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大射电望远望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运动规划、动态检测与控制

发布时间:2020-06-02 20:22
【摘要】: 本文研究了大射电望远镜FAST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运动学理论、动态检测技术、 控制结构与策略以及实验。大射电望远镜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从理论上说属于并联机构学 的研究范畴,国内外关于这种新型机构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形成系统的 理论与方法。本文从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粗精两级调节结构出发,首次提出了并联宏- 微机器人的概念;根据机器人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 该模型是对馈源支撑系统进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是并联机构,与串 联机器人在控制策略上的不同在于对悬索系统进行点位控制的同时,仍需要考虑点到点之 间的过程,因此不仅对索长要进行控制,而且对索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本文将串联机器 人理论中的基于启发式策略的速度规划方法应用于悬索系统的速度规划,采用此方法可以 生成馈源舱在各个轨迹点时悬索的变化速度;然后根据本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过路径点 的三次——四次多项式混合插值法,该方法用来生成路径点之间的插补轨迹、插补速度, 计算结果表明按照此方怯生成的插补轨迹的误差完全可以满足系统控制精度的要求,同时 可保证在路径点处悬索的速度连续;基于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位置分散、控制集中的特 点,提出了上下位机的分布式控制结构,考虑到馈源支撑系统的两种工作状态(跟踪射电 源和寻找射电源)的不同要求,提出了系统的Fuzzy—FuzzyPID双模控制策略;在深入 研究各种动态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用来实时检测馈源舱位置与姿态的三种技术:全 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动态跟踪全站仪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态检测技术(CCD), 完成了三种检测方法的技术方案,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为验证大射电望远镜机电光 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相关技术方案,设计并制造了直径5米的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实 验模型,,对本文所提方案及策略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为提高馈源舱在极限工作位置时系 统的刚度,提出了六悬索系统的改进方案,增加两根下拉悬索以提高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 50米室外模型按照新的八悬索方案进行建造和实验。全文共分8章进行论述,各章所讨 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本章介绍了大射电望远镜FAST背景及技术指标;概述了柔性并联 悬索机构的研究现状以及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 内容。 第二章 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本章提出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的概 念及基于悬索张力均匀原则和悬索系统势能最小原则的两种索张力优化配置方案,并在此 基础上建立了并联悬索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推导了动基座Stewart平台的误差补偿模型。 第三章 并联悬索机构的运动规划。本章介绍了并联悬索机构的速度控制策略,应 用启发式策略生成了悬索在各个路径点的速度;提出了一种三次-四次多项式混合插值法, 运用此方法可以生成路径点之间的插补轨迹、插补速度,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目前 常用的Stewart并联机构的插丰D方法;最后给出了悬索系统运动u实时性问题的解决办 法。 第四章 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u结构与控帘慌略。本章提出了悬索式馈源支撑 系统的分布u结构,根据大射甸戴顽鄙固宗时电源和寻找射+工作状态,提出 了系统的h肚y1讪叼水D聊圃揽慷略,介绍了锻-统的硼一, 最后给出了悬索的张力监坝u方案。 第五章 馈源舱位置与姿态的动态u。本章提出了可用来实时检测馈源舱位置 与姿态的三万4技术:全球卫星定ag统(GPS)、动态足团综全站仪禾U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动 态检狈技术KCD),完成了刁+蹦u施的技术方案,并敬了相关的数髓型。 第六章 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SWh型实验研究。本章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支持下$撇的5米实验模型的总体结构、控伟系统和初步的实验结果。 第七章 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 50米室汐喉型。本章介绍了在中科院知间枪IJat程 重大项目支持下正在建造的50米 喉型的总体结构u系统。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D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 题。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TH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怡青,周其节;一种有指导的轮式机器人全局规划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8年01期

2 戈新生,张奇志,刘延柱;基于遗传算法的空间机械臂运动规划的最优控制[J];空间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戈新生,张奇志,刘延柱;基于小波分析的空间机械臂运动规划的最优控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年10期

4 吴忻生,郭丙华,胡跃明;基于传感器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6期

5 郭丙华,胡跃明;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3期

6 郭丙华;胡跃明;;三连杆移动机械臂模型与运动规划[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06期

7 赵玮,宗光华,李旭东,毕树生;视觉导引的生物细胞自动操作运动规划的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1年08期

8 郭益深;陈力;;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运动规划的双向逼近方法[J];力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9 刘宏;宋建波;王文俊;;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最优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5期

10 戈新生,陈立群,刘延柱;带有两个动量飞轮刚体航天器的姿态非完整运动规划问题[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先鹏;张波涛;刘士荣;吴秋轩;;面向任务的冗余移动机械臂的运动规划[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红;周越;;移动机器人的分层式运动规划方法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孙宁;方勇纯;马博军;;基于迭代策略的桥式吊车运动规划[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智焕;沈萌红;;欠驱动两足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综述[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艳红;杨宏;孙茂相;袁曾任;;移动机器人在非结构环境中的运动规划[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郭丙华;胡跃明;吴忻生;;未知或已知环境中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张奇志;周亚丽;;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的粒子群优化算法[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9年

8 洪炳熔;梁冰;;基于传感融合的月球车导航[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唐华斌;孙增圻;;基于随机采样的机器人双臂协调运动规划[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程平;孙茂相;袁曾任;王艳红;;基于规则的移动机器人实时运动规划[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培香 史轶夫 刘治宇;我国机器人破短跑世界纪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杨保国;中国科大研制的机器人会说话能干活[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艳红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教授 张西正;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李丽云;哈工大机器人打破仿人短跑世界纪录[N];科技日报;2009年

5 ;上海研制成“月球车”样机[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王握文;五硕士造“蛇”[N];科技日报;2001年

7 副院长 沈军;环境水利及我市环境水利展望[N];白银日报;2006年

8 陈永杰;中国最轻月球车诞生[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淼;探秘华中出版崛起之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10 化所;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两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船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利;大射电望远望悬索式馈源支撑系统的运动规划、动态检测与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王平;空间自主在轨服务航天器近距离操作运动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吴燕华;光镊在生物细胞自动化操作中的力学标定和运动规划[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史先鹏;模块化移动机械臂运动规划与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波涛;移动机械臂运动规划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崔茂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与监控理论的机器人示教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文斌;人体上肢运动学分析与类人肢体设计及运动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刚俊;基于虚拟现实的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及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年

9 刘淑华;复杂动态环境下多机器人的运动协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詹建明;机器人研磨自由曲面时的作业环境与柔顺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彬;复杂环境下无约束运动体多目标运动规划与轨迹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加朋;移动式工业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林冠楠;移动机械臂跟踪控制与运动规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汤奥斐;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系统的建模仿真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彭生全;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李钧;仿人机器人视觉系统及射门运动规划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覃柯;多移动机器人的协调及运动规划[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8 张成钢;移动机器人在障碍物具有不确定性时的运动规划[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9 唐见兵;模块化可重组机器人运动规划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10 夏旭;船用稳定平台运动规划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3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93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