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关于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机制与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2:36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是太阳大气及行星际空间中大尺度、剧烈爆发的活动现象,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物理机制与过程。同时,CME是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主要驱动源,当其与地球接触时,会产生剧烈的地磁扰动,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因此,CME作为联接太阳与地球的一个重要的纽带,一直以来在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从CME在太阳表面出发,研究CME的爆发机制-灾变模型,随后进入到行星际空间,研究CME的偏转传播与形变,最后到达地球,研究CME的演化对局地参数拟合的影响。本文的工作涵盖了日地(solar-terrestrial)空间环境,形成了CME的日地因果关系链。论文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CME的爆发机制-灾变模型的研究灾变模型被认为是CME的一种爆发机制。在相关的研究中,磁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灾变过程的主要供能者,在CME的爆发中占据主导作用。然而,对于大尺度的CME结构,其他形式的能量的作用也不应该被忽略。我们采用二维三分量的磁流体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数值模拟研究日冕磁绳在太阳风背景场中的灾变问题,并关注其中不同形式能量的演化过程。我们发现当磁绳的轴向磁通或者环向磁通增加,或者质量减小时,系统均可以发生灾变,灾变后磁绳向上爆发。在发生灾变后,系统的磁能与磁绳的内能减小(对应了能量释放的过程),它们共同作用于磁绳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且贡献相当。此外,我们发现减小磁绳的轴向磁通也可以触发系统的灾变。而在这样的灾变过程中,系统释放的磁能远小于磁绳释放的内能;甚至可以存系统磁能在灾变后较灾变前增加的情况。这表明了内能可以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供能者参与到灾变过程中。2.CME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偏转传播基于遥感与局地仪器的间接观测,CME在行星际空间中的偏转被认为是影响CME到达地球结果的一个因素,而这也是空间天气预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从统计上评估偏转对CME是否到达地球的预报的影响,我们开发了一套集成的CME自动预报系统(integrated CME-arrival forecasting system,iCAF)。该系统包含了CME自动识别,三维参数拟合及传播轨迹重构三个模块,可以全自动给出CME能否到达地球的预报。基于iCAF的测试结果,我们发现在考虑了偏转因素后,iCAF对CME的预报准确率较未考虑偏转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表明了CME的偏转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目前始终没有对CME在行星际空间中、特别是在黄道面内发生偏转的直接观测证据。为了从理论上研究该现象,我们开发了二维三分量的MHD数值模拟方法以研究CME在日球赤道面内的传播情况。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我们证实了CME在赤道面内存在偏转,并且该偏转与CME和背景太阳风之间的速度差有关。当CME的速度与太阳风速度相近时,CME沿径向传播而不存在偏转;当CME速度大于太阳风速度时,它会向东偏转;反之,CME向西偏转;速度差越大,CME的偏转角越大。造成这样偏转的原因是:快速(慢速)的CME在传播时,会使与太阳一同自转的行星际空间中的磁场堆积在CME的西侧(东侧),这些堆积的磁场进而推动CME向东(西)偏转;堆积的磁场强度与CME和太阳风的速度差相关。我们的模拟结果支持了CME在行星际空间偏转(CME deflection in the interplanetary space,DIPS)模型所给出的图像。同时,为了验证DIPS模型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有效性,我们将模拟中的CME速度与太阳风速度输入至DIPS模型中以预测CME的偏转角,并比较了两者的偏转结果,发现他们有较好的吻合度。我们的数值模拟为研究CME的偏转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3.CME的形变与局地磁云参数拟合CME的形变在空间天气研究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CME在日球子午面内的形变问题。我们发现CME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与背景太阳风发生相互作用,会在传播方向上逐渐变得扁平。我们研究了CME在爆发时的物理特性(对应了模拟中磁绳的轴向磁通,环向磁通和质量)对其形变的影响。我们发现当CME的质量增加,或者轴向磁通增加,又或者环向磁通减小时,CME的形变加剧(即更加扁平);而在环向磁通较大时,形变程度受参数的影响大幅减弱。在了解了CME的形变后,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对局地磁云参数拟合的影响。磁云是具有规则磁场的CME在局地的表现。目前,在局地的观测仅限于一维路径上的数据,我们需要借助拟合或者重构等手段反演CME在二维乃至三维空间中的信息。因此,拟合结果的好坏对正确理解磁云的特性十分重要。圆柱形的磁云模型目前是磁云拟合中常用的手段,我们测试了两种圆柱形模型(分别是线性无力场模型与磁力线均匀扭缠的非线性无力场模型)对形变的磁云的拟合,发现在拟合结果中,磁云的轴向磁通被低估,而低估的程度与形变程度有关;但是,形变对于环向磁通的拟合几乎没有影响。此外,通过比较数值模拟与拟合的结果,我们发现拟合的参数与模拟中磁云的参数可以存在较大的偏差(尽管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拟合的结果较好),而这种偏差与采用的拟合模型及飞船穿越磁云的轨迹都有关系。这些研究对正确解读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结果有着重要意义。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353;P182.62
【部分图文】:

