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近地小行星的测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09:50
【摘要】:近地小行星是太阳系内轨道近日点距离小于1.3AU且远日点距离大于0.983AU的一类天体,以轨道形状为依据又可以将其细分为Apollos、Atens和Amors三类。近地小行星物理参数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小行星撞击事件的预测、风险评估以及后续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近地小行星还是深空探测项目的理想目标,其物理参数的研究对深空探测目标的选取以及发射计划的制定意义重大。尽管一系列空间项目的成功极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近地小行星的认识,但从成本和探测效率的角度来看,地面观测设备仍将长期扮演近地小行星物理性质研究的主角。在众多地面观测方法(如掩星法、测光、分光和雷达回波等)中,测光观测是小行星物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为用地面望远镜测光的方法研究近地小行星的形状和自转参数。观测方面,我们采用了国际合作联合观测的方式,所涉及的望远镜包括云南天文台的45公分、1米和2.4米望远镜以及SARA(Southeastern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Astronomy)的0.6米、0.91米和0.94米望远镜。至于反演模型,我们根据数据的情况使用合作者Muinonen等人(2015)~([1])开发的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模型或是Kaasalainen等人(2001)~([2,3])开发的凸面体模型。为了对反演模型的实际效果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在两颗数据量比较丰富的主带小行星((585)Bilkis和(103)Hera)上进行了测试。2012年至2014年期间,我们对(585)Bilkis进行了测光观测,共获得了7个晚上的测光数据。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模型~([1])反演了小行星(585)Bilkis的形状并测定了相应的自转参数,所得自转周期为8.5738小时,自转轴指向是(136.5~?,29.0~?),三轴椭球体轴比b/a=0.74,c/a=0.70。自转周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自转轴指向和形状(用椭球体轴比刻画)是我们首次测定。2015年至2017年期间,我们又对一颗自转周期较长的小行星(103)Hera进行了测光观测,共获得了11个晚上的数据。随后我们更新了这颗小行星的凸面体模型参数,得到的两组解(包括镜像解)其自转周期分别为23.74264小时和23.74267小时,与之对应的自转轴指向则分别是(83.0~?,39.0~?)和(269.7~?,56.8~?)。作为对比,我们也用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模型对(103)Hera进行了计算,其反演结果与凸面体模型所得相互支持。此外,我们还拟合了这颗小行星的相位函数,得到该目标的绝对星等H=8.92,相位函数参数G_1=0.13,G_2=0.45。接下来,我们便对多颗近地小行星目标((3122)Florence,(3200)Phaethon、(143404)2003 BD44、(333888)1998 ST4以及(1627)Ivar)开展了形状和自转参数的研究。我们在2016年2月对近地小行星(3122)Florence进行了一个晚上的观测。之后,我们将小行星(585)Bilkis的工作在这颗目标上进行了推广,所得自转周期P=2.358小时,自转轴指向为(181.1~?,-50.0~?),三轴椭球体轴比b/a=0.91,c/a=0.88。这一形状和自转参数的初解为后来的雷达观测以及凸面体反演结果所支持。继(3122)Florence之后,我们又于2016年10月18日和19日对近地小行星(3200)Phaethon进行了两个晚上的观测,因目标运动速度太快且视场中星太密,测光效果不理想。我们在Hanuˇs等人(2016)~([4])工作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观测数据对(3200)Phaethon重新进行了凸面体模型反演,其结果更支持之前Ansdell等人(2014)~([5])的工作。对近地小行星(143404)2003 BD44的观测是出于初探其自转状态的目的。我们于2017年3月22日和23日对该目标进行了测光观测,彼时这颗小行星的自转周期尚处于空白状态。根据测光结果(143404)2003 BD44是一颗有长自转周期的小行星。因数据不完整且(143404)2003 BD44疑似是一颗“tumbling asteroid”(有转动和进动),我们未能对其进行形状反演和自转参数的测定。小行星(333888)1998 ST4的情况与(143404)2003 BD44类似,也是处于观测资料十分匮乏的状态。我们于2017年10月29日对其进行了观测。从测光结果来看,该目标的自转周期短(约5.3小时)且形状比较规则(光变曲线轮廓与正弦曲线接近)。于是我们使用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模型~([1])计算得到了这颗近地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的初解:自转周期P=5.316小时,自转轴指向为(270.0~?,-78.0~?),三轴椭球体轴比b/a=0.52,c/a=0.40。对近地小行星(1627)Ivar的观测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我们于2018年5月22日对该目标进行了一个晚上的观测。在加入了新的观测数据后我们对(1627)Ivar进行了凸面体模型的反演,所得结果与之前的相关研究一致。此外,我们还使用美国海军天文台和Catalina的巡天的数据对这颗近地小行星的相位函数进行了拟合,得到相位函数参数G_1=0.49,G_2=0.3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185.7
【图文】:

