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火星电离层电子浓度昼夜变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1:21
【摘要】:本文利用MAVEN卫星Langmuir Probe and Waves(LPW)仪器的在轨电子浓度探测数据,研究了火星电离层电子浓度随太阳天顶角(Solar Zenith Angle,SZA)的变化以及昼夜电子浓度变化的异同.基于2014年至2017年期间MAVEN的电子浓度数据,我们发现:在200km以下,白天电离层电子浓度主要受光化学平衡控制,由于白天光电离过程使得昼夜电子浓度差异较大,此时电离层昼夜传输能影响到的最大范围约在SZA=110°;而在200km以上,白天电离层受输运过程控制,此时昼夜电子浓度差别较小,电离层昼夜间电子浓度变化较为缓慢.通过研究MAVEN在deep-dip(低高度深入探测)期间的电子浓度数据,我们发现火星磁场会显著影响夜间200km以下的电子浓度分布结构,强磁场中闭合磁力线对电子沉降过程的阻碍作用使得在夜间该区域的电子浓度小于相邻区域.同时,通过比较deep-dip期间昼夜电子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发现夜间电子沉降作用的影响可能主要集中在160km以下.
【图文】:

τ值,不同高度,电子浓度,扩散时间


ZA的变化.左右图分别表示120~140km和140~160km高度范围的情况Fig.4Variationsof(a,b)electrondensityasafunctionofSZAandlatitude,(c,d)zonalmeanelectrondensityasafunctionofSZA,and(e,f)τasafunctionofSZA.Theleftandrightpanelsrepresent120~140kmand140~160km图5不同高度范围内τ值的变化Fig.5VariationofτasafunctionofSZAatdifferentaltitudes说明在200km以下的电子浓度下降速率要明显高于200km以上.Withers(2009)中提到火星白天电离层M2层,在约200km以下,光化学时间尺度(photochemicaltimescale)小于扩散时间常数(diffusivetimeconstant),并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光化学时间尺度呈指数增长,扩散时间常数呈指数减小,,到约200km以上扩散时间常数小于光化学时间尺度,输运过程开始对电离层结构起主导作用.所以在白天光化学过程控制的区域的电子浓度远大于扩散平衡区域的电子浓度:在峰值高度以上到200km左右的范围,电子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而在夜间没有光照的影响,电子沉降对电子浓度的大小起主导作用,电子浓度远小于白天的电子浓度.从图5中τ的最大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习;雷久侯;万卫星;钟嘉豪;;火星电离层电子浓度昼夜变化特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08期

2 梁丽屏;王伟平;;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预报[J];电波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3 刘静;万卫星;黄建平;张学民;赵庶凡;欧阳新艳;泽仁志玛;;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4 陈艳红,万卫星,刘立波,毛田;利用电离层参量推断电子浓度剖面的一种简单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5 黄泽荣,王先林,沈力,韩一敏;电离层D区域电子浓度和电子有效损耗率随时间的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1984年04期

6 程贤德;低纬地区夜间电离层底部电子浓度与磁扰的关系[J];空间科学学报;1990年03期

7 宋笑亭,朱岗],B.Higel,R.Gendrin;等离子体层顶附近的电子浓度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04期

8 徐振中;王伟民;王博;杨升高;;120°E赤道电离异常区电子浓度总含量分析与预测[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9 梅冰;万卫星;;基于Millstone Hill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10 黄天锡;;电离层积分电子浓度同太阳与地磁因素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静;万卫星;黄建平;张学民;赵庶凡;欧阳新艳;泽仁志玛;;智利8.8级地震的震前电子浓度扰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韩秀红;万卫星;;ARSIS顶部频高图反演[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庆麟;吴彦;;由斜向返回探测电离图反演电子浓度剖面的正弦展开法[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周志安;黄天锡;;近地等离子体不均匀分布及扰动效应[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梅冰;非相干散射雷达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观测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2 陈斌;太阳耀斑电离层效应的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3 刘程艳;基于GPS研究大地震前震中上空电离层全电子浓度异常[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4 陈艳红;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5 虞超;电磁波在电离层的传播特性及含碳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王勇;中低纬地区电离层数据同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69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