日冕物质抛射,空间天气


“有两样东西,我们越经常,越持久的加以思索,它们就越使我们的心灵充逡逑满了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敬畏,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逡逑一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逡逑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邋Mass邋Ejection,邋CME),它作为联接太阳和地球的一逡逑个重要纽带,即满足了我们对星空的幻想,又以它所带来的空间天气效应让我们逡逑始终保持敬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空间天气”这一概念逐渐逡逑进入人们的视野。空间天气指的是日地空间环境(包括太阳大气,太阳风,行星逡逑际空间,磁场,电离层与热层等)在短时间内的状态(Poppeetal.,2006),它与逡逑

观测结果,日冕仪,太阳活动,角宽度


们发现CME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从太阳活动低年的约0.2次/天到逡逑太阳活动高年的约3.5次/天(Webb邋etal.,1994)。在白光日冕仪的观测中,CME逡逑通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形态,比如无固定形态的团状、窄的类似喷流的结构,或者逡逑是高度结构化的复杂结构。而在这些结构当中,CME通常具有典型的三分量结逡逑构(Gopalswamy,2006),包含了亮的前沿,暗的空腔以及明亮的内核(见图1.2)。逡逑对于CME在日冕仪中的观测特征,我们通常用角宽度和速度来描述。根据统计逡逑的结果,人们发现:(l)CME的平均角宽度约为50°,而当CME在日冕仪视野逡逑中角宽度超过130°时(Hudsonetal.,1998),人们称之为晕状(ha丨0-)邋CME;这类逡逑CME通常被认为沿着日地连线方向传播(Howard邋etal.,1982),有时朝向地球,有逡逑3逡逑

观测手段,绳结,流管,磁通量


具有磁通量绳结构(magnetic邋flux邋rope,邋Chen邋et邋al.,2003,1997;邋Dere邋et邋al.,丨999;逡逑Forbes,邋2000;邋Vourlidas邋et邋al.,2013)。因此,大部分的CME爆发模型均和磁绳有逡逑关。磁绳通常被描述为磁场缠绕于一中心轴的类似于流管的结构。图1.4展示了逡逑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观察者;;美将发射承受超高温射探测器[J];科学大观园;2017年16期

2 宋丽敏,张军,杨志良,汪毓明,汪景t;对地日冕物质抛射研究[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3 章公亮;双向膨胀日冕物质抛射事件[J];空间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4 戴煜,宗位国,唐玉华;对日冕物质抛射分类的定量研究[J];天文学报;2001年04期

5 汪景t;张军;邓元勇;李敬群;田莉荣;杨秀兰;;日冕物质抛射的大尺度磁场结构[J];中国科学(A辑);2001年S1期

6 姚海;尹建芹;林佳本;张玲;王晓帆;;一种端到端的日冕物质现象检测新方法[J];科学通报;2017年23期

7 ;美国航天局首次捕捉到日冕物质抛射画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7期

8 王赤,章公亮;环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2期

9 王水;日冕物质抛射与空间天气学[J];中国基础科学;2000年04期

10 章公亮,王赤;非对称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模拟——强磁场驱动机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毓明;刘丽娟;申成龙;刘睿;王水;;准同源日冕物质抛射的等待时间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2 申成龙;汪毓明;王水;沈芳;冯学尚;李刚;;日冕物质抛射相互作用及其对空间天气事件的影响[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C];2014年

3 庄彬;汪毓明;申成龙;李会民;潘宗浩;;日冕物质抛射的自动识别、追踪[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C];2014年

4 姜新英;熊东辉;王敬芳;;由热压力和磁场共同驳动的日冕物质抛射的数值模拟[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王家龙;王同江;汪景t;N.Nitta;G.L.Slater;T.Kosugi;;1998年5月2日日冕物质抛射的质量与能量输出[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潘宗浩;申成龙;汪毓明;薛向辉;王水;;日冕物质抛射的冰激凌-锥模型可靠性分析及在空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7 迟雨田;申成龙;汪毓明;;1996-2013年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的地磁效应统计研究[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9: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论文集[C];2014年

8 潘宗浩;庄彬;;日冕物质抛射自动预报系统的研发[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8 空间天气观测与业务的融合[C];2018年

9 汪毓明;;日冕物质抛射的两个重要空间天气效应: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夏利东;田晖;Scott.W.McIntosh;何建森;;日冕物质抛射和极紫外射流的光谱观测[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双虎;摸透太阳“暴脾气”[N];科学时报;2011年

2 杨保国 记者 吴长锋;日冕物质抛射之间碰撞可能是超弹性碰撞[N];科技日报;2012年

3 记者 桂运安;太阳喷流触发日冕物质抛射[N];安徽日报;2015年

4 记者 王怡;中外科学家联手解密“完美”太阳风暴[N];科技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忠霞;飞船:“追踪”太阳爆发[N];人民日报;2006年

6 记者 齐芳;中外科学家解密“完美太阳风暴”[N];光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齐芳;太阳风暴有望预报了[N];光明日报;2013年

8 赵亚辉 王s暾

本文编号:2808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08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