光变曲线,观测数据,小行星,三轴椭球体


小行星(103)Hera的光变曲线,图片摘自Pilcher和Higgins(2011其观测数据的测光结果见于图4.8。er和Higgins(2011)[18]得到的小行星(103)Hera的光变曲线03)Hera的形状不像小行星(585)Bilkis那样规则(光变曲线较大)。因此,若使用形状相对简单的三轴椭球体模型对其进行的模型误差。有鉴于此,我们在反演小行星(103)Hera的形用了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模型[1]和凸面体模型[2,3]。此举杂形状模型的反演结果,以期对Lommel-Seeliger三轴椭球体范围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本节余下部分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小作。整理2015年和2017年对小行星(103)Hera进行了联合观测,得到数据(详见表3.2)。此外,Harris和Young(1983)[101]以及Pi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绪霞;阮宁娟;赵思思;;近地小行星天基光学监测与识别技术研究[J];空间碎片研究;2018年01期

2 邱成波;孙煜坤;王亚敏;蒋峻;陈昕;;近地小行星采矿与防御计划发展现状[J];深空探测学报;2019年01期

3 焦维新;;近地小行星探测目标的选择[J];国际太空;2017年07期

4 马鹏斌;宝音贺西;;近地小行星威胁与防御研究现状[J];深空探测学报;2016年01期

5 ;飞往火星的小伙伴们[J];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7年Z1期

6 本刊综合;;能毁灭地球的大“魔头”[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6年12期

7 ;发现近地小行星结构有助应对措施[J];科学大观园;2014年21期

8 严隽;曹磊;;别过来,近地小行星[J];小学科技;2014年04期

9 张衡;;发现近地小行星结构有助应对措施[J];科学大观园;2014年19期

10 刘林,季江徽;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J];天文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必磊;孙克新;;小行星附着探测顶层任务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易照华;;关于近地天体可能成‘天灾’的问题[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3 王娜;;基于云南天文台2.4米望远镜的近地小行星Apophis的高精度天体测量[A];中国天文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5年

4 马月华;倪维斗;李广宇;赵海斌;;自导航小行星空间探测[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宝音贺西;;不规则引力场中的非线性动力学[A];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赵海斌;徐伟彪;马月华;;小行星深空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探测计划[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永隆;曾祥远;;小行星433 Eros环绕周期轨道的数值延拓[A];第十届全国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暨第五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刘林;侯锡云;;关于小行星探测中的轨道问题[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麟华;;火星探测计划及近地小行星探测现状简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佳星;近地小行星:地球不得不防的“近邻”[N];科技日报;2018年

2 唐一尘;科学家公布近地小行星贝努初期观测结果[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王婷婷;近地小行星:威胁不小,必须防御[N];中国航天报;2018年

4 记者 刘霞;最小最亮近地小行星成“新宠”[N];科技日报;2016年

5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王诗X;近地小行星后天将与地球“擦肩”[N];南方日报;2017年

6 宗禾;卢森堡雄心勃勃 要去近地小行星淘金[N];中国财经报;2016年

7 记者 毛庆;一颗近地小行星“失踪”4年重被“捕获”[N];南京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梦然;近地小行星价值连城?[N];科技日报;2013年

9 记者 张巍巍;美一公司启动近地小行星采矿计划[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金璐;浙师大学生证认一颗近地小行星[N];金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翱;近地小行星的测光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9年



本文编号:2802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02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