;热混合型超新星遗迹物理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周鑫;超新星遗迹与周围环境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周平;分子云环境中的超新星遗迹[D];南京大学;2014年

4 张潇;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起源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孙玮;不同尺度恒星活动的x射线表现[D];南京大学;2014年

6 彭方坤;宇宙线源的伽玛射线辐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项云钏;超新星遗迹中电子演化和多波段非热辐射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2 冯键铖;超新星遗迹G150.3+4.5的大视场CO气体观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郭运动;星际未认证红外谱带载体结构与天体环境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6年

4 陈俐鲭;Ia型超新星遗迹中伴星特征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7年

5 程龙;超新星遗迹与邻近分子云的相互作用[D];云南大学;2015年

6 李顺雨;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辐射观测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夏陆明;壳型超新星遗迹的非线性扩散激波加速和非热辐射[D];云南大学;2012年

8 刘晓琴;几个年轻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辐射性质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7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87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