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旋转黑洞的提能机制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9 08:1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黑洞旋转能量提取的两种机制:Blandford-Znajek(BZ)过程和磁耦合(MC)过程。并讨论了两种机制的共存模型及其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应用。本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用改进的等效电路方法推导出BZ过程和MC过程功率和力矩的统一表达式,并在合理的磁场映射关系下讨论了BZMC的共存条件。另外我们对这两种机制的提能功率作了简单的比较。 其次,我们着重讨论了统一模型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对喷流功率和高频准周期振荡频率的拟合。喷流和高频准周期振荡是X射线双星中重要的观测特征,在一些X射线双星中即观测到有喷流又有高频准周期振荡产生。用BZMC统一模型同时考虑这两种现象,发现中心黑洞是一个与吸积盘旋转方向相同的快转黑洞,并且自转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这就提供了探测黑洞自转的一种可能的方法。 接着,我们介绍了三类不同尺度的黑洞,即恒星级黑洞,超大质量黑洞和中等质量黑洞。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如喷流、准周期振荡以及高发射率指数等特征。研究表明类星体中心黑洞视界面上的磁场以及盘的吸积率同黑洞质量之间的关系和微类星体完全一致。 最后,在总结本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指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一种改进的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145.8
【图文】:

等势面


图 1.1 等势面及 Roche 瓣1 点称为内拉格朗日点。过1L 的等势面的右边的体(主星)1M 的引力“势力范围”,该区域的检验域内(2M 的 Roche 瓣)的检验粒子围绕伴星2M 胀(如恒星演化到红巨星或红超巨星),会导致其,并且最终被主星俘获。只要伴星与其 Roche2M 转移到恒星1M 上。这种类型的质量转移叫做双星系统中一个子星可能以星风的形式发射出其星的引力所俘获从而形成吸积。著名的 X 射线双成及其分类

黑洞吸积盘


图 1.2 黑洞吸积盘nden-Bell 首次用吸积盘理论解释了类星体的能源机制的观测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随之,吸积盘理论星系核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模型卢炬甫在 2001 年进行了综合的评述[4],按提出ra-Sunyaev 盘(SSD)kura和Sunyaev提出了几何薄光学厚的标准吸积盘(盘理论的诞生。在当时对吸积物质的粘滞性质尚不过程的具体研究,而引入一个α 参数去描写粘滞,提提出就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各种天体系统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在动力学上,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炬甫;黑洞吸积盘理论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1年03期

2 曹新伍;活动星系核中的喷流形成[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733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33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3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